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木结构榫卯节点的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榫卯节点是古建筑木结构中的关键部分,榫卯损坏是该类结构的主要破坏形式。因此,了解榫卯节点的力学性能是研究古建木结构整体性能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关于榫卯节点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总结并分析了现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清代燕尾榫做法进行了节点试验和有限元模拟分析,对木结构榫卯节点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  论文进行了2个传统燕尾榫和6个改进燕尾榫节点的单调荷载试验,并测定了试件所用木材的强度和12个弹性常数。节点试验结果表明:榫卯节点能承受一定的弯矩,但节点转动变形不可忽略,呈现半刚性,弯矩-转角关系大致成三折线模式;在节点受弯过程中,存在榫头离开卯口的趋势,节点拔榫量与转角之间基本呈线性关系。传统燕尾榫和改进燕尾榫的主要破坏形式为脱榫破坏,节点脱榫时,枋、柱基本完好,榫头和卯口产生明显的挤压变形;榫卯间缝隙对节点承载力和刚度有明显影响。  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的实体单元模拟枋、柱,选择正交各向异性的材料模型模拟木材,采用摩擦单元和“硬”接触模型来处理榫头和卯口间的切向作用和法向作用,建立燕尾榫节点模型进行仿真模拟。通过与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并对误差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改进燕尾榫模型进行了系统的参数分析,包括节点尺寸、木材材料性能、摩擦系数以及榫卯间缝隙。分析结果表明:  (1)增大榫头高度、宽度和长度能都能提高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和承载力;增大榫高最明显,长度次之,宽度最差。  (2)横纹抗压强度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大于横纹抗压弹性模量,而横纹抗压弹性模量对初始刚度的影响大于横纹抗压强度。  (3)接触面摩擦系数越大,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和承载力越大。  (4)上表面缝隙和侧面缝隙对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和承载力影响较大,缝隙越大,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和峰值弯矩就越小;顶面缝隙对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和承载力影响较小,缝隙越大,节点初始转动刚度略微降低,对承载能力的影响不大。  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建立了燕尾榫节点拔榫量与转角之间的关系,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该公式与文中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为节点理论模型提供拔榫量的计算方法。  在节点受力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简化假定,建立节点的M-θ的理论模型,此理论模型显示榫头侧面对节点弯矩的贡献最大,占总弯矩的60%以上,其次是榫头上下面,而榫头顶面很小;理论曲线、试验曲线和有限元曲线变化趋势一致,具有一定的精度。为了便于使用,对理论模型进行了简化,删除受压区域榫颈区和榫头顶面区对节点弯矩的贡献,并考虑节点缝隙的影响,首次提出了M-θ的实用模型,并给出了特征点处的计算公式。实用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为木结构的整体性能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受弯构件是土木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构件,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是构件截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是在广泛实验的基础上建立的,虽
本论文以黄浦江原水为处理对象,对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机理和性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试验考察了该工艺的处理效果,并分析研究了水中污染物的臭氧化特性
高速铁路是铁路高新技术发展的集中体现。高速铁路由于运输组织方式和运营管理模式等与客货混行的普速铁路存在较大区别。研究时速300km/h及以上高速车站的平面布置,以便更好
学位
钢管混凝土这种全新的结构形式以其优越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经济效益,自上个世纪80年代在我国高层建筑中采用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其发展趋势更是迅猛,然而梁柱
异形截面柱框架结构在近年来由于自身的优势在工程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开发出可供这种结构分析和设计使用的CAD软件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在Windows和Linux操作平台
近年来,建筑项目逐步复杂,传统的设计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要求。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技术的应用推动建筑工程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极大地优化了建筑设计方案。
组合网架是一种由钢和钢筋混凝土组成的空间结构。它是一种下部结构由钢桁架组成,上部是钢筋混凝土板的空间结构。这种结构能充分发挥钢材受拉和混凝土受压的有利条件,使两种
层布式混杂纤维混凝土作为新型的道路路面复合材料,是在距离路面板的底部和项部20mm处均匀撒布一定量的钢纤维,并在路面板里整体掺配一定量的聚丙烯腈。这种复合路面材料以其
采用基础隔震技术是工程结构防震减灾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在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层,通过减小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而有效的保护上部结构及其内部设施在强震中的安全
焊接作为钢构件之间的主要连接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类钢结构中。焊接过程会在结构中产生焊接残余应力,而焊接残余应力的存在会对结构的施工和使用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研究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