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资银行在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后,其经营策略如何变化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值得关注的问题。从改革开放初期外资银行进入中国起,关于银行跨国经营和外资银行对东道国影响的问题就一直是很多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对外资银行在WTO过渡期经营及影响的分析和研究内容比较丰实,但对过渡期结束后外资银行经营策略的新变化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尤其是针对外资银行在银行业全面开放后利用政策的改变而纷纷进行法人化改制的研究和分析更是寥寥无几。
因此,本文将针对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对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策略变化特别是其法人化改制及我国对策这一重要课题进行研究。
首先研究了外资银行根据其在华经营的现状与经营环境的变化。外资银行跨国经营,除了自身的实力和状况之外,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东道国的环境变化。近些年来,我围政局稳定,劳资关系融洽,政府经济政策有较强的连续性,有关银行的监督和控制日益规范,国家法律体系不断完善,这些都增强了外资银行国家在华长期发展的信心。此外,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良好,经济增长迅速,通货膨胀得到较好的控制,证券交易情况好转,金融市场容量特别是对银行各项业务的需求不断增大,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外资银行在华盈利的可能性。另外,我国的社会文化环境特别是企业环境,经过了近30年的改革开放,已经更加宽容。企业的营业习惯,企业家精神,管理的方式,经营的战略等也慢慢与世界接轨,更加科学和规范。一般来说,与本国文化相近的国家和地区是有利于该国投资的,所以我国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也将刺激外资银行在华的扩大经营。外资银行在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中,伴随着高速的经济增长,自身的发展获得了空前的契机。无论是中国的产业调整、地区均衡发展等都为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其次是监管政策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监管政策的重要变化是从2006年末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开始,其对外资银行的经营发展策略带来的政策影响深远。最重要的政策变化,是允许外资银行进行法人化改制。所谓的改制,是将原来在中国境内已经营了若干年的外国银行分行改变为在中国境内注册的本地法人银行。法人化改制同时是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外资银行由“分行主导”改变为“法人主导”的过程。不得不提的是,在目前的国际经济背景下,中国作为融入经济全球化程度很深的国家,经济发展必然也受到了一定冲击。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始于次级贷款,但是迅速穿透了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现在又对信贷市场产生了影响。在全球进入严冬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很难独善其身。尽管中国银行业受到这场危机的直接影响有限,但是作为跨国机构的外资银行,却首当其冲感受到了危机的降临。受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影响,外资银行比中资银行面临更多境外风险传导。外资银行与境外母行天然依附的“血缘”关系,母行直接收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境内外资银行不同程度受到冲击。一受全球市场影响,国内金融市场信心受损直接影响外资银行的资金运作,流动性风险加剧。二是外资实体经济受境外风险传导间接影响到外资银行的资产业务。
了解了外资银行的经营环境变化后,可以进一步分析外资银行的经营策略变化。在本文中,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外资银行开拓和巩固中国市场的策略:参股中资银行及;多层面推进本土化;瞄准高端、多元发展零售市场业务;“点面结合,以点为主”进行布局。目前外资参股我国银行业有三种模式:一是技术援助性质的改造型善意参股。这种模式以扶持和促进被参股方的商业化、市场化运作能力,提高竞争力为目的,发起者基本上有国际金融组织背景,如亚洲开发银行或者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等。二是互利互惠性质的合作型参股。合作领域丰要是那些仅对中资银行开放而外资银行又急于进入的领域,如信用卡业务,一般为国际知名大银行。三是投机获利性质的财务型参股。然而,世易时移,从2008年末开始,境外战略投资者纷纷开始大幅减持,除了H股市场的中资银行股遭抛售外,部分战略投资股份也被减持。境外战略投资者与中资银行的合作成果已经留下,并且,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还可以进行各种商业合作,谋求双方利益共赢。随着市场的拓展和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外资银行今后要在华更好的发展,必须推进自身的本土化进程。跨国公司本土化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适应当地市场;二是降低成本的要求;三是使企业融入当地文化;四是树立企业的社会形象。外资法人银行期待在中国的零售市场取得成功,对零售业务尤其是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已引起了关注,对亏损理财产品的逐渐到期,将高度重视产品兑付风险,对客户及诉讼案件将认真处置高度重视声誉风险管理,另是主动做好舆情宣传,高度重视舆情应对。虽然我国银行业市场全境对外开放,但由于我国金融对外开放制度供给的限制和外资银行经营目标的影响,他们不像中资银行那样依照中国的行政区域来设置分支机构,考虑的是在可预见的未来某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该地区银行业发展的潜力。因此,外资银行的分支机构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东部一些中心城市。经过数年的发展,外资银行在我国这些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中己占据十分重要地位,市场影响日益扩大。由于外资银行的法人化改制是从2007年初开始的,首批改制成功的外资银行以中国法人身份正式经营业务由当年年中开始,因此,2007年的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法人化经营的成效。至2009年初,耕耘良久的外资法人银行2008年业绩相继亮相。从统计数据显示,与海外母行业绩普遍出现巨额亏损大相径庭的是,2008年外资银行在华业务仍获得了较快增长。汇丰(中国)宣布2008年税前利润增长了85.2%;渣打(中国)尽管在个人银行方面有1.11亿美元亏损的情况下,整体业务收入增长仍然达到27%,计6.32亿美元;花旗(中国)2008年的营运收入增长46%,净收入比2007年增长95%。尽管银行业面临经济放缓所带来的挑战,目前的增长速度和形式会与以前不同,但是,很多基础工作可以做得更好。
我们分析了外资银行在我国银行业经营环境发生新的变化之后的经营策略变化,无疑将给中资银行带来挑战,中外银行的全面竞争即将真正展开。外资银行业务拓展所造成的对业务、制度、人才的冲击不可低估,所以中资银行必须加强重视,有所应对。在此之前,我们先对外资银行经营策略变化带来的竞争的效应进行具体的分析,再对症下药,提出应对之策。从静态分析中外银行的竞争,可能带来两种效应:一是分配效应,一是激励效应。外资银行的经营策略变化会带来竞争效应,对中资银行产生影响;同时,中资银行的应对也会反作用于外资银行的策略变化,这是个动态的过程。
在了解外资银行经营策略变化产生的效应之后,我们发现无论是外资银行带来的竞争效应还是冲击效应,都不像想象中那么可怕。那么中资银行和金融监管当局到底要如何应对外资银行经营策略的变化呢?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重视人才;二是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风险管控能力建设;三是改变客户选择,优化业务结构;最后是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建设。
本文对外资银行应对新的政策、经济形势所带来的策略变化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得出外资法人银行在中国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实证分析上海中外资金融机构的整体数据,得出外资法人银行必须采取先生存、后发展的结论。同时,也对中资银行面临挑战所应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只要我们能够方法得当的积极应对,完全可以降低不利的影响,扩大有利的影响,在与外资银行共同发展中进步得更快,在银行业开放中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