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车辆起步自适应控制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_p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DCT)不仅具备换挡速度快、传动效率高、燃油特性好以及换挡冲击小、换挡平稳等优点,还具有能够保持换挡动力连续不中断等优点。在保证整车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的同时,满足人们对驾乘平顺性和舒适性的要求。而离合器在服役过程中产生的摩擦磨损,导致离合器性态发生变化,影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车辆的起步和换挡质量,因而需要重点关注。目前,对于双离合器自动变速车辆的起步控制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动机、离合器转速控制、以及油压控制等方面,鲜有研究考虑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离合器性态随服役时间增加的变化,导致车辆起步过程产生延时、抖动和冲击等问题,也鲜有学者研究双离合器自动变速车辆离合器性态随服役时间变化的起步自适应控制。在既定的控制策略下,由于离合器随服役时间的增加引起的离合器性态变化,造成了车辆起步品质的下降。因此研究离合器性态变化条件下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车辆起步自适应控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某款七速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车辆为研究对象,针对离合器性态随服役时间增加而变化导致的车辆起步品质下降的问题,对车辆起步自适应控制展开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试验验证。具体工作如下:(1)建立了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车辆动力学模型。首先,利用发动机稳态转矩台架试验数据通过差值拟合的方法建立了发动机稳态转矩模型并对其进行合理修正,获得了发动机动态转矩模型。其次,分析了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结构以及车辆动力传递原理,分别建立了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车辆一挡和二挡单离合器起步的动力学模型,并得到稳定行驶时的动力学方程。然后分析了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液压系统及其执行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了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模型,为双离合器自动变速车辆起步自适应控制研究奠定了基础。(2)针对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离合器性态随服役时间的变化导致车辆起步性能下降的问题,提出了双离合器自动变速车辆起步自适应控制方法。将双离合器自动变速车辆起步自适应控制分为了自适应顶层控制和底层控制两部分。在顶层控制方面,在所建立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车辆起步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以发动机节气门开度和节气门开度变化率为输入,以发动机目标接合转速和工况修正因子为输出,设计了起步工况识别模糊控制器。采用极小值原理,在考虑工况修正因子和其他约束条件下,获得了能够反映驾驶员驾驶意图的一挡或二挡起步参考轨迹。考虑离合器性态变化导致离合器片摩擦系数和接合油压的变化,设计了扩展状态观测器,同时将双离合器自动变速车辆起步动力学模型与离合器性态变化相关的项定义为未知变化项,对系统中的未知变化项进行估计,结合滑模控制器,以实现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在底层控制方面,设计了发动机转矩跟踪控制和离合器液压执行机构油压滑摩自适应控制器,其中发动机转矩跟踪控制采用PID控制,离合器液压执行机构油压的跟踪控制采用滑模控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挡30%节气门开度缓起步和80%节气门开度急起步的仿真对比分析以验证控制策略的有效性。(3)提出了基于离合器转矩传递特性预测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车辆起步自适应控制优化方法。首先,将一种通用离合器性态模型简化为和液压执行机构输入电流相关的线性函数,将斯特里贝克摩擦系数函数进行归一化处理获得和离合器主从动端转速差相关的归一化摩擦系数模型。其次,将反映离合器转矩传递特性的主要控制参数列为参数向量,并采用非递归预测辨识方法对参数向量不断更新,以实时预测离合器转矩传递特性。最后,在起步自适应控制的基础上,将结合了离合器转矩传递特性预测的自学习起步优化控制与未结合自学习起步控制的策略进行了仿真对比,结果表明采用了离合器转矩传递特性预测的起步控制策略具有自学习功能,进一步降低了车辆的起步振动和冲击,提升了起步品质。(4)设计与搭建了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综合性能试验台,开展了双离合器自动变速车辆的起步自适应控制试验研究。针对离合器随服役时间的增加而产生的性态变化,在一挡30%节气门缓起步和一挡80%节气门急起步的工况下,分别获得了新离合器和服役四万公里离合器在采用和未采用自适应控制策略条件下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车辆的起步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车辆起步自适应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与网络零售市场规模的逐年扩大为网购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厚植根基。城市配送作为网购物流的支撑性与落地环节,其运作模式、网络布局、车辆调度直接影响着社会物流成本、企业配送效率与顾客服务体验感知。然而,传统的粗放型企业独立配送模式存在着社会物流成本过高、资源重复配置、交通与环境、成本价格困境、服务水平低等一系列社会与企业层面问题。城市配送随电商的发展而出现配送多层级化、送取
