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中药通腑祛痰活血法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二者结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血浆白介素6(IL—6)、炎症敏感性指标C反应蛋白(CRP)各项的影响,为临床上寻求一种更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并研究中药通腑祛痰活血法对干预脑卒中急性期IL—6、CRP的影响,从而探讨中医药干预脑卒中急性期炎性级联反应,抢救缺血半暗带,减轻脑水肿,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并进一步寻找中医有效方剂的理论依据,提高中医治疗水平。
方法:采用非盲法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方案,将60例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药通腑祛痰活血法治疗。治疗前、10天和15天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分级、临床疗效结果进行评定;以及治疗前、3天和10天进行血浆IL—6、CRP化验指标进行测定。
结果:
1.治疗后10天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分级、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第3天患者的血浆IL—6、CRP等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治疗后10天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分级、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第3天患者的血浆IL—6、CRP等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后10天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分级、临床疗效结果、血浆IL—6、CRP等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3.治疗后15天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分级、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第10天患者的血浆IL—6、CRP等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5天对照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分级、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第10天患者的血浆IL—6、CRP等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治疗后15天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分级、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第10天血浆CRP等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10天对照组IL—6水平下降更低(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说明治疗组可使IL—6水平稳定在一个特定水平,从而更好地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5.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分级、临床疗效结果、血浆IL—6、CRP等各项临床指标之间呈正相关。
结论:
1.通腑祛痰活血法汤剂结合西医常规疗法和单纯西医治疗均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分级、临床疗效结果、血浆IL—6、CRP等各项临床指标,但前者优于后者,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可以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2.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分级、临床疗效结果、血浆IL—6、CRP等各项临床指标之间呈正相关。说明血浆IL—6、CRP等各项实验指标的改善能反映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
3.中药通腑祛痰活血法法汤剂和西医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均具有肯定疗效,中药通腑祛痰活血法方剂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比单用西医疗法疗效肢体功能恢复较快,疗效较满意,因此通腑祛痰活血法即阻抑脑缺血级联反应的损伤,又调动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作用于中风病的早期和恢复期的多个环节,改善脑灌流、减轻脑水肿、保护神经元,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血浆CRP、IL—6较早下降,且IL—6可持续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从而更好地保护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