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临床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1389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课题背景 自2002年11月16日广东省报道首例病例以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WHO称之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已波及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截至2003年9月26日全球报道总发病数8089例,死亡774例,其中中国大陆发病5327例,死亡349例;香港发病1755例,死亡299例;台湾发病346例,死亡37例;浙江省杭州市出现输入性病例4例,死亡1例。该病起病急、病情重、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为提高对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认识,利于临床诊治,对浙江省3例输入性重症SARS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 二、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对浙江省2003年4月19日至2003年6月17日同时收治的3例重症SARS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研究。病人甲,男性,48岁;病人乙,女性,53岁;病人丙,女性,49岁;均无基础疾病。3例患者为同胞姐弟,有明确的接触史,全部符合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发布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浙江大学2004届硕士学位论文2.方法3例患者在疾病进展期每1一2天作血常规、血生化、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片检查及痰、血标本的细菌学检查。每2天采集患者抗凝外周静脉血sml做病原学检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一PCR)技术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病毒载量;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检测血清SARS病毒的工gG、工gM抗体含量。对SARS死亡病例实施经皮肺组织穿刺活检术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对出院病例定期进行胸部CT及肺功能复查。三、结果 3例患者发病的潜伏期为5天,均有发热,伴呼吸困难、干咳,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无腹泻。起病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血清谷丙转氨酶(A LT)升高。病程第15天后,3例患者的痰细菌学检查均阳性。病程第1一13天,患者外周血PBMC中SARS病毒RNA阳性,病程第7天病毒抗体阳性。胸部摄片均见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病变进展迅速,起病5天即出现急性肺损伤(AL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表现。经机械通气、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综合治疗,2例患者临床康复,1例患者死亡。死亡病例的肺部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肺泡壁水肿,肺泡腔内透明膜形成,胶原纤维和11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2例出院病例胸部CT复查见肺部纤维化病变吸收缓慢,肺功能随访结果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与弥散功能障碍有所改善。四、结论 SARS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根据流行病学史、外周血SARS病毒含量和抗体工gG、工gM水平的动态检测,无疑有利于SARS早期诊断与治疗。实施重症监护和以呼吸、循环为中心的多脏器功能支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应用无创通气或浙江大学2004届硕士学位论文有创通气,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至于出院病例的肺纤维化及肺功能改变,其发病机制与对策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月光如水,洒在牙买加岛布拉克里沃静静的海滩上,一个只穿了一条牛仔短裤的头发蓬乱的中年黑人拄着拐杖,双眉紧锁,对他的同伴道:"真不是时候,我的脚怎么这般痛,胡安,听说大个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资源紧缺的问题渐渐突出。而大量的工业生产离不开石油资源的利用。因此当前利用新能源汽车可以大大减少石油的使用,新能源汽车的研究能够大幅提升我国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方法,建立了社会保障水平动态GM(1,N)预测模型,并利用它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进行实证分析,预测社会保障水平与各经济变量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该模型解
明清时期,怀庆府地区商品经济发达,在中原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独具特色的怀庆商帮(简称怀商)因而崛起。怀商的崛起,得益于便利的水陆交通,丰富的物产以及与山
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中小型(6讯道)4K IP与HD SDI混合架构的超高清/高清转播车于2019年5月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该系统的建成,使甘肃台对超高清电视节目制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
当前,高等学校普遍采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管理体制的变革要求高校建立相应的绩效考评和激励约束机制,以实现其战略发展目标。在分析当前高校绩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在社会、经济、管理等领域中存在大量的多属性决策问题。迄今为止,人们已经提出了许多成熟的求解多属性决策问题的方法,但大多数方法要求决策分析时确知方案的属性值。然而,由于
苏客问答是《赤壁赋》的难点,苏与客始终贯穿全文,将文中的"客"作为另一个苏轼来对待,便可深入体会文章的绝妙与别开生面之处。
本文从城市干道协调控制方法开始入手。首先,介绍了干道交通协调控制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然后对城市干道交通特性进行了分析,再对城市干道的协调控制方法和交叉口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