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伊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的空间叙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inzeng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詹姆斯·乔伊斯历来被认为是一位为西方文学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性贡献的作家。乔伊斯虽然并未留在祖国,但是他的心始终牵挂着爱尔兰与都柏林,都柏林的地理在小说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其中运用到的叙事手法历来受到批评家们的关注与研究。斯蒂芬在这座城市成长,城市的地理展现手法的变换,地理位置的转换都表现了主人公斯蒂芬看世界的改变。本文主要通过加布里埃尔·佐伦的空间理论以及热奈特与查特曼的叙事学理论,来探讨斯蒂芬的成长与空间叙事之间的关系。本论文主要包含三个部分:导论,正文和结论。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乔伊斯的生平与创作,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文献综述,本文理论基础,以及研究目的和价值。第一章从话语空间的角度探讨了在斯蒂芬成长的不同阶段,他的视角所看到以及感受到的世界的变化。话语空间包含第三人称内叙事与意象空间的不断重复。第二章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分析小说中的时空体空间。一是从共时层面,小说中只有主人公斯蒂芬拥有在空间中不断移动的能力,即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的能力。斯蒂芬并没有被固定在环境中的某个位置,他始终游走在不同的环境之间。二是从历时层面看,斯蒂芬的移动轨迹呈现出一种典型的螺旋式上升的形态。小说叙事呈现出的螺旋式上升的结构与斯蒂芬总体向上的移动相一致。第三章讨论了小说的地志空间及其对斯蒂芬在艺术领域发展的影响。本文重点介绍了三个能够形象地代表斯蒂芬成长和叛逆的地志空间,即斯蒂芬就读的三所学校,克朗戈斯伍德学院、贝尔维迪尔学院和都柏林大学。从这三个地形空间可以清楚地看出斯蒂芬的三个成长阶段以及这三个空间在斯蒂芬成长过程中的阶段性影响。通过三个章节的分析,论文得出结论,《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借助空间,展现了斯蒂芬的成长史。斯蒂芬的成长与他所生活的空间密不可分,通过空间叙事可以看出,斯蒂芬既脱胎于都柏林,这样一个培养并深深影响了他的环境,又不断想要摆脱这个空间的矛盾。乔伊斯运用第三人称内叙事与空间技巧,塑造了一个丰富而立体的青年艺术家的形象。这样一个热爱自由,反抗权威的爱尔兰青年艺术家是乔伊斯自我的写照,亦是他对于爱尔兰民族的期待。
其他文献
启蒙时期的现代性是现代性的萌芽阶段,正是在这个阶段,人更关注自我,也更有勇气运用理性。此处启蒙现代性意为启蒙时期肯定了现代性的启蒙作用。尽管现代性带来了种种进步,但不可否认,现代性也给人与社会带了负面影响。本文以笛福在1722年出版的《摩尔·弗兰德斯》为研究对象,对小说中的启蒙现代性所导致的消极因素进行批判。论文借助安东尼·吉登斯、马歇尔·伯曼和齐格蒙特·鲍曼的现代性理论,结合18世纪英国社会历史
学位
根据概念隐喻理论可知,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认知方式,而道德作为人们热议的一个概念,其本身非常抽象,是人们用来判断是非曲直的一种行为或信仰,所以为了探究其本质,我们往往通过隐喻来得其全貌,即道德隐喻。事实上,关于道德概念隐喻这个话题,已经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维度出发做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比如语言视角、心理视角等等。而从多种维度出发的道德概念隐喻研究主要包括道德概念的黑白颜色隐喻研究
学位
海难叙事在西方文学传统中源远流长,是人物进行远距离位移,代表其民族国家从海外获取蜕变契机的经典情节设定。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始于一场船难,终于再次登船,从而将一次跨国旅行一分为二,以米兰、那不勒斯和奥斯曼帝国的权力角逐映射十六七世纪英格兰的身份发展。自都铎王朝伊始英格兰逐渐唤醒民族意识把目光投向海平线,远洋航行成为其发展的必经之路。而海难作为英格兰民族所必须经历的海上挑战记录英格兰依托海岛地形,以
学位
报纸
四川作为中国近代重要的产糖大省,拥有悠久的甘蔗种植与制造糖品的历史,这得益于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不断革新的产糖技术。四川种植大量甘蔗,成熟后进行加工成为一系列的糖制品,在生产与市场流通方面,进行商品生产销售。近代川省内部各区域之间的糖品消费,加速了固步自封的小农自然经济向对内外同时开放的商品经济的转型。历史时期消费的糖品,随着我国糖业经济的发展及民众用糖的广泛及认识的不断加深,糖品的消费对社会经济
学位
伍绮诗是当代美国新兴的华裔作家。她的处女作《无声告白》经过六年的精心打磨,2014年出版后,立刻受到全世界的极大关注。小说不仅被多家媒体评选为2014年度最佳图书,而且斩获多个文学奖项。《无声告白》讲述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个美国华裔家庭中的悲剧。故事触及了美国少数族裔的种族身份问题,探讨了性别与角色定位,家庭关系,自我价值追求等问题。莉迪亚之死,打破了这个家庭原有的平静假象,家庭成员有未曾说出口的
学位
奥斯卡·王尔德唯一的小说《多里安·格雷的画像》自1890年在利平科特月刊上发表以来,一直在研究享乐主义、道德、艺术和美学问题。王尔德以其令人震惊的叙述攻击了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的道德原则。反过来,他的作品被认为是可耻的,现代评论家模棱两可地表达了这部小说,并不断指出令人发指的罪恶和罪行。顺应道德批评的潮流,连现代学者都在研究《多里安·格雷的画像》,重点研究性行为,批判性地分析维多利亚时代的物质衰退。小
学位
上个世纪末,关于服务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研究才开始萌芽,其讨论了莎士比亚如何利用服务来运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的问题。纵观目前关于服务的国外研究,不乏详尽深刻之作,但对于莎士比亚通过服务所建立起来的道德批判,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却少有关注。本文借助服务以及道德的理论,以十六世纪的威尼斯历史背景为依托,从剧中人物对服务的态度以及实践切入,分析《奥瑟罗》中三种类型的服务关系,继而考察了服务与道德之间“相互作用
学位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是英格兰趋向强盛和建立民族国家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在位期间,伊丽莎白一世不但成功地维持了国家的统一,避免了宗教问题造成国家分裂,还带领英格兰战胜了西班牙无敌舰队,使其一跃成为世界海洋强国。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既洋溢着英格兰建立民族国家共同体的迫切需要,又充斥着地理大发现时期英格兰对异域的焦虑和欲望。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戏剧家之一,克里斯朵夫·马洛在其戏剧中没有直接呈现英格
学位
卡森·麦卡勒斯是一位生活在一战和二战时期重要的美国南方作家,相较于同时代其他南方作家所更多地体现出来的小说的家庭主题,麦卡勒斯以她有创造力的写作风格独领风骚。她的作品产量不大,但作为美国南方的著名作家,她为南方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51年出版的第四部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是她的著作之一。这部中篇小说讲述的是三位主角之间的爱恨情仇。本文拟从卡罗尔·吉利根的关怀伦理思想出发去解读卡森·麦卡勒斯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