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L1/ETO阳性白血病APP基因的临床意义、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ruin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一类以髓系造血干/祖细胞异常克隆增殖、分化障碍及凋亡受阻为特点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具有高度异质性。现代细胞遗传学技术可以检测出大约30%的AML患者伴有重现性遗传学异常,其中t(8;21)(q22;q22)染色体易位是AML患者中常见的一种重现性染色体异常,该易位使21号染色体上的AML1基因与8号染色体上的ETO基因发生融合形成特异性的AML1/ETO融合基因,见于12%20%的AML,在FAB形态学分型的M2型中发生率约40%,偶见于其他亚型如M1和M4。AML部分成熟型的M2b亚型是中国学者于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的,具有髓外浸润率高、治疗反应好、完全缓解率高、缓解期长等特点。此后大量研究发现AML-M2b亚型患者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率高达90%以上。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伴有t(8;21)(q22;q22)(AML1/ETO)的AML定义为独立亚型,还把具有该类特征性克隆结构的细胞遗传学异常确诊为AML,而不论其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的多少。在AML的危险度分层中,AML1/ETO阳性往往被认为是AML预后较好的类型,可以经常规化疗取得较好的疗效,尤其是采取以大剂量阿糖胞苷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并非所有AML1/ETO阳性AML患者都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报道称该类患者一年内复发率高达30%或以上,因此,尚需结合其他因素如有无其他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等进行综合评估该类型AML患者的预后。近年来,随着白血病MCM分型方案的完善和发展,众多无法被细胞遗传学方法检测出来的基因异常而又与AML患者预后相关的分子标志已越来越多的被发现,使得对AML患者不同预后的分析进入分子水平。人类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基因定位于21q21.3-22.05,编码一种Ⅰ型膜整合糖蛋白,可在人体大多数细胞中表达,调节神经元生长、突触发生和细胞黏附等多种生理过程。不少研究发现,APP基因在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胰腺癌、甲状旁腺癌、结肠癌和乳腺癌等多种实体瘤细胞中异常高表达,起促进这些肿瘤细胞的增殖,且APP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目前APP基因与白血病的研究报道较少。有学者利用寡核苷酸芯片技术分析伴21号染色体异常的AML患者与正常核型AML患者之间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发现APP基因在伴21号染色体异常的AML患者中显著高表达,并且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也验证了APP mRNA在伴21号染色体异常的AML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核型AML患者。我们实验组前期检测APP在AML各亚型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BMMNCs)中的表达情况,发现APP基因在伴有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的M2b型患者BMMNCs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AML亚型。由此推测,APP基因可能与AML1/ETO阳性的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然而,APP基因在AML1/ETO阳性的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功能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检测44例AML1/ETO阳性的AML患者BMMNCs中APP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高低与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关系,从而明确APP基因在该类型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意义。进一步通过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技术稳定抑制伴有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的Kasumi-1细胞系中的APP基因表达,观察APP基因表达沉默对Kasumi-1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APP基因在调控AML1/ETO阳性白血病细胞迁移中的作用机制及药物panobinostat干预,从而为探索AML1/ETO阳性的AML患者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研究内容和方法1.APP基因在AML1/ETO阳性的AML患者BMMNCs中表达水平收集我院2007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确诊为AML的住院患者骨髓标本44例(均为初诊患者),且该44例患者经染色体核型分析、原位荧光免疫杂交(FISH)和PCR检测证实均存在t(8;21)(q22;q22)染色体异位和AML1/ETO融合基因表达阳性。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荧光定量PCR实验方法检测患者BMMNCs中APPmRNA相对于内参β-actin的表达水平。