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钙依赖性蛋白激酶基因TaCPK2-A功能及其参与广谱抗病性的分子机制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rabbitwa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对病原的识别,主要通过细胞膜表面的分子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 PRRs),识别微生物相关的分子模式(microb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MAMPs),或者通过细胞内核结合的重复富亮氨酸(nucleotide-binding leucine-rich repeat, NB-LRR)作为效应蛋白识别病原。这一过程通过交叉或特异的信号路径参与蛋白激酶激活、Ca2+信号路径、激素生物合成、氧化爆发和转录重组。其中,Ca2+能够被钙依赖性蛋白激酶(calcium-dependent protein kinases, CDPKs或CPKs)识别,并作为二级信使起重要作用。小麦作为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其生长和产量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严重影响。CPKs作为重要的Ca2+信号感应器,参与复杂的免疫和胁迫信号路径,但小麦中关于钙依赖性蛋白激酶基因功能的报道还很有限。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发现TaCPK2响应白粉菌诱导(PM; Blumeria graminis tritici, Bgt)。本论文在此基础上,对TaCPK2的三个部分同源基因TaCPK2-A/B/D分别进行鉴定,并进一步对TaCPK2-A的功能及其参与抗病性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利用已报道的TaCPK2序列(AY704444)设计的引物,从中国春(Chinese Spring, CS)中获得三种类型的cDNA序列,根据其与二倍序列的相似性,将其分别命名为TaCPK2-A、TaCPK2-B、TaCPK2-D。这三个同源基因分别包含1677bp、1680bp、1671bp的编码序列,并分别编码558、559、556个氨基酸。这三个蛋白的一致性为96.9%-98.1%。与其水稻正源基因OsCPK13蛋白序列的比对分析,发现TaCPK2蛋白,含有特异的N端可变区、保守的激酶区(LGQGQFGT、K和D)和EF手结构区(DDSE或者DDDE),说明三个同源基因都编码功能蛋白。根据N端可变区SNPs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设计的基因特异引物,利用CS缺四体(nulli-tetrasomic, NT)对TaCPK2-A、TaCPK2-B、TaCPK2-D进行染色体定位,发现TaCPK2-A、TaCPK2-B、TaCPK2-D分别特异定位于2A、2B、2D染色体上。利用最近发表的A基因组供体种(T. urartu)和D基因组供体种(Ae. tauschii)的基因组序列,从中国春中分别获得TaCPK2-A和TaCPK2-D基因起始密码子ATG前1.5kb的启动子序列。利用启动子顺式调控元件预测网站http://www.dna.affrc.go.jp/PLACE/signalscan.html),对TaCPK2-A和TaCPK2-D的启动子进行分析,发现TaCPK2-A的启动子包含两个抗病顺式调控元件WBOXATNPR1(WBO),而TaCPK2-D的启动子包含两个抗冷顺式调控元件LTRECOREATCOR15(LTR)。利用基因特异引物对其应答情况进行检测,发现TaCPK2-A特异应答Bgt诱导,而TaCPK2-D特异应答冷胁迫诱导,对Bgt诱导的应答较弱,说明这两个基因启动子的分化可能导致其亚功能化。通过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 VIGS)方法,在一个抗真菌病害白粉病的小麦品系中沉默TaCPK2-A后,导致抗病品系PmA(PmAm6/Beijing837BC5F3)感病,说明TaCPK2-A在小麦抗病中起重要作用。qRT-PCR结果显示TaCPK2-A在VIGS植株中特异下调。对叶片上白粉菌孢子的生长情况进行显微观察,发现BSMV:TaCPK2-A植株中的有次生菌丝生成,而对照BSMV:GFP植株中没有次生菌丝生成,说明TaCPK2-A VIGS植株对PM的敏感性增强。统计分析显示PM的穿透率(PE)在VIGS植株和对照中差异显著(19.01±6.13%比0%)。总之,在小麦中TaCPK2-A的高水平表达对PM抗性非常重要。通过过表达转化水稻的方法,在一个细菌病害白叶枯(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 Xoo)感病株系空育131中,过表达TaCPK2-A后,增强水稻苗期和成株期对白叶枯的抗性。病斑长度统计,发现TaCPK2-A表达不断增强的转基因株系L1、L2、L3中,Xoo的病斑长度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到6.78%、5.06%和4.32%。