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中国的第二语言习得者在英语学习方面投入多,收效小,且不能有效地运用英语。本文作者首先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做了考察,尝试性地提出在非英语专业教学中采用王初明教授提出并曾应用于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写长法”理论,以期解决中国环境下大学英语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作者分析了与之相关的二语习得理论,从理论基础上探究“写长法”理论的有效性,根据“写长法”教学理念设计了一套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教学步骤,并以此进行教学试验,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任何一种教法的实施必须和其所在的语言教学环境以及语言教学对象紧密结合。在我国学外语,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众多的学生无机会体验真实的目的语使用环境。他们之间用外语交流不是自然的交际,而是语言操练。另一方面,虽然听说环境对外语学习不利,但读写条件不差。目前,在中国语言教学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实践中,还没有一种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科学地遵循二语习得理论的教法。一方面,外语教学存在着重视学习者对语言的接受能力(即阅读理解、听力理解的能力),而学习者的语言的产出能力(即口头和笔头的语言表达能力)未能得到充分的培养。其次,上述重输入轻输出的现象引发学习者输出过程中的焦虑紧张,缺乏自信心。消极情感已成为他们参与课堂交流和正常发挥学习潜力的主要障碍。如何打通消极情感因素对输出的阻碍,西方语言学家提出了很多教法,但这些教法大多不能适应于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此外,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一直被视为英语教学中的“瓶颈”。其中一个主要现象就是学生似乎在作文中无话可说。传统写作教学使学生记忆大量修辞结构和公式化的段落布局以应付各类考试。这使得学生不能运用所学过的语言知识来表达思想。基于上述外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文研究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二语习得研究者们发现仅靠可理解输入还不足以使二语习得者达到较高的语言水平。因此从80年代中期起人们开始研究语言输出对二语习得的影响。Swain(1985,1995)在对加拿大沉浸式英语教学的利弊得失进行概括总结后提出了“可理解输出假设”,认为语言输出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二语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