2.APP表达水平高低与AML1/ETO阳性的AML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以APP基因的mRNA表达中位水平为界,把低于和高于中位表达量的患者分成APP高表达组和APP低表达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白血病髓外浸润(extramedullary infiltration, EMI)发生率、2疗程总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所有病例随访截止日期为2013年12月18日,中位随访期为21月(2-88月)。比较高表达APP和低表达APP两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relapse free survival, RFS)率及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率,并分析APP表达水平高低与AML1/ETO阳性的AML患者预后的关系。3.慢病毒介导的shRNA抑制AML-M2b细胞系Kasumi-1的APP表达人类AML-M2b细胞系Kasumi-1具有特征性的t(821)(q22;q22)染色体易位和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是研究APP基因在AML1/ETO阳性的白血病细胞中功能的理想细胞模型。利用RNAi技术抑制Kasumi-1细胞中的APP基因以研究其功能。首先根据APP特异性有效小于扰RNA (small interfence RNA, siRNA)序列,交由上海吉凯基因化学技术有限公司合成相应的短发夹状RNA (short hairpin RNA, shRNA)序列,并包装成相应的慢病毒,另选择APP基因非特异性siRNA作为阴性对照。Kasumi-1细胞的RNAi实验分为未转染组(Con)、转染APP无关shRNA序列(Lv-shCon)和转染APP特异性shRNA组(Lv-shAPP)三组。慢病毒转染的Kasumi-1细胞经流式细胞术分选出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阳性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应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shRNA对Kasumi-1细胞中APP基因的干扰效果。4.APP基因沉默对Kasumi-1细胞增殖、周期、凋亡、分化和迁移的影响观察APP基因表达稳定沉默对Kasumi-1细胞增殖、周期、凋亡、分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CCK-8法测定三个实验组Kasumi-1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AnnexinV-APC/PI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率;用碘化丙啶(Prodium Iodide, PI)染色后于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CD11b-PE单克隆抗体分析细胞分化情况;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观察细胞的迁移能力变化。5.APP介导Kasumi-1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的主要功能是降解细胞外基质成分,在肿瘤细胞迁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MMP1、MMP2和MMP9已知与多种肿瘤细胞迁移密切相关。首先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方法检测MMP1、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再检测调控MMPs的转录因子c-Myc、Ets1及其上游调控基因ERK、p-ERK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APP基因介导Kasumi-1细胞迁移的分子信号转导机制。6. Panobinostat干预APP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Panobinostat药物以不同浓度作用于Kasumi-1细胞,CCK8法检测药物作用48小时的IC50值。根据药物的IC50值,以不同浓度即5,10,20,40和80nM分别作用Kasumi-1细胞48h后,western blotting实验方法检测APP、p-ERK、c-Myc和MMP2的蛋白表达水平,以明确panobinostat是否能有效干预APP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7.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非正态分布数据用中位数描述,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非参Mann-Whitney U检验。组间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χ2)。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分析RFS和OS。正态分布数据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多组数据比较,若方差齐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分析,若方差不齐则采用Dunnett’s T3方法进行多重比较。P<0.05判断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APP基因在AML1/ETO阳性的AML患者BMMNCs中的表达检测44例AML1/ETO阳性的AML患者BMMNCs中APPmRNA的相对表达中位水平为0.009793(0.0000413~0.08367)。以APP基因的mRNA表达中位水平为界,把低于和高于中位表达量的患者分成APP高表达组和APP低表达组各22例,经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APP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5.680,P<0.001)。APP高表达组患者中2疗程总CR者18例(81%),PR或NR者4例(19%);APP低表达组22例患者均达CR,卡方检验分析提示APP高表达组的CR率显著低于APP低表达组(x2=4.400, P=0.036)。 