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IRFD1基因影响机体脂肪沉积初步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ouxizhiwo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拥有诸多具备优良性状的地方畜禽品种,将其与国外品种进行杂交得到的后代兼备亲本所拥有的优秀性状,是符合人们要求的品种。陆川猪是典型的脂肪型猪种,杜洛克猪是优秀的瘦肉型品种,两者正反交F1代—杜陆猪和陆杜猪均遗传了其肉品质佳、生长速度快和繁殖性能好等优良性状,但两者之间仍存在性状差异。本研究以杜陆猪和陆杜猪为研究对象,通过背最长肌转录组测序,从转录水平分析两者生长发育差异,并筛选出目的基因IFRD1进行表达谱构建、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初步探索其与脂肪沉积的关联性,以期为培育出更为优秀的品种提供理论基础。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2月龄杜陆猪和陆杜猪背最长肌组织存在857个差异基因,其显著富集于2个分子功能本体和4个生物过程本体,包含蛋白激酶活性负调控GO条目。差异基因显著富集于20个KEGG通路,包含PI3K-Akt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信号通路和细胞色素P450酶信号通路。并筛选出IGF2、ANKRD1、IFRD1、UCP3、PDK4和WFIKKN2等基因作为揭示杜陆猪和陆杜猪生长发育分子差异的候选基因。
  2.IFRD1基因时空表达谱表明其在2月龄和8月龄的猪各个组织中的表达趋势一致,均为在肺脏中最高,皮下脂肪较高,而背肌最低。在不同品种猪皮下脂肪组织中,IFRD1基因表达量于2月龄显著低于8月龄(P<0.05);在不同月龄中,IFRD1基因在杜陆猪皮下脂肪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陆杜猪(P<0.05),且KEGG结果显示IFRD1基因富集于与脂质代谢密切相关的胆汁分泌信号通路和胰腺分泌信号通路,推测IFRD1基因与杜陆猪和陆杜猪脂肪沉积能力差异相关。
  3.所克隆出猪IFRD1基因CDS区长1353bp,编码451个氨基酸。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IFRD1蛋白属于膜内不稳定亲水性蛋白,且不存在信号肽,二级结构主要包含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不存在N糖基化位点,有两处O糖基化位点和多处磷酸化位点,处于两个保守结构域,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内。
  3.实验发现IFRD1基因与SREBP-1c、ACC1基因在杜陆猪皮下脂肪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在陆杜猪(P<0.05)。过表达IFRD1基因后检测SREBP-1c基因和ACC1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而且IFRD1基因表达量与猪表观屠宰数据中胴体重、腰荐结合部膘厚、6-7胸椎膘厚和屠宰率的指标显著相关(P<0.05),且与猪脂肪沉积相关指标呈正相关,其可能通过影响SREBP-1c和ACC1基因表达进而起到调控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需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诉,经由转录组挖掘出来的IFRD1基因,其可能通过正向调控SREBP-1c和ACC1基因mRNA表达与猪脂肪沉积过程相关;且其在杜陆猪和陆杜猪皮下脂肪显著差异表达,或可为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出更为优良的品种。
其他文献
目前,对美国高粱的检验检疫主要侧重于《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所列出的内容,无相应的重点关注对象,缺乏相应的针对性,加大了外来有害生物的传入风险,因此重新对进口高粱进行风险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查阅各种权威数据库及文献资料,对进境高粱样品中真菌的多样性进行分析,在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的前提下,确定能够随高粱入境的病原真菌139种。经过筛选,需要进一步风险分析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有13种。此外,
学位
野老鹳草(Geranium carolinianum)目前在我国小麦及油菜田发生十分普遍,在局部地区已经上升为恶性杂草,严重影响小麦和油菜的生长。因此,本文以野老鹳草为研究对象,对其种子生物学特性及在小麦田和油菜田的化学防除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培养皿法和盆钵法研究了其种子的休眠特性及解除休眠方法、萌发及出苗特性;通过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采自江苏省、河南省不同地区的7个野老鹳草种群对小麦田及油菜
