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恩·麦克尤恩《星期六》中的创伤后遗症和文学的愈疗功能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恩·麦克尤恩的《星期六》作为典型的后9/11小说从主角佩罗恩的角度描绘了后9/11世界的情况,是反映9/11事件及其影响的重要作品,值得深入研究。佩罗恩对世界的回避态度暗示了看似和平繁荣的时代中隐藏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在小说的高潮,马修·阿诺德的著名诗篇《多佛海滩》成功治愈了佩罗恩和巴克斯特的创伤,揭示了文学在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帮助人们相互理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论文主要借助朱迪斯·赫尔曼的创伤理论和荣格的原型与集体无意识理论,旨在探讨小说人物在9/11后世界所遭受的创伤,以及文学在治疗创伤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审视个体的创伤,本文指出个体与世界之间的动态关系。面对世界的混乱和动荡,文学可以成为一种可行的治疗方式,通过将所有人联系在一起,增强他们的同理心来帮助他们对抗世界上的黑暗。论文主体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借助朱迪斯·赫尔曼的创伤理论分析了佩罗恩和巴克斯特遭受的创伤。佩罗恩的创伤是由9/11事件造成的,他一直深受恐怖袭击的困扰,这剥夺了他对世界的安全感。安全感的缺失、内心的恐惧以及对病人的冷漠导致佩罗恩与世界脱节。对于巴克斯特来说,他的创伤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他的疾病。亨廷顿霍乱是导致他自卑的重要因素,这也因此导致了他与他人之间的冷漠关系。本章的最后部分分析了他们异化关系的形成。佩罗恩的冷漠和不安全感驱使他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欺骗患者巴克斯特,巴克斯特对谎言的察觉直接导致了小说后半部分中巴克斯特对佩罗恩一家的袭击。第二章将探讨9/11事件作为文化创伤对人们的影响。在第一部分,论文分析了传媒手段在传播焦虑和操纵人们的判断和同理心方面的作用。9/11事件增强了人们对新闻的依赖,同时也降低了他们对事物的独立思考能力。他们的感受和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受媒体内容控制。而且,它使人们更容易对他人表现出一时的同情,而无法认清事情的本质。这种“空洞的同理心”是不真实的,因为它很容易被任何单一的故事或图片唤醒。佩罗恩对饱受萨达姆权威影响的教授的同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第二部分对伊拉克战争问题进行了分析。9/11事件与伊拉克战争关系密切。它使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模糊了各方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的动机。尽管各方都声称他们的行为是为了和平与幸福,但真正的动机与他们的自身利益有很大关系。首相发动战争的决定与国际政治态势密切相关,而对于那些反战示威者来说,他们的异议只是出于对自由和个人权利的渴望,他们拒绝由总理代表发声。媒体和自由本应是人们实现目标的渠道,然而,人们对媒体的过度依赖和对自由的崇拜,异化了个人与工具手段之间的关系。人们成为了工具的奴隶。第三章运用创伤理论和荣格关于原型和集体无意识的理论,讨论了文学在创伤恢复中展现出的力量。对巴克斯特来说,《多佛海滩》中的风景唤起了他的乡愁,给予了他一种安全感。此外,这首诗成功地建立起巴克斯特和黛西之间的关系。《多佛海滩》被某些学者解读为一首情诗,而黛西的诵读在某种程度上让巴克斯特感受到了别人的关爱。他从诵读中感受到的爱和安全感最终驱使他放弃暴力并同意相信佩罗恩。对佩罗恩来说,这首诗通过唤起他心底的集体无意识,让他更好地了解巴克斯特的处境。听着这首诗,佩罗恩也感受到了巴克斯特的惆怅和伤感。这首诗就像连接佩罗恩和巴克斯特的桥梁,站在巴克斯特的立场上,佩罗恩对自己之前欺骗巴克斯特的行为感到后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首诗也促使佩罗恩察觉到这个时代隐藏着的危险。他不再回避世界上的种种不确定性,而是从容地接受任何可能临近的未来。
其他文献
《拾骨》作为美国非裔作家杰丝米妮·瓦德的代表作品,描绘了卡特里娜飓风背景下居住在密西西比州的非裔美国人的生活。论文聚焦小说中非裔美国人的恐惧情感,借助恐惧情感的运行机制,从情感表征、情感成因和情感积极力量三方面展开论述。人物恐惧情感表征的源头分别是自然灾害、资源匮乏和内部分化,主要成因包括地域弃置、种族经济和父权社区,恐惧情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促使人物尝试突破、挣脱困境的推动力。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学位
本论文主要从后殖民理论的视角分析南非作家库切的小说《耻》中白人悲剧性结局的形成原因。在后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白人失去了殖民时期拥有的特权。他们陷入了肉体上、精神上、财产上的多重困境。库切认为,造成困境的原因既体现在白人根深蒂固的欧洲中心主义思想,也在于黑人无法放下殖民历史,一味向白人寻求报复,而在这两者背后真正起作用的是主奴对立的权力关系。本论文旨在论证如下观点:南非白人陷入困境的罪魁祸首是殖民时
