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综合评价在艾滋病对个人及其家庭影响中的应用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gezu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传染性疾病。目前对艾滋病流行造成的影响研究,虽然涉及到艾滋病家庭微观经济、社会支持等诸多方面,但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是定性描述、χ2检验或秩和检验等。由于模糊综合评价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优越性,已被广泛的应用多个领域。目的为了更客观、全面地分析艾滋病对个人及其家庭的影响,量化艾滋病造成影响的严重程度,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卫生政策,该研究拟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探讨艾滋病对个人及其家庭影响。方法论文主要采用因子分析、delphi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等。所用统计软件有SPSS16.0和Excel,检验水准a=0.05结果1.建立艾滋病对个人及其家庭影响的评价体系,并确定权重艾滋病对个人及其家庭影响的指标体系包含了4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其中“健康和生活状况”、“社会交往”、“经济收入与支出”、“家庭结构”4个一级指标的权重A分别为0.45,0.18,0.18和0.19。“个人健康状况”、“住房面积”、“与亲戚交往”、“与朋友交往”、“与邻居交往”、“个人收入”、“家庭收入”、“日常消费支出”、“看病支出”和“3代内因艾滋病失去亲人数”10个二级指标的权重A分别为0.78,0.22,0.43,0.24,0.33,0.36,0.25, 0.16, 0.23,1.00。2.艾滋病对个人及家庭影响的模糊综合评价得分及模糊控制量健康人的模糊评价得分J=54.4;HIV得分J=13.6,模糊控制量排在前三位的是3代内因艾滋病失去的亲人数、与邻居交往、个人健康状况;AIDS得分J=6.0,模糊控制量排在前三位的是3代内因艾滋病失去的亲人数、与邻居交往、日常消费支出。3.艾滋病对个人及其家庭的影响各领域模糊综合评价得分HIV组:健康生活状况,社会交往,经济收入、支出,家庭结构四个领域模糊评价得分分别为1.1,6.9,-15.3,86.2;AIDS组:健康生活状况,社会交往,经济收入、支出,家庭结构四个领域模糊评价得分分别为-10.1,-3.5,-18.2,84.9。结论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以量化艾滋病造成影响的严重程度,健康人(54.4),HIV(13.6),AIDS(6.0)。在艾滋病的AIDS期,对个人及家庭的影响程度约为HIV的2倍,提示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及进展,可以大大的减轻个人及家庭的负担。艾滋病对四个一级领域的影响,最严重的是经济收入、支出方面,影响较轻的是家庭结构方面。
其他文献
在盆地分析及层序地层研究成果基础上 ,采用层序 -盆地 -地球系统的动态成因分析方法 ,对右江盆地进行了初步的层序充填动力学研究。首次识别出 5个级别的层序界面及相应的沉
Thalassemia is associated with low antioxidant enzyme deficiency especially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 exists in 6 isomeric forms out of which GPX1 Single Nucl
阐述了"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意义及特点并结合"微波技术"课程教学特点,以"阻抗测量"课堂教学实践为重点,具体探讨了抛锚式教学模式在"微波技术实验"课堂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目的:研究番茄红素、大豆异黄酮及其复合物对荷瘤小鼠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此保护作用是否影响X线对肿瘤组织的杀伤作用。方法:将受试小鼠接种S180肉瘤后随机分为五组:肿瘤组
“不难看出,江苏乃至全国三农问题的出路就在于减少农民。一个农民进城,就减少一个农产品的生产者,增加一个农产品的消费者。”
报道了在100℃、140℃下微斜长石在不同羧酸溶液中的溶解实验数据.通过实验表明:1)反应温度增高,可增强溶液中阳离子的活性和迁移性,加快长石溶解的反应速率,促进长石的溶解.
根据中药学专业特点,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验项目选择、开放性实验、实验竞赛、实验成绩评定等多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中药学专业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协同过滤算法广泛应用于个性化推荐系统中。现有的基于社群相似性的协同过滤算法在新用户新商品的冷启动场景中难以使用,性能较差。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矩阵分解和神经网络映射
我单位轻烃厂一项专利产品——石油液化气瓶放倒灌装置中的关键部件为薄壁筒,长度100mm.筒深95mm,壁厚1.5mm,底部要求密封,如图1。
培训的目标和任务(一)培训目标。1.逐步扩大培训规模。2003━2005年,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1000万农村劳动力开展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对其中的5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