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高光谱成像本征信息复原方法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光谱遥感成像具有“图谱合一”的特点,能够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光谱信息,在精细农业、生态监测、矿物勘探以及城市规划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成像条件变化、地物分布复杂,高光谱遥感成像面临“同物异谱”和“同谱异物”的光谱不确定性问题,限制了地物分类与精细识别精度的进一步提升。从成像原理的角度出发,高光谱遥感探测信息的不确定性主要有三个原因:1)成像过程中光谱信息退化;2)高光谱二维成像导致三维空间信息退化;3)对象之间互相遮挡导致部分区域存在阴影。遥感高光谱本征信息复原的目的是从高光谱图像中提取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不同分量——反映地物目标本身反射特性的反射率分量、反映地物目标空间几何结构的几何分量以及反映环境光照的光照分量,从而有效解决遥感高光谱信息探测不确定性问题。为此,本文针对不同的数据条件建立了新的高光谱本征信息复原模型,并在仿真和真实数据上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针对2D高光谱本征信息复原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l~1图编码的单幅高光谱本征图像分解方法。本文方法首先建立单幅高光谱图像的基本成像模型,将高光谱图像分解为表征地物自身反射特性的高光谱反射率分量和表征环境光照和地物表面法线相互作用的明暗分量;在此基础上,为了建立有效的二次约束,本文引入了基于l~1图编码的反射率先验,描述反射率分布的局部相似性和全局稀疏性;最后,基于成像模型和先验约束,将本征高光谱图像分解问题转化为二次损失函数的最小化问题,并引入超像素框架优化求解。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现有高光谱本征图像分解方法,本文方法能得到更精确的本征信息复原结果。(2)针对DSM数据辅助下立体高光谱本征信息复原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高光谱-DSM联合本征信息复原方法。DSM数据可以通过立体相机和LiDAR传感器获取,提供地物2.5维表面高度信息。本文方法首先基于球谐光照理论对光照和地物表面法线的相互作用进行建模,将明暗分量进一步分解为球谐光照分量和几何分量;然后,提出基于l~1图编码的光谱先验和基于局部线性嵌入学习的几何先验,约束立体反射率的局部与非局部一致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估计环境光照并提升体素级高光谱反射率的复原精度。(3)针对LiDAR数据辅助下立体高光谱本征信息复原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高光谱-LiDAR联合本征信息复原方法。相比DSM数据,LiDAR点云数据不仅能提供亚像素地表的空间几何结构信息,同时还提供不受环境光照影响的强度信息。本文方法首先从双向反射函数出发,构建了反映立体光谱退化机制的亚像素高光谱成像模型;然后,利用蒙特·卡洛积分公式建立LiDAR点云-高光谱像素之间的本征映射关系,并利用LiDAR强度信息学习亚像素反射率分布先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地生成本征高光谱点云并解决光谱混叠问题。(4)针对立体高光谱数据阴影区域信息复原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超体素的立体高光谱数据阴影区域信息复原方法。立体高光谱本征信息复原模型假设全局光照在空间上均匀分布,并忽略了阴影的影响。为了得到无阴影的本征立体高光谱数据,本文方法首先对立体高光谱数据进行超体素分割,基于立体本征信息复原得到的全局光照计算超体素之间的遮挡关系,从而精确地检测阴影区域;然后,建立考虑阴影情况下的高光谱成像模型,提出光照不变光谱先验来约束阴影区域与非阴影区域的反射率一致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有效检测阴影区域并复原阴影区域反射率。
其他文献
高光谱遥感图像分析已经成为地球监测和空间探索的重要手段。高光谱图像是“图谱合一”的三维数据,包含两个空间维度和一个光谱维度,空间中的每一个像素点对应一条光谱带,且每一个像素点对应一种地面物体,不同种类的地面物体对应的光谱反射曲线也不同,因此高光谱遥感图像可以实现像素级分类。随着高光谱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光谱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不断提高,高光谱图像中包含的信息也越来越丰富,促进了高光谱图像
学位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功率变流器在电力系统、交通运输、航天、家用电器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是实现高效电能转换的关键设备。为了满足不同应用领域对功率变流器愈来愈高的性能需求,功率变流器相关技术的研究已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控制策略是功率变流器技术研究的核心,直接决定了变流器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与稳态性能。需要注意的是,功率变流器往往存在未知的负载以及参数不确定性,并且功率开关器
