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茎尖脱毒及试管薯形成的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andm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省冬种马铃薯近年来发展迅猛,但我省气温偏高,降雨较多,传毒媒介和病毒毒源多而复杂,品种退化速度快,容易造成商品薯产量低质量差。加上科研、技术水平累积不足等原因的影响,目前我省马铃薯还不能就地繁种,这已成为华南地区冬种马铃薯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探索马铃薯种薯本地繁育体系的相关问题非常必要。马铃薯种薯本地繁育包括脱毒苗获取、微型薯(原原种)生产、原种生产、一级种生产、二级种生产和种薯生产。其中马铃薯茎尖培养脱毒苗和微型薯的生产是马铃薯种薯本地繁育的基础。本研究以广东冬种马铃薯主要栽培品种-粤引85-38为材料,研究影响马铃薯茎尖脱毒获取脱毒试管苗的技术参数和形成马铃薯试管薯的有关机理,取得了如下结果:   1.茎尖脱毒:采用两种培养体系。培养体系Ⅰ:取带1至2个叶原基的茎尖先接种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0.1mg/l6-BA+0.1mg/l NAA+0.1mg/lGA+3%蔗糖+0.7%琼脂)中,培养两个月后再转至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MS+0.5mg/l6-BA+0.1mg/lNAA+0.1mg/lGA+3%蔗糖+0.7%琼脂),再培养35d后,不定芽诱导率为9.17%;培养体系Ⅱ:将茎尖直接接种于茎尖培养基(MS+0.2mg/l6-BA+0.1mg/l NAA+0.1mg/lGA+3%蔗糖+0.7%琼脂),培养90天后,不定芽诱导率为1.67%,远低于培养体系Ⅰ的诱导率。通过以上两种茎尖组织培养体系,一共接种240个外植体,产生了12株的试管苗。采用RT-PCR方法检测马铃薯卷叶病毒,结果显示该12株试管苗均成功脱去马铃薯卷叶病毒。   2.试管薯的形成:在优化试管薯发生体系的研究中,发现将单节茎为外植体接种在含MS+0.1%活性碳+8%蔗糖+0.7%琼脂+500mg/l矮壮素的培养基中,暗培养,在第5d就开始腋芽的膨大,并在10d之内完成试管薯初始发育过程。茎段外植体在2MS培养基中比在MS培养基中培养产生的试管苗粗壮,有利于下一步试管薯的发生。组织学研究表明,试管薯形成的早期发育是从腋芽伸长生长开始,经过腋芽弯勾期,由节间膨大形成块茎,膨大涉及腋芽第1、2节间。期间节间的膨大是由髓细胞和薄壁细胞的增大引起的,并且在细胞增大的同时,细胞内陆续出现淀粉粒积累。香豆素浓度为500mg/l抑制试管薯的发生,添加一定浓度的6-BA(10mg/l)能部分逆转这种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水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尖晶石铁氧体为代表的具有光催化能力的磁性半导体,是目前净化水体污染的重要光催化剂。铁氧体中的ZnFe_2O_4禁带宽度小(1.70 eV~1.90 eV),对可见光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具备光化学性质稳定、吸收太阳光范围广、成本低廉、可以重复使用等优点。但是ZnFe_2O_4的价带电势较低,不能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氧化能力较弱,从而导致光催化效
学位
<正>采用不同原料经高温处理得到各种软碳材料。通过XRD测试,对软碳材料的层间距和晶粒大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原料种类对于软碳材料的层间距和晶粒大小具有重要的影响。充
会议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是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生产中易受到自然逆境胁迫因素影响,尤其是高温,高温下严重限制植物光合作用致使山核桃生长,结实,有机物积累等都受到
本论文以三季戊四醇、多聚磷酸和三聚氰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磷氮系膨胀型阻燃剂.该阻燃剂存在吸潮,与聚丙烯相容性不好的缺点.采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对该阻燃剂进行微胶囊化包覆
目的:   Hfq是细菌一种RNA分子伴侣,能够调节细菌很多基因尤其是毒力相关基因的表达,在伤寒沙门菌中,细菌在高渗应激条件下很多毒力相关基因表达改变。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伤寒
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为原料,采用水解-缩聚两步法制备了粒径在0.5~10.0μm之间的聚甲基硅氧烷微球.研究了水解过程电导率和pH值、缩聚过程pH值、有机溶剂及表面活性剂对
赤霉素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五大激素之一,在如种子萌发、茎的伸长以及果实发育等植物的多种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分子遗传学等方法,在水稻、拟南芥等植物中发现赤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