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冷热电联供系统组成方式对其能效特性的影响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san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可以提高一次能源利用效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由于工作温度高、清洁等特点可以很好地作为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顶层循环,针对SOFC尾气具有大量高温余热的特点,本文建立了由SOFC系统、温差发电器和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作为子系统的,不同组成、不同布置形式和不同水循环形式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实现了废热的梯次利用,同时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SOFC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燃料压缩机、水泵、换热器、SOFC、后燃室和混合器,温差发电器由若干个PN节构成,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中的部件有发生器、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和溶液泵。本文首先介绍了系统各部件的数值计算方法,在MATLAB环境中对各系统构建程序模型,根据初始参数进行系统性能计算。与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相结合的冷热电联供系统可以根据用户冷热负荷需求进行运行工况的改变,而温差发电器与SOFC有良好的匹配效果;其次,研究了温差发电器冷端水循环方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为系统节能节水提供了新的方向;第三,研究了系统中余热利用部件接入顺序的不同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温差发电器面积、燃料流量、空气流量等的变化对最优系统输出功率的影响,为系统最优工况的确定给出参考曲线;最后,建立建筑冷热电三联供系统,讨论了根据用户负荷改变系统运行模式的可能性及效果。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联供系统较单独SOFC系统效率得到提升,供热工况下直接供热SOFC系统输出效率最低,但相比单独SOFC系统效率仍提高了19%;水循环形式不同的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中C方案水资源节约效果最好,在制热工况下总效率可达到94%;温差发电器面积的增加会导致温差发电器输出功率增加,但系统整体效率减小;随燃料流量的增加,温差发电器输出功率逐渐增加,SOFC发电功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系统的整体效率逐渐增大;随空气流量的增加,温差发电器输出功率逐渐减小,SOFC发电功率先增加后减小,而系统的整体效率先减小后逐渐增加;在应用于建筑供能时,当温差发电器放在后燃室后面时系统性能最优,效率可以达到187%,热电比为4.1。
其他文献
点燃式活塞发动机因具有燃油经济性好、热效率高、维护方便、功重比高、等特点,逐渐成为中小型无人机的主流动力装置。航空汽油有雾化容易、冷启动性能好、挥发性好等优点,但由于其遇明火易着导致航空汽油在运输、储存和使用上存在很大的危险性,以航空煤油作为燃料逐渐成为点燃式航空活塞发动机发展趋势。航空煤油密度大、燃油雾化困难,辛烷值低,大负荷工况下容易发生爆震。因此,本文通过空气辅助航空煤油促进燃油雾化,进行航
学位
增程式混合动力电推进系统能够有效解决纯电动无人机续航里程受限、飞行时间较短的问题,同时具有纯电动系统运行平稳、动力响应快速的优点。如何提高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充分发挥系统的续航优势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为提高无人机工作时间,降低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燃油消耗,本文设计了基于双层模糊控制的能源管理策略并使用遗传算法对控制参数进行优化。双层模糊控制器分为发电功率模糊控制器和系统转速模糊控制器。
学位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趋严重,天然气因探明储量大、CO2排放低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由于其在热效率、低有害排放和燃烧可控性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成为天然气发动机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在大负荷工况下的燃烧放热速率控制是热效率提升的关键。因此,开展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燃烧机理研究,提出大负荷燃烧协同优化控制,对于开发高热效率、高可靠性柴油/天然气双燃
学位
许多设备的产热量不断增大,如果热量没有被及时散出,会导致工作面温度急剧升高,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设备产生的热量通常是利用流体流过紧贴工作面上的换热器的对流换热带走的,为此,需要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以保证产出的热量及时散出。目前,新型多孔材料泡沫金属以孔隙率高、比面积大、导热率高等特点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关于较高热流密度条件下泡沫金属内流动沸腾特性的研究较少。本文使用了孔密度为40、孔隙率为0.95
学位
聚甲氧基二甲醚(PODE)燃料特性和富氧燃烧方式都具有改善压燃式发动机喷雾燃烧过程及碳烟排放的潜力,近年来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然而,目前在宽广氧浓度范围内尤其是富氧条件下关于PODE喷雾燃烧的系统性研究较为缺乏,相关燃烧机理亟待揭示。因此,本文在一台可视化定容燃烧弹中,采用多种光学诊断方法对宽广氧浓度范围内的PODE喷雾燃烧过程开展了研究。首先,利用火焰自发光高速成像研究宽广范围氧浓度变化(15
学位
部分预混压燃燃烧(PPC)具有实现高效清洁燃烧的潜力,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在大负荷工况,PPC预混燃烧比例大,会导致较高的压升率,同时仍不可避免的存在扩散燃烧过程,导致碳烟排放。因此,大负荷工况压升率、热效率和排放之间的矛盾,是PPC模式面临的主要挑战。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围绕燃料特性与发动机的协同优化实现PPC高效清洁燃烧开展了大量研究。研究人员发现,燃料辛烷值及其敏感性会通过燃料活性、
学位
大分子液态碳氢燃料以其体积能量密度和质量能量密度的平衡以及良好的存储运输特性,在可预见的未来依然是航空航天和地面(尤其是非道路)交通运输等领域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能源。基于分子结构中化学官能团的不同,碳氢燃料组分可以分为直链烷烃、支链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在当今及未来社会愈发严重的能源危机和愈加严苛的排放法规的压迫之下,发展能够准确描述大分子碳氢燃料燃烧特性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对进一步提高燃油
学位
燃料的辛烷值敏感度(S)表示为研究法辛烷值(RON)和马达法辛烷值(MON)之间的差值,反映了燃料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燃烧特性,在优化汽油压燃(GCI)发动机性能时应予以考虑。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关注燃料的RON对GCI燃烧的作用,对S的了解仍有待补充。本文选取了四种RON相同但S不同的甲苯标准参考燃料(TPRF),通过改变GCI发动机的运行条件(喷油时刻、进气温度、进气压力),从试验和模拟两方面,
学位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应用蒸气压缩式热泵/制冷系统逐渐受到各国研究的重视,微重力环境下制冷剂的冷凝换热是其中重要环节。由于航天器对散热量的需求,多采用微小通道换热器,而微重力下难以回收的润滑油会对换热造成较大影响,研究微小通道中重力、润滑油对冷凝换热的影响对航天应用冷凝器的设计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R134a制冷剂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微小通道内流动冷凝换热的三维数值模型,并模拟研究了重力和润滑
学位
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的耐久性对其商业化应用有重要影响。PEMFC耐久性下降直至失效的主要原因是膜电极组件(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MEA)的衰减和老化,主要包括电化学降解、热降解和机械降解。在PEMFC动态工况下,机械降解不可避免,提高对电池内部机械缺陷产生和传播的认识,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