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住状况是社会学和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对于居住状况的研究,学者大多从两方面单独进行探讨,地理学倾向于从居住区位来分析,探讨居住分异现象,社会学倾向于从住房状况来分析,探讨具体的住房差异,缺乏将两者结合的综合研究。
本论文在调查问卷基础上,将居住区位与住房状况结合起来,以社会分层为切入点,通过对广州市的实际分析,探讨广州市不同社会阶层的居住状况差异特征,分析社会分层对居住状况的影响,总结不同社会阶层的居住状况差异形成原因。
结合国内外有关社会分层与居住状况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论文首先总结了关于社会分层的居住状况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居住状况研究的层面,包括居住区位和住房特征,构建了居住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进行量化,得到居住状况的评价模型。
通过分析问卷调查数据,得到了基于社会分层的广州市居住状况差异特征:①不同社会阶层的居住状况指标结构具有相似性,差异主要取决于居住状况指标的得分高低;②不同社会阶层的居住状况指标差异显著性不一;③不同社会阶层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集聚性;④住房产权以自有为主,住房产权和住房性质存在阶层差异;⑤不同社会阶层的住房质量随阶层地位呈正向变化;⑥居住状况与社会阶层呈现一一对应的关系。
随后,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问卷进行深度挖掘,分析了资源占有情况对居住状况的影响。在划分社会分层的三种资源中,经济资源对居住状况的影响最为显著,居住状况的差异一定程度上是基于经济基础的不同所体现的;权力(组织资源)包括单位性质和职业职位,其中职业职位对居住状况各方面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单位性质主要影响住房性质和住房类型;声望(文化程度)高低与居住状况好坏呈正比关系,通过作用于经济资源(家庭收入)和组织资源(职业职位)而影响居住状况。
文章剖析基于社会分层的居住状况差异形成根源,认为住房制度、社会经济分化、住房空间结构差异和家庭择居选择是构成基于社会分层的居住状况差异形成的主要根源,其中住房制度和社会经济分化是外在背景,住房空间结构是物质前提,家庭择居选择是内部因素。
最后,对所做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研究不足并提出了优化解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