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与临床研究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gaola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章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研究目的了解胫后动脉穿支的解剖特点,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侧新鲜中国成人下肢标本,经股动脉插管灌注红色乳胶,标本解冻48小时后解剖,观测胫后动脉穿支的发出位置、数目、分布、蒂长、外径、走行、类别等,测量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6侧标本在小腿内侧中下段共发现27个穿支(平均4.5支),全部为肌间隙和肌间隔穿支。主要集中分布于在离内踝尖上方3-20cm范围内,穿支起始部外径0.9±0.21mm,穿支蒂长2.62±1.11cm。内踝尖上3~10cm节段内穿支出现率为100%,穿支蒂长1.82±0.71cm,起始部外径0.76±0.13mm;内踝尖上方10-20cm节段内穿支出现率为100%,穿支蒂长3.82±0.50 cm,起始部外径1.12±0.08mm。穿支进入浅筋膜发出上、下支并与上下位穿支的分支交通形成纵向血管链。结论1.内踝尖上3~10cm节段内胫后动脉穿支出现恒定,穿支蒂短,外径相对较细,适合切取逆行岛状胫后动脉穿支皮瓣。2.内踝尖上10~20cm节段内胫后动脉穿支蒂较长,穿支起始部外径较粗,适合切取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和岛状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第二章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术前应用彩超进行穿支定位,以内踝尖上3~10cm节段内探及的胫后动脉穿支为旋转点设计逆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移位修复胫骨远端和跟后区皮肤软组织缺损5例,以内踝尖上10~20cm节段内探及的胫后动脉穿支为中心设计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2例(胫后动脉穿支及其伴行静脉与跗外侧动静脉吻合)。在深筋膜以浅切取皮瓣,皮瓣不携带大隐静脉和隐神经;4例皮瓣供区直接缝合,3例植皮修复。结果本组共7例,皮瓣切取面积8cm×3cm~17cm×5cm,术后除1例皮瓣远1/3坏死再次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外,其余皮瓣全部顺利成活,创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外形不臃肿、质地柔软,色泽良好,1例感觉恢复到S3,5例恢复到S2,皮瓣供区肢体感觉、活动无影响。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穿支较为恒定,血供可靠,不牺牲胫后动脉主干、小腿深筋膜、大隐静脉和隐神经;以内踝尖上3~10cm节段内穿支为蒂切取逆行岛状胫后动脉穿支皮瓣适合修复踝部和跟后区浅表皮肤软组织缺损;以内踝尖上10~20cm节段内穿支为蒂切取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适合修复四肢中小面积浅表创面。
其他文献
阻尼器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土木工程结构减震控制效果的好坏。为了获得高性能的阻尼器,本文选用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简称SMA)智能材料为研究对象。首先对SMA
脂肪栓塞综合征于1862年被首次提出并因其发病迅猛,死亡率高而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脂肪栓塞综合征通常见于骨折之后,但也可发生于各种形式的创伤如烧伤,肝损伤,胸部损伤
一个理想的面试环境,不仅有助于舒缓应聘者本已紧张的神经,以帮助他们最好地表现自己并能有助于面试官集中精力去获取关于应聘者的关键性信息,对其未来的工作业绩作出准确的
德国是最早提出对人格权进行一般保护的国家之一。然而即使在19世纪很多学者极力提倡的情况下,《德国民法典》仍然摒弃了一般人格权。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人的保护
80后意指在1980年至1989年出生的人群。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他们成长于中国社会的转折期,随着社会发展的变迁,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深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在生活上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巨大变革,利率市场化已成为我国金融业改革实践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政府为商业银行各项业务统一定价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我国的利率市
欣赏原创文学作品,固然很理想,但是因为语言障碍,便出现了文学作品翻译版。翻译文学作品,要求译者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和语言能力。小说翻译中理解和表达,这两个阶段至关重要,
目的:肩关节某些解剖结构与MR图像的再认识及3D-fiesta在肩关节检查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例肩关节尸体标本逐层解剖,观察肩关节相关结构:取上盂肱韧带、肱二头肌长头腱
研究背景肌腱病(tendinopathy)不但是一种职业病,也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性疾病,发病率高,是目前骨科学和运动医学主要的伤病之一。大量研究表明:过度牵伸载荷导致肌腱的微损伤及不成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a)水平的变化。同时,经超声心动图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