学位
农药残留动态研究是农药科学使用和农药最大残留量制定的基础。除虫脲是一种广谱高效的苯甲酰脲类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对鳞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的多种害虫如粘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菜青虫和柑橘潜叶蛾等具有良好的防效,在推荐使用剂量下对蜜蜂、青蛙、鱼等非靶标生物安全。除虫脲在我国登记在十字花科蔬菜上防治菜青虫和小菜蛾等,但尚未制定除虫脲在芥蓝上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
学位
大豆起源于中国,是我国传统的粮油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中国开始逐步提高自己的大豆产量。为响应国家农业发展动向,顺应绿色农业的市场潮流,按照害虫无公害持续控制的思想理念,本文通过大豆混播种植试验,对大豆田间昆虫展开调查,分析了田间昆虫群落多样性和主要害虫变化动态,对比了不同混播模式间大豆产量差异,试图找出拥有高抗虫性、高产量的混播模式。基于对大豆对食叶害虫的抗性
学位
在植物根际存在一类有益细菌——芽胞杆菌,这类细菌在根系定殖后可分泌对植物有益的代谢产物,起到抑制病原菌,诱导植物抗病性和促进植物生长的活性的作用。此外,有益芽胞杆菌还可以改良土壤微生态环境,并且可以将土壤中植物无法直接吸收的营养元素转化为可吸收的状态,促进植物的生长。本文对实验室前期鉴定的青藏高原芽胞杆菌的抑菌、促生、耐低温、耐盐的活性进行了全面评价,筛选获得了性状优良的芽胞杆菌菌株;评价了高活性
学位
在大豆的生产过程中,有多种因素会降低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大豆病害,而大豆根部病害影响最为严重。该病害病原体复杂,发病症状相似,防治困难。作为我国主要的大豆产区,近年来黄淮海地区该病害的发生越来越重,其中由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引起的疫霉根腐病是该地区大豆上主要的根部病害之一,而抗、耐病品种的选育和利用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为了解造成黄淮海地区大豆
学位
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引起的大豆根茎腐病,是世界大豆生产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全球大豆生产每年因此病害造成的损失高达十几亿美元。传统的真菌类杀菌剂对大豆疫霉作用甚微,基于小种专化抗病性的抗病品种由于无毒基因进化速度快,使得抗病品种很难发挥持久抗性,如何提高大豆抗性是大豆生产中的重要问题。植物免疫诱导剂是一类新型的生物制剂,与传统的杀虫剂或除草剂等通过化学合成物来杀死、消灭病虫
学位
害虫抗药性是目前生产上害虫防治面临的严峻问题,抗药性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稳定与农产品安全。通常在害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后只好停用该药剂,用新型药剂取代,但随着研发成本的提高以及新药安全性要求提高,农药新产品的创制越发困难,对抗性害虫的治理需要有新思维与新技术。在本实验室研究中发现甜菜夜蛾对多种药剂的多药抗性与代谢抗性有密切关系,造成代谢抗性的主要原因是多种解毒酶在抗性种群中的表达上调,并且在这
学位
我国花生总产居油料作物首位,花生蚜虫的发生与危害是造成花生产量和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花生蚜还是花生病毒病的传毒介体,一旦病害发生,对花生生产将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当前生产上一直使用化学杀虫剂防治花生蚜,但存在抗药性、农药残留和污染问题,开发利用安全有效、可持续的绿色防控技术势在必行。Harpins是革兰氏阴性植物病原菌产生的一类蛋白质激发子,能够在非寄主植物上引起过敏反应即过敏性细胞死亡(hype
学位
在农田休耕期间,种植豆科绿肥作为土表覆盖物可有助于土壤固氮、补充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以及防止杂草生长。然而,田间种植的绿肥植物也会延长害虫的发生危害期,增加害虫世代,从而导致害虫数量的增长与暴发。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能够取食危害包括绿肥作物在内的多种植物,已有大量关于粮食与经济作物对草地螟生物学影响研究,但绿肥对其种群影响研究较少。现今我国绿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不可避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