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镜花缘》艺术创作特征

来源 :信阳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988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镜花缘》被认为是继《红楼梦》之后的一部较为优秀的长篇小说,是清中叶接连涌现出的才学小说的代表作品。本论文将《镜花缘》放置在古代长篇小说发展轴上,以作品文本为基础,聚焦作品艺术特色,发现《镜花缘》在题材选择、女性形象塑造、讽刺艺术、叙事空间等方面体现出了一定的创作特征。同时,本论文还结合清中叶时代背景与作者个人生平,认为《镜花缘》的艺术创作特征与清中叶文化生态环境具有同步性,是在时代与个人共同作用下结出的硕果。全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论三部分。绪论部分说明了本论文的选题缘起及选题意义,从叙事艺术、讽刺艺术、人物塑造三个方面梳理并分析了以往学者的主要学术研究成果,并阐述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正文部分为四章:第一章从《镜花缘》的题材选择入手,着重分析作品的题材选择内容和题材选择性质两方面的特征。李汝珍在进行题材选择时,深受乾嘉学派和个人好恶影响,使小说文本呈现出独特风貌。在《镜花缘》中,世情、神魔、历史、英雄传奇四种题材的融合程度达到新高度,其题材选择内容直接显示出复杂化特征。作者还以学问入小说,借以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与学术态度,并达到炫耀才学的目的,使《镜花缘》的题材选择性质呈现出学术化特征。第二章论述作者在进行女性形象塑造时体现的艺术创作特征。李汝珍有着相对超前的女性观,他看到了女性千百年来所受的苦难及其身上不输男子的能力。他的女性观反映在作品中,表现为众多女性从狭窄的闺房迈向广阔的社会,她们支撑起家庭生活,涉足政治与经济领域,并开始追求自我。为了体现这些特征,李汝珍主要从重视女性孝行、凸显女性才华、以花写人三个方面展开细致描写,打破旧的社会惯例,不断强调女性的别样之美。第三章主要阐述《镜花缘》的讽刺艺术特征。《镜花缘》的讽刺对象涵盖社会方方面面,其中讽刺裹脚、穿耳等习俗更是带有新思潮色彩。为加强讽刺效果,李汝珍在继承并运用夸张、影射这些传统讽刺技巧的同时,也创造性地使用了错位、讲笑话等手法,形成融幽默性、奇幻性、现实性为一体的讽刺风格,意图借此达到“正人心,厚风俗”的教化目的。在讽刺结构上,作品中的海外诸国成为现实社会的缩影,其中的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讽刺指向,随着“讽刺代言人”的游历过程逐渐串联成一个整体。第四章探讨《镜花缘》叙事空间层面体现出的创作特征。《镜花缘》中最具个性的两个叙事空间分别是现实空间“后花园”与超现实空间“海外异域”。“后花园”作为才女们活动的主要空间之一,作者设置了孟紫芝这一线头型人物进行空间展开,并在构筑过程中不断弱化后花园情色意味,增强“后花园”的文艺属性;“海外异域”是作者个人想象与志怪类小说交织的产物,作者利用唐敖等人的不同身份展开对话从而推动空间转换,且该空间还蕴含了作者的理想,展现了作者的人性光辉。结论是对正文部分的概括。通过对《镜花缘》艺术创作特征作简要分析,可以看到李汝珍在实现“花样全翻旧稗官”这一创作意图上所做出的努力,生动地体现了清中叶时代风尚对个人创作的影响。此外,《镜花缘》作为清中叶长篇小说代表作品,也不断影响着后世小说创作,如《儿女英雄传》《老残游记》《续镜花缘》等。
其他文献
<正>语文教材及其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要求我们需借助课内外的衔接和其他学科的整合,才能将狭小的语文时空通向广阔的语文天地。语文课堂讲究"教学的延展艺术",要求我们实现知识网络世界的超链接,它可以使课堂更生动活泼,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使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可以通过举一反三使学生触类旁通,当然,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等。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来运用延展艺术呢?
期刊
果园生草是一项可以改善土壤、提高果实品质的土壤管理技术,该研究综述了果园生草对土壤及果实品质相关因素的影响,旨在为以后果园生草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新时代要建设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怎样建设新时代意识形态的根本性问题,其内容包括意识形态形势论、意识形态定位论、意识形态本质论、意识形态内容论、意识形态文明论、意识形态方法论、意识形态领导论等重要方面,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科学研判形势、找准目标定位、深刻把握本质,坚持“内容为王”、创造新型文明、创新科学方法、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
<正>今年7月1日,是我入党51年的纪念日。每到入党纪念日,我就会想起自己三次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的事,那些难忘的时刻一下子就浮现在眼前。我是听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长大的。1964年我考入运城机电学校,那年18岁。不经意间我看到《中国共产党党章》,第一条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
期刊
习近平以哲学视角,对意识形态的“人民性”进行了思考,探寻了“人民性”的哲学根源与落脚点,构建了新时代意识形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从哲学根源阐释人民性的生成逻辑,坚定意识形态“人民性”立场;从哲学发展观考量人民性的价值取向,坚持人民至上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方向;从哲学向导论证人民性的实践向度,确保意识形态工作实际成效。
安检仪说明书作为一种信息型文本,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科学性和真实性,且面向读者群多为专业人员,而多数英文安检仪说明书无优质中文译本。该文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从词汇、句法、语篇、文体四个层面来探讨安检仪说明书的汉译策略,以期提高安检仪说明书的汉译质量。
为了增强学生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根据国家对英语课程标准的最新要求,当前英语教学必须加强学生中国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来深入挖掘英语课程富含的中国文化教学资源,通过三种方法来持续改进中国文化融入英语课程教学的教学模式,以此来加强并优化学生中国文化意识的培养,为培养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交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