为进一步验证TaCPK2-A的过表达没有影响水稻内源基因OsCPK13的表达,对其进行检测,发现在TaCPK2-A转基因植株中,OsCPK13的表达量没有受到影响。总之,TaCPK2-A转基因植株对Xoo抗病性的增强,确实是由TaCPK2-A的过表达引起的。为检测TaCPK2-A可能参与的抗病路径,对水稻中OsWRKY45-1及10个水杨酸(salicilic acid, SA)或者茉莉酸(Jasmonic acid, JA)路径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在空育131转基因植株中,与野生型相比,Xoo侵染后,过表达的TaCPK2-A能够上调WRKY45-1、LOX (lipoxygenase; D14000)、AOS2(alleneoxide synthase2; AY062258)、PRla (acidic pathogenesis related protein1; AJ278436)和PRlb (U89895)的表达(P<0.05)。对SA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不显著,如WRKY13、PAL (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1; X16099)、ICS1(Isochorismate synthase1; AK120689)、PAD4(phytoalexin-deficient4; CX118864)、NH1(Arabidopsis NPR1homolog1; AY9123983)和PR10(ribonuclease; D38170).这些结果说明在水稻中TaCPK2-A可能通过影响WRKY45-1和JA信号路径相关基因增强抗病性。相比之下,在小麦BSMV:TaCPK2-A植株中,与对照BSMV:GFP相比,Bgt诱导后,OsCPK45-1的同源基因(Ta-05961)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相应地,LOX (Ta-2498165446)、AOS2(Ta-134687)及同两个PR基因PRla (Ta-01596)和PRlb (ta-141027)也明显下调,说明小麦中TaCPK2-A的作用机制与水稻中相似。在小麦中,过表达TaWRKY45的转基因植株能增强其对细菌和真菌病害的抗性,在本研究中,我们证明TaCPK2-A在小麦的真菌抗性和转基因水稻的细菌抗病性中可能通过调节TaWRKY45起作用。总之,TaCPK2-A在小麦PM(真菌)抗性和水稻白叶枯抗性(细菌)中介导保守的机制。总之,在小麦和水稻中,CPK2基因通过调节WRKY45-1和抗病基因相关的机制可能是广谱抗病性的保守机制,另外TaCPK2-A/D的亚功能化可能发生在六倍体形成之前。
其他文献
2004年元月31日上午9时25分,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9亿多股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推斥力的开盘价是6.88元,此后一路牛气冲天,最后以7.59元报收,比4.26的发行价猛涨78.17%
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全球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等对2015年8月29-30日安溪县大暴雨天气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主要是高空低槽东移及中低层切变与地面冷空气
通过分析目前国内盐湖卤水开采泵站的优缺点,设计研究了一种防倾斜浮箱采卤泵站。该泵站设计合理,利用前池卤水的浮力,并通过限制泵站运行的自由度而防止其倾斜,具有运行平稳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引起肝脏损害,肝脏呈进行性、弥漫性、纤维性病变。对于肝硬化的临床诊断,除了根据临床症状,还需要做一系列的客观检查,作为
湖北台盟前称是台盟湖北省直属小组,于1956年底在武昌都府堤正式成立。1980年初更名为湖北省支部,1984年4月中旬改选支部成立分部委员会;1987年8月中旬,台盟总部更名为台盟中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色泽是小麦面粉的重要品质性状。小麦面粉特别是全粉色泽,主要取决于类胡萝卜素等色素类物质的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高等学校党建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高等学校通过党建工作的思想引领作用,牢牢把握大学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
小学生在学习科学概念之前,往往在生活中已积累了这些概念的初步认知,这些已有的认知和了解我们常称为科学学习中的前概念。学生已有的前概念中,有些前概念和科学概念是一致
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是由小麦(Triticum spp.)和黑麦(Secale cereale)经过属间杂交,应用杂种染色体加倍和染色体工程育种方法人工培育的第一个新物种,作为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