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kyrin蛋白在大鼠肝细胞癌微转移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来源 :第三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mnbv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细胞癌(简称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最常见的高发肿瘤之一,具有难以早期发现、血行转移早、复发率高、预后差等特点,其发生、发展、转移是由体内多基因参与、多步骤协同的复杂过程。目前,尽管已经鉴定了一些肝癌的抑癌基因,如p53 和p16 等,并明确了它们在肝癌中的特异性失活,但是在肝癌发生中特异性激活的癌基因却少见报道。Gankyrin基因(Gann ankyrin repeated gene)是新近克隆的一个在肝癌中高表达的癌基因,其致癌性可能与其的表达产物Gankyrin 蛋白通过高磷酸化并降解抑癌蛋白Rb,致使Rb 蛋白失活,进而促使细胞由G1 期向S 期转化有关。Gankyrin 蛋白在肝癌中呈阳性表达,并随肝癌的进展其表达越来越强。虽然近年来在肝癌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但外科手术切除和肝移植仍然是最有效的手段,尽管实施了根治性的切除术或肝移植,由于不能检测到的外周血中的微转移,很多病人仍死于肝癌术后的复发或转移。近年来,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来检测远处器官、外周血中孤立的肿瘤细胞或微转移已经为研究肝癌转移的生物学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利用高敏感性的巢氏RT-PCR 方法检测外周血中的孤立的肿瘤细胞可能有助于提高微转移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目的: 1、检测Gankyrin 蛋白(Gann ankyrin repeated protein)在Wistar 大鼠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中的表达。2、检测Rb 蛋白(Retinoblastoma protein)在Wistar 大鼠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中的表达。3、探讨Gankyrin 蛋白和Rb 蛋白在Wistar大鼠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相互关系。4、探讨在Wistar 大鼠肝细胞癌形成过程中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表达与Gankyrin 蛋白和Rb 蛋白的关系,检测微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其对于预测其复发、转移的意义。方法: 应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Wistar 大鼠肝细胞癌,MRI 动态扫描大鼠肝脏成瘤情况,并分别在诱导第16、18、20、22、25 周处死大鼠。留取肝脏标本动态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动态检测大鼠肝细胞癌形成过程中Gankyrin 蛋白、Rb 蛋白的表
其他文献
目的: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头颈部肿瘤的13.9%,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1%。目前临床公认的针对喉癌的治疗手段主要是以手术为主,放疗为辅的综合治疗,然而由于喉癌本身的
明代,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个别样繁荣的朝代,它的繁荣不在于政治,而在于经济。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商品经济迅速地发展。随之也产生了一种商业文化,这种商业文化给社会注入了一
本研究对1990年以来国际田联公布的世界优秀女子100米栏运动员身体形态、年龄和比赛成绩的变化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得出了她们在竞技全程中成绩增长模式以及运动寿命的情况,并
坚定不移地把太旧高速公路建设搞上去──在加快建设太旧高速公路誓师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摘要)胡富国(1994年8月12日)1为什么要修建太旧高速公路?1.1振兴山西的历史责任迫使我们不得不下决心修
远距离雷电磁场探测和定位对于雷电电磁波沿地表面的传播特征的理论研究,以及雷电放电参量的反演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现有磁天线设计的理论基础上,研制了高增益雷电磁场探测系统,在南京组网和应用后,实现了远距离的雷电磁场观测与定位。利用南京测站以及杜克大学测站的夏季观测数据,我们对不同距离的雷电磁场特性,以及雷电流强度与磁场幅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与实验研究。本文的主要的工作内容和结果如下:(1)
目的探讨不同激活剂作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测试剂时对APTT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用鞣花酸和白陶土两种激活剂分别在LG-PABER-1型血凝分析仪和Sysmex CA-500全自动
专业村是中国区域农业专业化发展的空间载体,其扩散因能扩大专业种植规模、形成地理优势而备受关注。运用2011年河南省柘城县辣椒种植业调查数据,采用空间分析、社会网络分析
Ⅰ型聚酮合酶(PKS)可以合成许多具有应用价值的聚酮化合物,如抗细菌的红霉素,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FK506)等。自从I型PKS的模块化特点被确定后,希望通过对其合成机理的研究可
目的:分析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1、2(TRF1、TRF2)表达及端粒稳定性的影响,探讨As2O3诱导细胞凋亡的机理。 方法:体外培养MGC803细胞,MTT
高血压病及其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但全球药物降压达标率仍较低,其原因之一与个体间药物疗效差异较大相关,而药物的个体反应差异又很大程度与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