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追肥比例对水稻重金属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tangjun64224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水分管理、肥料运筹等农艺技术措施,以阻控重金属在稻米中的积累是保证水稻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为探究不同基、追肥比例对水稻重金属的吸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选用早稻品种湘早籼32号和中嘉早17,晚稻品种湘晚籼12号和五优308为试验对象,于2015年在益阳市赫山区建丰村进行小区试验。共设置6个不同基、追肥比例处理,其作基肥、蘖肥、穗肥、粒肥的比例分别为10:0:0:0(F1)、8:2:0:0(F2)、6:4:0:0(F3)、4:4:2:0(F4)、2:5:3:0(F5)、0:5:3:2(F6),及一
其他文献
2013-2014年在湖南通过喷施不同浓度的过磷酸钙(0.50-1.75%),每个梯度为0.25%,分别用T1~T6表示,研究了其对上部叶生理指标以及烤后烟叶的常规化学成分、色素、香味成分、有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旺长期间,1%浓度的过磷酸钙有助于提高SOD、INV、POD、PAL、NR、淀粉酶、过氧化氢酶酶活性,提高叶绿素b、叶绿素、质体色素总量;1.25%浓度的过磷酸钙有助于提高MD
学位
以香味更浓、烟碱含量略高的烟叶为主料烟,以弥补降焦后中部叶香味的不足,成熟度较好的上部烟叶的特点正好满足其需要。另外,从价格方面来看,凡成熟度好、组织疏松的上部烟叶价格已经高于中部烟叶。因此,提高烤烟上部烟叶可用性,进而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满足工业对烟叶提出的新要求,对提高烟农收入和种烟积极性、发展农村经济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通过不同采收方式对新宁县烟区上部烟叶可用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
学位
苎麻(Boehmeria nivea(L.) Gaud.),是我国最重要的多年生纤维作物之一,苎麻离体组织培养可作为苎麻快繁、再生和遗传转化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采用盆栽中苎一号、湘苎三号的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消毒剂类型、不同消毒剂处理时间的组织再生情况,筛选出最适宜的消毒剂种类;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叶片大小、不同种类生长素(2.4-D、IAA、NAA、IBA)对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及不同浓度细胞分裂
学位
为明确邵阳烟区田间不适用鲜烟叶摘除方法,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与直观分析、方差分析、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了下部叶摘除片数、下部叶摘除时期、顶叶摘除片数、顶叶摘除时期对烤烟生长、物理特性、化学成分、经济性状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不同处理的烤烟株高、茎围、节距无显著差异,但最大腰叶长和宽存在显著差异。随着脚叶摘除时间的推迟,株高、节距呈现出递减趋势。(2)影响烤烟开片度、叶片厚度、平衡含水率、
学位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94份苎麻品种(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明确苎麻种质的农艺性状特征,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苎麻种质资源,为苎麻育种与栽培提供依据。通过测定苎麻种质的株高、茎粗、鲜皮厚、分枝数、有效株率、分株力和生物量等农艺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不同苎麻种质进行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获得一批优良的种质资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供试种质株高的平均值为1.44m,变异系数为11.06%。获
学位
为了更好满足卷烟工业品牌发展对原料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的需要,本研究通过对引进的4个新品种及2个当地主栽品种(K326及南江3号)进行了生育期、农艺性状、烟株植物学性状、品种抗病性、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及烟叶外观质量等方面进行考察及分析,筛选出适宜遵义烟区特色生态类型的优良品种,旨在为贵州特色烟叶开发提供试验支撑及理论依据。得到了如下结论:(1)湘烟1号、NC82、湘烟3号、贵烟13号在育苗及大田期间,全
学位
为了解决“稻稻油’三熟制与季节的矛盾,为后茬早稻腾地,除了培育早熟油菜品种外,还可以通过一定的栽培措施缩短冬油菜的生育期达到提早腾地的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油菜普通栽培模式下的普通品种进行赤霉素处理,研究最适的用药时间和剂量使油菜在早稻插秧前成熟收获,而产量和品质不受大的影响。以甘蓝型油菜中双11号为研究材料,分别在油菜花芽分化5、15、25天后喷施赤霉素,赤霉素设计4个浓度水平20mg/L(A)
学位
本研究探讨赤霉素和乙烯利对苎麻木质素合成、功能成分累积的调控效果与规律。为环保、低木质素、高效利用的现代化苎麻产业奠定理论基础。试验首先以湘苎3号为材料,研究饲用和纤用两种不同利用方式下,赤霉素、乙烯利最适宜的处理浓度组合;然后将筛选出两个赤霉素、乙烯利浓度组合在18个种质资源上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及结论如下:1、赤霉素和乙烯利能有效影响苎麻木质素的合成,从25个激素组合中筛选得到是10
学位
玉米是我国最大的粮食作物,三系雄性不育的探索和利用对玉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自主选育的雄性不育系C543为基础材料,通过对该不育系的农艺性状、胞质类型鉴定和杂种优势表现等基本生物学性状进行研究,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雄性不育系C543经过多年多季群体种植,开花散粉期经育性调查的结果表明:田间未发现可育株,不育株率均为100%,说明不育性状的遗传表现稳定;通过花粉碘染镜检未发现花粉粒的存在
学位
本研究以6个紫花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酸铁、酸铝和酸锰胁迫条件下的萌发试验,对发芽、根系以及游离脯氨酸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两两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秩和比排序等,对各试验材料萌发期和幼苗生长期各类酸胁迫的耐受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为紫花苜蓿抗逆性品种筛选、鉴定提供一定参考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酸铁离子胁迫浓度对紫花苜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有极显著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