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教育思想对声乐教学的启发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so579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声乐教学是一个多年来被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本文以《论语》中的教育思想作为研究声乐教学的线索再次探讨声乐的“教”与“学”。孔子是一个有着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对中国的传统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他的教育思想中有不少都是他根据自己教学、治学经验提出的心得体会之言,包含了许多符合教学规律的、值得我们肯定和借鉴的合理因素。《论语》作为我国先秦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其中记载了很多有关孔子教育主张和教育活动的篇章:在学习态度上,他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在学习方法上,他提出“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学而时习之”;他强调思考的重要性,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还主张“不耻下问”,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教育方法上,孔子实行“循循善诱”的启发式教育,要求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根据弟子们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来开导他们,以便更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这些经验和原则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宝贵遗产和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孔子本人也很重视音乐,强调音乐具有陶冶性情、促进教化等方面的作用。笔者通过对《论语》的学习,将其中有关教育思想的记载进行了总结和整理,认为这些经典论述对声乐教学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从三大方面入手,第一章简述了孔子及其《论语》,从声乐教学的特征等方面分析了声乐教学中借鉴《论语》教育思想的依据和意义,认为将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声乐教学相联系,在感受古圣先贤思想精髓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是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第二章是文章的主要部分,阐述了《论语》教育思想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认为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为人师表、知行统一”,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和教育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其次,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愤启悱发”,调动学生积极的想象和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教师的教学意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三,把握“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挖掘学生自身的内在潜力,从实际出发,不好高骛远,从而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起点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对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笔者认为应“端正态度、错勿惮改”,有了错误并不可怕,找出错误的原因,尽快地改正错误,就会继续前进;要有“学而不厌、不耻下问”的精神,以谦虚平和的心态,向别人学习,最终使自己完善、受益、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问和修养。还要做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和提高自身水平。关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笔者认为应“平等合作、教学相长”,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师生双方共同进步。第三章针对孔子“乐教”思想,提出以古促今,古为今用,在声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道德修养,培养合格的声乐人才。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各行各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在电工电器领域,工程技术人员普遍使用计算机进行产品设计和制图,大大提高了效率。由于我国电工电器行业的CAD软
厂网分开以后,电网公司将承担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责任,而负荷峰谷差逐年加大已经成为各大电网安全运行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如何根据电网特性及资源条件等具体情况配置调峰电
本研究从地区资源禀赋和城乡联系的角度进行区域划分,对我国发达地区和传统农区的农村能源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全国农村可再生能源统计数据对发达地区和传统农区的农村能源需
由于架空输电线路耐张转角塔挂设接地线存在困难,为此研制了一种新的辅助装置,支撑绝缘操作杆并采取专用接地线金属头挂设接地线。通过新老方法的对比,确定新装置具有高可靠
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不断推进,各类电力自动化系统新的应用软件不断涌现,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需求量也随之增多,致力于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通常情况下,
<正>金文,指的是铜器上铸造或錾刻的文字,为中国古代青铜器显著的特点之一,也是与世界古代文明中的青铜器物的主要区别。很多情况下,金文作为古文字材料进行研究外,也被视作
以移动学习终端为依托的移动学习通过非教学性质的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传递及渗透知识,在非正式学习领域显现出强大的应用优势。将之与英语学习相结合,可以形成独特的移动英语
明清陕甘道路交通有一个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近代陕甘交通道路格局形成的基础。明代陕西商路主要借助驿路交通。清以后,交通道路又有新的发展。关中道路出现多元
职业教育的定位与发展问题已引起有关研究者的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则早已从不同侧面切中这一对范畴。而处于宏观战略层面的职业教育战略定位则长期以来以党和国家领导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