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油田沿河湾探区长6储层构造裂缝分布定量预测

来源 :中国地质科学院 |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zcb7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塞油田沿河湾探区长6储层属于特低渗(渗透率大多在0.3md以下)、低压、低产的砂岩储层。低渗透砂岩岩性相对致密,岩石脆性相对较大,经过一定的构造活动后,储层普遍伴生有构造裂缝。在低渗透储层中,裂缝不仅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而且是油气藏开发方案研究的重点;低渗非常规储层中天然裂缝的发育将极大改变对该类储层的评价,油气流动和储量或产量规模一般受裂缝系统的控制,搞清裂缝的空间发育和分布规律,是低渗透油气勘探成功及合理开发的一把钥匙。因此,在沿河湾探区开展低渗透储层微裂缝分布规律研究,必然对沿河湾探区的勘探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主要结论如下:1.确定了目的层区域性构造裂缝系统发育的优势方位。认为,沿河湾探区长6储层以NEE-EW和SN向为主,以高角度构造裂缝为主,少见穿层裂缝,裂缝充填严重,无效裂缝居多,裂缝主要出现于粉、细砂岩中,层厚与裂缝密度呈负指数关系。2.确定了主要变形期--燕山期构造运动三轴应力状态。沿河湾探区燕山期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W向,其优势方位为129°∠10°,最小主应力优势方位为21°∠5°。3.确定了沿河湾探区裂缝主成期燕山中晚期最大主应力为80-98MPa左右;不同深度岩石记忆的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大小介于20.3-41.1MPa之间,其最大主应力随深度变化规律(δ1=0.0149H+22.858(MPa),R2=0.907)。沿河湾探区长6现今最大主应力方位介于NE68-76°之间。4.确定了沿河湾探区长6区域性构造裂缝主要形成于中侏罗晚期以来,油气运移时间为晚白垩世末期,分析了微裂缝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5.估测了沿河湾探区天然裂缝重新开启和压裂裂缝形成所需外界压力范围。沿河湾探区长61储层天然高角度裂缝张开所需压力15-19MPa,层间裂缝张开所需压力19-24Mpa;压裂裂缝形成所需压力约为21-24Mpa。6.研究了沿河湾探区长6油层组现代主应力大小和方位变化,对沿河湾探区有利勘探区进行了初步预测评价;建立了沿河湾探区裂缝主成期储层构造裂缝预测数学模型,较好地预测了主要目的层裂缝密度分布规律和张、剪破裂发育方位,为低渗透储层石油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地基基础作为上部结构的承重部分,其稳定性与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成为整个桥梁工程设计施工体系的重中之重。基础监测作为工程施工过程中重要环节,起着及时监控整个
近年来,由于地震预报和工程建设的需要,活动断裂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山西断陷盆地位于汾渭地堑系的中部,是一新生代张性断陷盆地,盆地周缘及其内部活动断裂发育,活动性明显。该
地表沉降和拱顶下沉是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引起的主要变形。各种监控量测手段已经普遍应用到隧道施工管理过程中,如何很好地利用测得的变形数据去反馈施工和设计,是非常值得探讨
桥式起重机作为一种典型的物料搬运设备,具有结构紧凑、机动灵活、操作方便和作业范围广等优势。目前在国内市场,起升机构各零部件分别支撑的方案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庞大的传
汽车悬架系统在协调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汽车上普遍采用的是由弹性元件和减振器组成的被动悬架,但其对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等要求只能选
随着石油勘探技术的进步,地震勘探已从简单的构造研究发展到对复杂构造的研究以及岩性的检测,这些新的研究均依赖于地震勘探分辨率和信噪比的提高,没有足够的分辨率和信噪比,
利用地表波测量地球中的衰减一直是一个前沿性的挑战课题。由于除介质粘弹性影响外,其它的干扰因素引起地表波的散射问题也很严重,使得这个领域的进展相对缓慢。本文主要通过
InSAR技术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具有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以及大范围等特点。广义的InSAR技术包括两个方面:SAR干涉测量技术(狭义InSAR技术)与SAR差分干涉测
液化气调压站属于重大危险源,因其一旦发生泄漏,引起火灾、爆炸意外事故,将造成巨大的伤亡及财产损失,评价其安全性,控制其危险,建立防范及应急救援系统是控制工业灾害的重大举措。
目前GIS空间数据的互操作性越来越得到重视,一些GIS厂商开始提供对多源数据的支持,但很少提供对OGC的相关服务标准支持,因此很难在真正意义上达到空间数据的互操作。OGC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