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的强大需要经济的繁荣,而经济的繁荣则有赖于产业的优化发展。因此,发现产业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产业系统结构进而带动经济增长就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产业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即随着产业整体规模的不断扩大,支柱产业以及产业之间关联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各级管理部门可依据这些规律主动进行调整,对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和有效引导,这为本文利用网络科学理论研究产业脆弱性提供了依据和可行性。本文基于网络科学理论与产业相关理论分析产业脆弱性问题,既有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从理论方面来看,既有助于弥补产业脆弱性分析中拓扑结构脆弱性与实际脆弱性交叉研究的缺失与不足,也有助于丰富网络科学理论的应用;从现实方面来看,研究产业脆弱性问题,对于优化产业结构、防范经济风险、实现产业安全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网络科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节点属性、拓扑结构、网络模型和优化机制等,目前在产业研究领域已得到初步应用。本文在传统的产业经济学的基础上利用网络理论,将实际产业系统抽象为由产业和产业之间的投入产出关联组成的拓扑结构,所做的主要工作包括:对产业网络模型、产业脆弱性以及故障传导等进行研究;从节点产业、网络结构、综合脆弱性三个角度考察产业的脆弱性特征;基于网络故障传导模型,指出产业系统优化发展的方向,并针对其拓扑和功能特征提出调控措施。 首先,结合网络理论,基于产业之间的主要投入产出关系构建了产业网络模型。利用2002年、2005年、2007年以及2010年投入产出数据构建了四个投入产出年度的产业网络。产业网络具有集聚性、自组织性、层次性、脆弱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特征,其度分布的不均匀程度较高。基础产业度值较高,是产业网络中重要的关键节点。无论是从时间维度还是地区维度来看,产业网络都具有较小的路径长度和较大的聚类系数,即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不是随机或均匀的,而是通过投入产出关联组成不同的“小集团”。较小的路径长度决定了网络的顺畅程度,市场信息和技术知识能够迅速传播。迅速传播的市场信息使得关联产业之间对彼此保持高度敏感,并与市场协同变化,这提高了网络的市场创新能力,而迅速传播的技术知识则有利于缩小关联产业之间的技术落差,从而推动产业整体进步;较高聚集系数代表了产业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是网络稳定性的主要表现。 其次,提出了产业脆弱性问题分析框架,产业脆弱性——结构脆弱性——综合脆弱性。产业脆弱性分析方面,借用哈佛学派的SCP范式,提出了产业脆弱性的“产业规模-产业发展水平-产业环境”分析范式。利用网络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基于灰色系统方评价产业脆弱性发现:产业脆弱性在各产业之间分布不均衡,化学工业、金属冶炼等基础产业脆弱性较低,废品废料、水的生产等政策依赖性较大的产业脆弱性较高。不同区域产业脆弱性情况不一致,东部地区产业脆弱性程度最低,指数值为0.57,中部、西部和东北的产业脆弱性指数分别为0.59、0.60和0.69,脆弱性程度由东到西逐渐升高,而不同区域内的不同指标脆弱性程度也不尽相同,需要在不同方面进行加强。网络结构脆弱性方面,通过度、中心性以及关联度等指标对网络结构脆弱性进行分析表明:多数产业的度数小于平均度数,度数较大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电热力生产供应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基础产业,这些产业有较多的邻接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产业网络的脆弱程度。产业网络的整体网络中心势较小,但其中化学工业、电热力生产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业、批发零售业以及金融业等行业中间中心度明显大于其他产业,对其他产业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化学工业、交通运输仓储业等产业之间对于去掉一些链接不敏感,相互之间的关系比较稳健。综合脆弱性分析方面:利用杠铃模型对产业综合脆弱性进行分析,综合脆弱性较高的都是传统工业产业,如金属冶炼、化学工业、设备制造业等,这些产业往往规模较大,存在产能过剩等问题。 最后,从产业故障诱因及其传导机制出发,将产业故障诱因分为外部干扰和内部演化。基于传染病模型对产业故障传导的动力学过程进行模拟发现:每个节点的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具有不同度分布的产业常常有不同的传导概率。通常情况下,度数较高的节点具有更多的投入产出关联从而有更大的传导倾向。对比分析故障在产业网络中的传播过程和最终状态,将度数最大节点、节点脆弱性最高节点和综合脆弱性最高节点分别作为初始故障点等不同的初始状态下,节点故障均迅速影响整个产业网络。但由于故障初始状态的不同,在产业网络中传导速率有所差别,度数传导最快,综合脆弱性传导其次,最后是脆弱性传导。基于上述分析,资源分配需侧重于脆弱性较高的产业,如化学工业、金属冶炼等产业,产业规模较大,产业关联度较强,如果出现问题则会影响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在产业规划或相关政策制定时,尽量帮助这些产业进行科技创新与新型人才培养,出台技术与工艺改造的财政优惠政策,重点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和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实现高脆弱性产业的优化升级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产业脆弱性带来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