学位
随着近年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光学成像和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视觉逐渐取代人工视觉在多个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常常需要综合多张相关的图像获取更全面的信息。图像配准技术能够用来找到从不同视角、不同时间或不同传感器拍摄的多张图像间的相互变换关系,应用于图像拼接、目标检测、姿态识别和视频监控等多个领域。学者们针对不同应用场合从特征提取与匹配、变换模型估计以及图像重采样和变换等子问题进行了深入研
学位
随着各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空间任务的复杂性不断提高,对航天器的位置和姿态进行有效控制是开展各项任务的前提和基础。早期空间任务较为简单,通常只涉及单颗航天器,因此航天器的位置和姿态大多被独立建模和控制。但是在诸如自主抓捕,在轨维修等新型空间任务中,出于安全性和任务特点等多方面考虑,要对两航天器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姿态进行同步和准确的控制,此时将位置和姿态分而治之的传统方法体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基于上述
学位
为了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的业务需求,未来移动通信网络将会是一个多种无线接入技术并存、互补而构成的有机整体。目前,通过网关连接,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实现了业务层面互联互通。然而,面向未来广域万物智联与全球随遇接入等发展需求,这种星地混合网络架构将面临着卫星与地面在频谱、空口和终端等方面集成度较低,频谱稀缺和资源管理不灵活等巨大的挑战。异构云接入架构能够实现高效的网络调度和资源管控,在满足系统可扩展
学位
近距离航天器接近控制技术是空间在轨服务的基础和重要保障,针对复杂且多需求的空间任务,对进行空间服务的航天器设计可靠且精准的控制方法,以提高其在轨运行稳定性、服务适用性及任务收敛性是完成空间任务的先决条件。同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近距离接近控制任务的前提和标准。本文考虑外部干扰、模型不确定性、状态信息不可测、输入饱和与安全约束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围绕航天器在近距离接近初始阶段和最终阶段的控制方
学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智能控制的研究越发重要。智能控制通过学习人类智能活动与信息传递过程的规律,无需控制系统的精确模型,能够解决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控制问题。控制的目标常常需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且实际控制系统需要满足有限时间稳定条件。稳定性是动态系统控制理论硏究的重要一环。传统的李雅普诺夫函数稳定性判据刻画的是系统的稳态性能,闭环系统的收敛形式限制了获得更好控制性能。以上
学位
随着集成电路行业的快速发展,表面贴装技术在电子工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作为表面贴装技术的核心组成,贴片元件的视觉检测技术对于贴片机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本文研究了贴片元件视觉检测中的若干关键问题,基于亚像素特征设计了贴片元件的视觉检测算法,提高了检测的精度、鲁棒性,以及智能化程度。贴片元件检测的首要一步是对元件进行分类。第2章研究了基于亚像素特征的混合神经网络贴片元件分类方法。贴片元件分类问题的主要困
学位
超构表面(Metasurface)是一种由周期/准周期性分布的电磁散射体组合而成的二维结构,通过对亚波长单元电磁响应的精确设计,可实现对电磁波的幅度、相位、极化等特性的人工调控。其中,相位是影响电磁波波前分布的主要因素,利用超构表面引入特定的空间相位分布函数(即相位型超构表面),可实现满足人为意愿的波前分布和极化调制。基于几何相位的超构表面是圆极化电磁波波前调控的传统方法。在正交圆极化波作用下,几
学位
随着网络技术的完善和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网络化控制系统的研究已成为控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其在航空航天、设备制造、过程控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然而,传统的时间触发控制需要频繁利用系统的状态信息,不利于节省通信资源,甚至造成网络控制系统的网络拥塞。因此,作为可以节约系统通信资源、降低系统能耗的事件触发和自触发控制算法近年来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另一方面,输入受限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实际工程中。因此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