学位
石黑一雄是当代世界文坛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于201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盛赞石黑的小说“以其巨大的情感力量,发掘了隐藏在我们与世界相联系的幻觉之下的深渊”。在他的第四部小说《无可慰藉》中,主人公瑞德为治愈童年家庭创伤,选择投身工作以找寻存在的意义。然而职业成就却只给了他与世界相联系的幻觉。事实上,他既无法借事业的成功来治愈创伤,也并非如他自己所认知的那般成功。本文借助詹姆斯·
学位
光热发电作为一种新兴的发电技术,具备优异的调峰调频性能,能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可靠支撑。由于光热发电技术仍处于快速更迭阶段,技术透明度较低,控制系统信息匮乏,严重阻碍了光热电站动态响应机理与支撑能力分析等研究。针对上述问题,建立了光热电站精细化动态模型,并提出了完整的控制系统设计框架与原理。该控制系统具备多种运行模式,能高效地实现各主次量之间的分层协调控制。所建立模型通过西北某50MW光热电站的
期刊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盲刺客》讲述了年过八旬的艾丽丝在临死之前重构有关自己和家族的历史真相的故事。本文以《盲刺客》为研究对象,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探讨阿特伍德的先锋历史观念和她对历史书写的思考。本文首先剖析了《盲刺客》中历史与文学的互动关系,小说中反映历史现实的诸多文学文本和主人公叙述的具有虚构性的家族历史表现出历史与文学的相互交织,从而打破了两者分别位居于真实与虚构的二元对立关系。其次,传统的历史
学位
在《马丁·伊登》中,通过对马丁·伊登这一超人形象的塑造,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杰克·伦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马丁·伊登从平庸到成功再到死亡的人生轨迹,并展现了当时美国社会工人阶级的困境。十九世纪末的美国社会是披着经济繁荣外壳的镀金时代,社会内部阶级矛盾,贫富差距鸿沟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话题。本文以尼采的超人哲学为基础,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揭示了《马丁·伊登》中工人阶级的困境是如何产生的。第一章揭示了小说中工
学位
作为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艾丽丝·门罗(1931-)是一位大师级的加拿大短篇小说家。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界对于她作品的解读和研究层出不穷。在现有的国内外研究当中,女性主义和伦理学是大家关注较多的视角,在女性主义视角方面,多数批评家把目光放在门罗作品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女性身份以及女性主体性等;在伦理学视角方面,批评家们关注较多的话题是门罗作品中呈现的伦理道德困境,如道德和性别的
学位
朱利安·巴恩斯在《唯一的故事》(2018)中描绘的爱情是小说的主题,对于理解小说具有关键意义。由于以“不可能”和“反摹仿”为核心特征的非自然叙事契合小说中畸形爱情的书写特点,论文将这种爱情定义为非自然爱情。非自然爱情的不可能性和反摹仿性体现为三方面,分别对应小说突出的人物、叙述者和隐含作者的声音。第一,按照社会学和哲学关于自然和健康爱情的界定,非自然爱情是一种如此病态,以至于难以理解甚至不可能真正
学位
《撒母耳记》是《圣经》中第一卷历史书。该书记录了撒母耳作为色列最后一位士师统治全地,到他分别辅佐扫罗、大卫做王的以色列王国建立全过程。本书情节跌宕起伏,叙事精彩绝伦,人物复杂多面,激发了从古至今无数学者的研究热情。此前对《撒母耳记》的研究多从神学、人文历史和经典文学批评的角度出发,分别专注于研究该书所传递的神学思想、所反映出的以色列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文本的文学性。随着文学理论的发展,对该文本的研究却
学位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对现代室内设计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人们开始将传统文化元素用于现代室内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室内设计的融合,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播与发展.本文利用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对拓展设计思路,合理运用传统色彩元素、融合文化要素,合理运用传统符号、凸显文明特征,合理运用传统建筑元素形成我国鲜明的室内设计风格等方面得到充分体现,对推动我国现代室内设计行业的创新与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