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豳风·七月》中的先周农事活动与农业文化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uanx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主要记述了先周早年到周朝晚期大概五百年间的农业社会生产和生活。其中《豳风·七月》是最长的一首农事诗,主要描述了周代早期的农业生产情况和日常情况。全诗按照时间的顺序来描述农事活动,体现了古代农业非常重视时间的观念,是我国最早的月令体诗歌。诗中所描述的的很多物候知识在后世的月令体农书中都频繁出现,而物候知识,一直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的指时的标识,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以万物为师来掌握时间,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安排农业生产和生活,在《诗经》时代已经出现。本文采用学科交叉、对比分析等方法,对《豳风·七月》中展示的先周农业生产生活的状况进行深入探讨,在基础上通过比较《豳风·七月》与其他一些月令体农书的关系,阐述月令制对我国古代农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从而分析《豳风·七月》中所包含的农学思想。以此得出以下结论:《豳风·七月》的创作时代主要是公刘居豳时期,从时间上来看,公刘居豳时期是为夏衰之时,周先祖不窟,“弃稷不务”从邰奔于狄戎之间开始,公刘带领周人在豳地的活动过程中,因地制宜,逐渐完成了农牧结构的合理配置,是先周农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此时的农业快速发展,为后期先周的建立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农业兴国,《豳风·七月》中所反映的就是农业与牧业共同发展,多种经济协调发展的农业状况。从农业发展来看,逐渐摒弃了粗放的原始农业开始向传统农业转变,农作物的种类也开始增多,农业技术方面也出现了耦耕等一些耕作方式;除了种植业,养殖业,农牧业也大力发展,为西周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另外,《豳风·七月》中所提到的一些农夫生活写照,至今为止也能在甘肃庆阳一代地区找到痕迹。先周时期周民族以农为本非常注重“农时”,《豳风·七月》作为最早的月令体诗歌,不仅在历法上与其他后世的农书有所不同,《豳风·七月》所使用的历法,是周人在掌握夏历的基础上,结合豳地当地的农牧文化,所创造的独一无二的历法。此外《豳风·七月》中所描述的很多物候知识,在后世的月令体农书中都频繁出现,而物候知识,一直被认为是重要的指时的标识,与农业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以万物为师掌握时间,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安排农业生产生活,这种社会生活模式,在《诗经》时代已经出现。《豳风·七月》中所反映的农夫生产生活情况,大多是建立在长期的农业生产生活所积累的物候知识以及天文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活,此时的人在宇宙的大环境下与自然和谐相处,通过不断的认识自然,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从而达到了一个比较快速的农业发展的时期。
其他文献
本文从和谐校园的概念和内涵、建设和谐校园要解决的矛盾、和谐校园建设方略这三个方面回顾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比较详细地描述了有关和谐社会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动态。
生态女性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女权运动和环境保护运动结合下产生的一种社会思潮,强调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男女平等,种族、文化多样性的社会。托尼·莫里森和艾丽斯&#183
目的:探讨分析对进行介入栓塞术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2008年以来,惠州大亚湾开发区委、管委会,按照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抓好大项目的发展,抓好大项目的策划、招商、配套等措施,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指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一、把免费的措施当作培养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的充分条件免费师范生政策的目的是“要通过部属师范大学的试点,积累经验,建立制度,为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基础。”
<正>~~
期刊
本文结合相关法规、规划设计实践、审批要求及规划改革等,对风景名胜区的规划体系及规划编制内容进行探索,以期顺应时代发展。
以辽宁省某市国土空间数据坐标转换项目为案例,论述了基于ArcGIS平台、应用Python语言进行程序开发,实现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向CGCS2000坐标转换后的快速质检方法。经实际生产论证,该质检方法相比传统检查方法,在检查准确性和高效性上有显著提高,省去了坐标转换后人工质检的大量重复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应用和推广。
介绍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减底蜡中金属含量的实验方法要点,结果显示该方法定量限能满足要求,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