高浓度氨氮工业废水由于可生化性差,难以处理成为我国水环境安全的重要威胁,与生物法等传统氨氮去除工艺相比,氨氮的电催化氧化技术具有简易、高效、受废水内有毒物质干扰小和无二次污染等优势,目前已成为高浓度氨氮工业废水脱氮研究的热点。然而由于传统氨氮的电催化氧化电极材料价位高、易钝化失活及效率低等缺点,阻碍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在氨氮废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因此,开发具有高催化活性与稳定性的低成本电极材料成
城市街道是城市居民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城市街道是对城市面貌的直接反映。长期以来,机动化效率化的发展目标,使得城市街道被机动车侵占,步行环境遭到破环,街道活力下降。当前,“把街道还给行人”观念兴起,强烈呼吁街道空间对人的关怀。而城市步行网络的本质属性——承载居民活动的空间,要求其具有对人群及其活动的包容性。而在山地城市街道中,有限的城市交通空间被车行占据,步行空间被挤压侵占,造成了山地城市步行网络的
相变材料因其高潜热、低密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设备、航空航天及食品工业等领域中。但较低的导热系数严重限制了其性能的发挥,需要通过嵌入导热增强体来有效提高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虽然传统增强导热的方法如散布高导热纳米颗粒、插入金属翅片、微胶囊封装等对相变材料的导热性能有一定提升效果,但难以满足航空航天领域在质量及力学性能方面的严苛要求。因此本文基于选择性激光熔化(SLM)工艺,提出采用多孔点阵来
水资源短缺是一项严重的全球性挑战。数据统计,农户灰水占生活污水比重约为50%-90%。随着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时效性推进,基于污水分质收集理念,农村地区灰水处理与回用,已逐渐成为乡村节水途径的新模式。灰水属于一种优质中水,而灰水中最典型的污染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的威胁正日益严重,并且杂用水标准与农田灌溉标准均对LAS有严格的标准限量。研发农村灰水中LAS强化去除的方
传统的框架结构往往利用结构自身的延性耗散地震能量并将损伤集中于局部,在震后所产生的残余变形不仅严重威胁结构的安全还使得修复代价极其高昂。作为可恢复功能结构的实现形式之一,自复位结构能大幅减小甚至消除结构震后残余变形,近年来受到全球范围内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可更换的金属阻尼器,将其运用于自复位钢框架柱脚节点,并建立了该节点的力学分析模型,对柱底弯矩承载力公式进行了推导;在此基础上进
7xxx(Al-Zn-Mg)系合金因具有轻质、高比强度等优点,经常作为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和交通领域,工业中通常采用改变合金元素含量以及优化热处理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其综合性能。研究发现,在Al-Zn-Mg系合金中添加Cu能提高时效强化效果及耐蚀性能;添加Ag可以提高合金的强度和塑性。然而,复合添加不同含量的Cu与Ag对Al-Zn-Mg合金的时效析出行为影响还未有详细报道。基于此,本文以
风药的应用历史源流已久,但在妇科疾病中的运用未受重视。文章通过中医古籍文献研究,考究风药的历史源流、种类特性,并从金水相生与肝肾同源理论角度寻找风药与妇科病间的联系。通过学习中医古籍当中的应用和见解,研究现代中医妇科常用方剂中风药的运用及配伍关系,并附医案加以佐证,探讨风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为中医妇科疾病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近年来,钢材生产工艺的提高带来了高强度钢材更广泛的工程运用。钢材设计强度的提高缩减了钢结构构件截面面积,使得受压构件的承载力由稳定性控制而非强度控制的特点更为显著。传统的构件局部屈曲理论为有效截面法,新兴的局部稳定设计理论如直接强度法与连续强度法在高强度焊接截面构件中的运用有待探索。为了进一步给高强钢构件设计提供参考,本文基于高强度钢材焊接箱形截面短柱的轴压试验,结合大量数值模拟工作,对高强度钢材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高铁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这些交通基础设施的结构物在使用过程中,受环境影响不可避免地产生损伤累积,从而导致各种性能参数衰减,形成一系列的灾害隐患,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将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结构物应力应变等参数的自动化监测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基于全相位FFT(All Phase FFT,AP-FFT)算法,结合振弦数据采集的工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