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筒式织物热湿阻测试仪的研制及测量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rothy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服装一直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服装舒适性能是人们购买衣物时的首要考虑因素之一。暖体假人因其类人的外形和测试的可靠性成为了服装热湿阻测试的首选。但其价格昂贵,测试效率低下。本课题据此进行了既兼顾暖体假人的热湿测试原理,又可简便实施热湿性能的检测仪器的研制,涉及仪器的设计与加工、性能的测试与对比研究,完成了圆筒式织物热湿阻测试仪的研制。本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圆筒式织物热湿阻测试仪的设计与加工方法,对圆筒仪进行整体的设计,采用模块化的理念将圆筒仪分成五个部分进行独立设计,包括供水部分、圆筒部分、水温控制部分、水循环部分以及数据检测部分。供水部分使用连通器原理设计制作制作的水箱可以实现自动供水;圆筒部分主要分析了上下绝热盖及内外筒的设计要求,并测试了4种类皮肤的防水透湿织物,选择了性能最佳的一块作为圆筒仪织物皮肤,而且研究了多种织物皮肤的拼接方式,得到了最佳方案并应用在了圆筒仪上,最终圆筒部分可实现防水透湿,作为了织物热湿阻测试的实验区域;水温控制部分采用温控系统,基于PID控制模块,得到了最优参数,可快速达到预设温度并保持稳定;水循环部分设计了循环水路,使圆筒仪内部各处水温保持一致;数据监测部分选取了温湿度测试仪器和电量监测仪器,实施温湿度与功率的监测,便于热湿阻性能指标的计算。圆筒仪各部分加工成形后,进行组装得到可进行织物热湿阻测试的圆筒仪。2)对圆筒式织物热湿阻测试仪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对织物热湿阻进行表征。明晰了圆筒仪的基本功能和测试指标,以及圆筒仪的热阻、湿阻、耦合热湿阻的测试步骤;据于热阻湿阻的理论公式,得到了适用于圆筒仪的织物热湿阻和耦合热湿阻计算公式,可用于织物的热阻和湿阻表征。通过对织物透湿率和织物湿阻理论的研究,得到了织物透湿率与织物湿阻之间的关系式,并据此使用透湿法测试织物湿阻。3)对圆筒仪进行了稳定性测试,其稳定性测试结果的CV值小于5%,表明圆筒仪的测试结果稳定,圆筒仪和YG606E纺织品热阻测试仪测试的织物试样热阻对比结果差异率小于7%,表明两者的织物热阻测试结果差异不大,圆筒仪热阻测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且对于热阻在0.0460~0.0550 m~2·K·W-1之间的织物,圆筒仪的热阻测试结果更为准确,稳定性也更好;圆筒仪与YG601H电脑型织物透湿仪蒸发法测试了织物试样的湿阻,两者织物测试结果差异率大部分小于7%,圆筒仪湿阻测试具有准确性,对湿阻在50 m~2·Pa·W-1以上的织物,圆筒仪的湿阻测试结果更为准确,稳定性也更好。
其他文献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aircraft harness technology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management,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consistency of design and report forms, incomplet
会议
由于光在水下传播时会出现吸收和散射现象,导致水下图像经常会出现色偏、模糊不清等问题。质量低下的图像无法完整地表达海底场景信息,更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多样化需求。现有的大多数水下图像增强方法在校正图像色偏和去模糊两个方面难以平衡,增强后的图像依旧偏蓝绿色或较模糊。因此,研究既能校正水下图像色偏又能去模糊的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此外,判断图像增强方法性能是否优异的关键在于图像质量评价方法,虽然目前图像质量
消防员穿着防护服装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消防救援任务时,常常会面临因体表持续大量出汗导致的服装内部被润湿且短时间内无法完全干燥的问题,这就涉及到“环境-服装-人体”系统的非稳态热湿传递。通过预加湿方式研究水分对于热湿传递影响的方法,较难实现由初始显性出汗到织物逐渐干燥全过程的监测和分析,进而影响到大量出汗条件下对热湿传递机理的分析。出汗作为人体体温调节的有效手段,汗液对织物的润湿以及在织物系统中的滞留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信协议的增多以及对带宽需求的增加,软件无线电越来越受到重视。对软件无线电平台的多功能、集成度、扩展性和高速性等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信号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高层建筑、地下隧道等区域,信号会被衰减,甚至存在盲区。因此需要对各频段广播信号在放大之前进行功率均衡,有利于信号优化和发射。本文针对传统无线电平台不能处理高速信号,信号传输过程中功率不均衡而导致信号质量降低,且不利于后续处理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行人检测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而SSD(Single Shot Multi Box Detector)算法运用通用目标检测数据集进行测试,在检测精度上可以和其他目标检测算法相媲美,但在行人检测领域其模型检测准确率还不够高,因此本文在SSD原理基础之上进行改进,并应用于行人检测,主要工作如下:(1)首先本文提出一种基于SSD的FRN(Filter Resp
羊毛纤维表面覆盖着一层致密的鳞片,鳞片层的存在所造成的定向摩擦效应是羊毛纤维出现毡缩现象的根本原因。此外,鳞片的存在使羊毛纤维不易被染液润湿,阻碍了羊毛纤维对染料的吸附,染色困难。微波处理可以可破坏羊毛纤维表面鳞片,且可在较短时间内使纤维快速升温,缩短处理时间,提高效率,防止纤维受损。本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负压微波的羊毛鳞片尖端物理处理方法。首先采用超声波技术增大羊毛纤维表面鳞片翘角,将介电损耗因子
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网络安全问题困扰着人们。随着在真实的互联网场景下进行网络攻防演练、安全测试等实验的需求日益增长,网络靶场平台应运而生。互联网靶场中,用户细粒度行为模拟是前景行为模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研究中往往基于脚本编写的方式生成特定场景下的行为或者依据用户行为习惯,以概率的方式进行模拟。但是两者都有共同的缺点,即无法实现模拟中的“仿真”性和普遍性。因此,本文将重点针对网络用户的
有机硅的研究已约有八十年历史,作为织物柔软剂为研究的报道也有很多。尽管有机硅柔软剂合成路线已经成熟,而且已经被投入生产并被大量使用。但是它存在的一些问题仍未被解决,比如良好的亲水性与柔软性无法兼顾,泛黄,乳液稳定性不佳等。基于此,本研究将亲水性季铵盐基团引入疏水性的聚硅氧烷分子链中,以期望得到一种能够自乳化、亲水和柔软性能良好,并具有一定抗菌性能的新型季铵盐有机硅柔软剂。本研究以四甲基己二胺、环氧
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是一种具有抗菌杀虫作用的渔药,用于帮助水生动物抵抗病菌的侵害,以维持健康生长的状态,效果显著,被养殖户视为水产养殖特效药,但这种渔药也会残留于水产中产生严重的致癌致畸性,经由食物链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尽管如此,这种渔药的滥用现象仍普遍发生,屡禁不止,因此,针对水产养殖业中孔雀石绿的残留检测至关重要。现有的针对孔雀石绿残留的检测技术有色谱法、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