APP高表达组患者有9例发生髓外浸润,高于APP低表达组的3例髓外浸润患者(χ2=4.125,P=0.042)。截止随访日期,中位随访时间为21月(2-88月),高表达APP患者的中位OS和RFS分别为16.5和13个月,而低表达APP患者的中位OS和RFS期分别为24.5和22.5个月。APP高表达组OS率和RFS率均低于APP低表达组(54.5%、,S90.9%,x2=7.333, P=0.007; 36.4% vs 77.3%, x2=7-503, P=0.006)。2.慢病毒介导的shRNA对Kasumi-1细胞中APP基因表达的干扰程度Kasumi-1细胞中的APP相对于内参GAPDH的蛋白表达水平(1.3423±0.1152)显著高于HL-60细胞(0.6254±0.0846,P<0.001)和K562细胞(0.8227±0.0974,P<0.001),由此证实了APP在AML1/ETO阳性的Kasumi-1细胞中高表达。慢病毒转染Kasumi-1细胞72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无菌分选出Lv-shCon和Lv-shAPP两实验组GFP阳性的细胞并在体外扩大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Lv-shCon组的细胞GFP阳性率为(96.04±0.17)%、Lv-shAPP组的细胞GFP阳性率为(95.82±0.18)%,提示慢病毒成功转染Kasumi-1细胞。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shRNA对Kasumi-1细胞中APP基因表达的抑制程度。QRT-PCR结果示,与Con组(其值设为1)比较,Lv-shCon组的APPmRNA相对于内参β-actin的表达量无显著差异(1.0350±0.0557,95%CI.0.933~1.112),Lv-shRNA组的APPmRNA相对表达量较Lv-Con组显著减少(0.0116±0.0016,t=31.790,P<0.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示,Lv-shAPP组的APP相对表达量(0.0084±0.0007)较Con组(1.2465±0.0480)及Lv-shCon组(1.2366±0.0421)显著降低(P值均<0.001),而Lv-shCon组与Con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PP基因表达抑制对Kasumi-1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APP基因表达抑制后Kasumi-1细胞在24、48、72和96h时间点的OD450平均值稍低于对照组(Con和Lv-shCon组),说明细胞的增殖能力轻度受损,然而差异经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三组细胞的周期分布情况,发现Lv-shAPP组细胞G0/G1期的比例与Con组比较无显著差异(36.37±3.73、,s 36.25±9.01,P=0.985),S期和G2/M期的比例分别与Con组比较(28.19±6.08 vs 26.21±5.13, P=0.663; 33.07±2.74 vs 34.25±2.92, P=0.77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术分析三个实验组细胞的凋亡比例结果示,Lv-shAPP组细胞总凋亡率(即早期和晚期细胞凋亡率之和)平均值稍高于Con和Lv-shCon组。然而,Lv-shAPP组细胞的总凋亡率与Con组和Lv-shCon组比较,差异经统计软件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8.40±0.96% vs 6.80±0.46%, P=0.065; 8.40±0.96% vs 7.10±1.06%, P=0.116)。Lv-shAPP组的Kasumi-1细胞CDllb阳性比例为6.63±0.66%,与Con组(5.69±0.50%)和Lv-shCon组的细胞CDllb阳性率(6.29±0.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沉默APP表达后细胞体外迁移运动能力的变化,下室细胞计数并计算细胞迁移率。结果发现,Lv-shAPP组下室细胞比例(7.50±0.83%)较对照组显著减少(12.78±2.1%,P=0.004)。结果表明APP基因表达沉默后Kasumi-1细胞的迁移运动能力显著降低,对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影响较小。4.APP基因介导Kasumi-1细胞迁移的机制APP基因表达沉默后.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MMP2的蛋白水平显著减低(P<0.001),而MMP1和MMP9的表达无显著改变(P值均>0.05)。检测MMPs的上游调控转录因子c-Myc和Etsl的蛋白表达水平发现,与Con组的c-Myc表达水平(0.7024±0.0179)和Etsl的表达水平(0.1035±0.0177)比较,Lv-shAPP组的c-Myc蛋白水平显著下调(0.0896±0.0160,P<0.001),而Etsl的表达水平无显著改变(0.0996±0.0097,P=0.727)。其中Lv-shCon和Con组比较,c-Myc和Etsl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一步检测c-Myc的上游调控基因p-ERK和ERK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与Con组的p-ERK表达水平(0.1666±0.0162)比较,Lv-shAPP组的p-ERK蛋白水平显著下调(0.0183±0.007,P<0.001),三组细胞的ERK表达水平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5. Panobinostat抑制APP信号通路Panobinostat(PS)对Kasumi-1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对Kasumi-1细胞作用48h的IC50浓度为20nM。Panobinostat以不同浓度5、10、20、40和80nM分别作用Kasumi-1细胞48h,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示APP、 p-ERK、c-Myc和MMP2的表达水平均随着panobinostat浓度的增加而下调,呈浓度依赖性。说明Panobinostat能够有效抑制APP基因的表达,从而干预APP介导的信号通路。