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脏是机体最大的实质器官,它在代谢和造血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随着研究深入,肝脏作为一个“免疫器官”的概念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作为“免疫器官”,肝脏具有天然免疫优势和免疫耐受两大特征:肝脏中含有丰富的天然免疫细胞,这使其能够很好的发挥过滤血液、清除有害物质及血源性病原体的重要功能;另一方面,肝脏中活化信号不足以及大量的免疫负调信号使其成为诱导免疫耐受的场所。肝脏具有发达的淋巴系统,它产生大量的淋巴液,携带抗原的淋巴液被引流入肝脏的引流淋巴结中。然而作为肝脏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肝脏引流淋巴结在肝脏行使免疫功能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尚不清楚,而且关于肝脏引流淋巴结的基础知识也还有待阐明。本项研究中,我们详细描述了肝脏引流淋巴结的解剖学位置,并对肝脏引流淋巴结的结构、细胞组成、器官发生以及功能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肝脏引流淋巴结的解剖学位置和特征通过给小鼠肝内注射伊文思蓝染料对肝脏的淋巴引流进行观察,发现肝门区域有两个淋巴结可以引流肝脏的淋巴液:其中一个淋巴结依附在肝门静脉上,命名为肝脏门侧淋巴结;另外一个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中、在腹腔更深处,命名为肝脏腹侧淋巴结。肝脏门侧淋巴结和腹侧淋巴结通过不同淋巴管引流肝脏的淋巴液,这证明它们是两个独立的肝脏引流淋巴结。另外,肝脏门侧淋巴结和腹侧淋巴结的解剖学特性不同种属动物中保守。2、肝脏引流淋巴结的基本结构和细胞组成通过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我们对肝脏门侧淋巴结和腹侧淋巴结的基本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肝脏门侧淋巴结和腹侧淋巴结都具有经典的淋巴结的结构。值得注意的是,肝脏门侧淋巴结和腹侧淋巴结不仅表达外周淋巴结地址素分子,还表达粘膜相关地址素分子。通过流式细胞术,我们对肝脏门侧淋巴结和腹侧淋巴结的细胞组成进行了详细分析。肝脏门侧淋巴结和腹侧淋巴结具有特殊的细胞组成:一方面,肝脏引流淋巴结的细胞组成与肠系膜淋巴结类似,而与外周淋巴结具有明显差别,如肝脏引流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中存在DX5N K细胞、CD103+ DC 细胞、NKT细胞,而缺少 ICOS+Treg细胞、CD27-CD44hiiγδT细胞;另一方面,肝脏门侧淋巴结和腹侧淋巴结的细胞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如肝脏门侧淋巴结中存在更多的CD103+DC和生发中心B细胞,而肝脏腹侧淋巴结中存在更多的γδT细胞和NKT细胞。3、肝脏引流淋巴结的器官发生通过给处于不同妊娠期的孕鼠注射LTβR-Ig-Fc在小鼠胚胎期不同时间点阻断淋巴结形成来观察肝脏引流淋巴结的器官发生时相。结果表明,肝脏门侧淋巴结的器官发生起始时间早于胚胎期15.5天,肝脏腹侧淋巴结的器官发生起始时间在胚胎期16.5天和18.5天之间;肝脏门侧淋巴结的器官发生只部分依赖于LTβR的信号,而肝脏腹侧淋巴结的器官发生完全依赖于LTβR的信号。值得注意的是,在Nfil3-/-小鼠中,肝脏腹侧淋巴结发育异常,主要表现在数目的减少和体积的减小,这说明肝脏腹侧淋巴结的器官发生受到转录因子NFIL3的调控;而肝脏门侧淋巴结的发生发育则不受NFIL3缺陷的影响。器官发生的时相、依赖的信号通路以及控制该过程的转录因子这些方面的不同,说明肝脏门侧淋巴结和腹侧淋巴结是两个具有不同特征的淋巴结。4、肝脏引流淋巴结的功能肝脏门侧淋巴结和腹侧淋巴结具有不同的细胞组成且在器官发生方面存在诸多不同,那么它们的功能是否不同呢?鉴于清除血源性病原体和诱导针对肠道来源无害抗原的系统性免疫耐受是肝脏的两大重要免疫功能,我们分别利用血源性病毒感染模型和口服耐受模型对肝脏门侧淋巴结和腹侧淋巴结的功能进行探究。利用嗜肝感染的腺病毒感染模型、乙肝病毒感染模型以及淋巴网状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急性和慢性感染模型,我们发现肝脏发生病毒感染后肝脏腹侧淋巴结是抗病毒应答发生的主要场所,而肝脏门侧淋巴结中的免疫应答较弱。利用经典的口服耐受模型,我们发现肝脏门侧淋巴结是针对口服抗原诱导抗原特异性调节性T细胞的场所,而肝脏腹侧淋巴结中虽然发生针对口服抗原的免疫识别,但并不诱导产生抗原特异性调节性T细胞。结论:肝脏门侧淋巴结和腹侧淋巴结通过不同淋巴管引流肝脏淋巴液,是两个独立的肝脏引流淋巴结。它们均具有经典的淋巴结结构,同时表达外周淋巴结地址素分子和粘膜地址素分子。肝脏门侧淋巴结和腹侧淋巴结是两个不同类型的淋巴结,它们不仅具有不同的细胞组成和不同的器官发生过程,还在肝脏行使免疫功能的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肝脏腹侧淋巴结是诱导抗病毒应答的主要场所,而肝脏门侧淋巴结是诱导口服耐受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