另外,panobinostat抑制APP基因表达的药物浓度,同时能显著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导致细胞坏死。结论1.AML1/ETO阳性AML患者中,APP基因高表达组的髓外浸润发生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且CR率、OS率和RFS率均显著低于APP基因低表达患者,同时OS期和RFS期也显著短于APP基因低表达组。提示APP基因高表达是一个AML1/ETO阳性的AML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2.慢病毒介导的APP特异性shRNA序列能有效地稳定抑制Kasumi-1细胞的APP基因表达,APP基因表达稳定抑制能显著减弱Kasumi-1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而无显著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阻滞细胞周期的效应。3.APP基因表达抑制后检测到MMP2、c-Myc和p-ERK的蛋白水平显著减低,说明APP基因可能通过ERK信号通路介导Kasumi-1细胞的迁移能力。因此,APP/ERK/c-Myc/MMP2信号通路可能是APP基因调控AML1/ETO阳性的白血病细胞的迁移机制之一。4.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panobinostat作用能显著下调Kasumi-1细胞中的APP、p-ERK、c-Myc和MMP2的表达水平,呈浓度依赖性,说明panobinostat能够有效抑制APP基因的表达,从而干预APP介导的信号通路。Panobinostat抑制APP信号通路的药物浓度能显著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导致细胞坏死,可能是AML1/ETO阳性白血病患者治疗的有效药物。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云南地处地震多发地带。为了减少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自2017年以来,云南省出台了多份推广减隔震技术文件,强制要求重点设防类建筑采用减隔震技术,该技术也在建筑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以存在三项不规则项的某医院门诊楼项目为例,分别采用金属阻尼器和粘滞阻尼器对其进行减震分析研究。首先在盈建科(简称YJK)软件中建立模型,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利用Midas Gen软件,采用时
本文以云南丽江景区内灵龟山采石场崖壁山体景观恢复规划中的崖壁旅馆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论文首先分析研究了国内外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基于对建筑热环境理论以及崖壁建筑室内空间的热环境要素研究,提出运用建筑被动式设计技术保证崖壁旅馆建筑热环境质量的目标。根据崖壁建筑的空间形态、崖壁山体所具有的热环境特性,深入分析了“崖壁山体恒温利用”、“被动式太阳能腔体集热蓄热”、“被动式通风技术”等相关被动式设计
在我国城市发展模式逐渐由增量向存量转向的背景下,一些城市中心区面临衰败的空间被赋予重塑土地价值的目标,这些区域通常是历史文化不突出的普通老城区,它们在周边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被忽视,最终在城市中心形成衰败的景象,亟待改善。而另一方面,生活在这些区域的居民则通过一些以经验为指导的方式改善着自己的居住环境,这些自发营造的行为承载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向往,在看似衰败的空间中又展示出积极的活力。因此,如何在重
学位
研究背景对复杂的基因组进行修饰无论对于基础研究还是临床治疗都具有极大吸引力。近几年来,随着人工核酸内切酶技术的不断出现与完善,靶向修饰的梦想逐步变成现实。TALEN就是其中一种,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基于对DNA进行识别的TALE臂和人工改造的核酸内切酶的切割域(FokI)。DNA识别域首先识别并结合到靶位点上,随后切割域FokI形成二聚体,特异性切断靶基因,形成DSB(Double-Strand
骨肉瘤好发于处于骨生长阶段时期的儿童及青少年,由于其高度恶性及高致残率,一旦发现多建议患者手术治疗,但目前临床的上的常规的治疗方案仍为手术切除及放化疗,但手术存在切除不彻底或切除范围过大等缺点。化疗则是针对全身的治疗,缺乏对肿瘤细胞的“针对性”,易引起全身毒性及肿瘤细胞的耐药性。基于纳米材料的光热治疗新型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应运而生,即利用合成的纳米材料将近红外激光(NIR)的光能转化成热能,从而使肿
研究背景与目的肺癌约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20%,是目前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超过80%的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资料显示:肺癌无论是发病率(120万/年)还是死亡率(110万/年)均居全球癌症首位,并且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我国肿瘤防治办公室公布的资料: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我国肺癌死亡率上升了近5倍。大量的研究调查显示:吸烟与肺癌的发病密切
研究背景在全球范围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病率呈现不断增长趋势,每年约有200万人死于AKI。中国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在普通住院患者中AKI的发病率为3.19%,而在ICU其发病率更高达30%。AKI与患者病死率以及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给个人、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因此,如何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