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依托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专项),利用在东海内陆架南部所获的67站表层沉积物和周边河流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沉积学、矿物学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东海内陆架南部表层沉积物的物质来源进行了定量估算,尝试确定内陆来源和台湾来源物质在东海内陆架南部的影响范围。本文主要结果和认识如下: 1)表层)沉积物粒度、粘土矿物、常微量元素分析表明,东海内陆架南部现代沉积作用比较稳定,它们主要受控于闽浙沿岸流和台湾暖流等水动力条件。沉积物在近岸泥质区呈北东-南西的方向运移,而在台湾海峡正好相反,呈西南-北东的方向运移;东海内陆架南部表层沉积物主要为陆源碎屑沉积,少量为海洋自生沉积。 东海内陆架南部表层沉积物主要由粉砂质砂、砂质粉砂、泥和粉砂组成,有少量砂。在闽浙沿岸流控制下的近岸泥质区基本为细的泥与粉砂;台湾海峡由于台湾岛众多山地河流向其输入大量泥沙以及动荡多变的水动力环境总体呈现较粗,有少量砂质粉砂。 东海内陆架南部粘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和蒙皂石组成。在研究区粘土矿物特征总体表现为:伊利石族矿物为优势矿物,平均值达到70.7%;绿泥石和高岭石次之,平均值分别为18.1%和10.5%;蒙皂石含量最小,不到1%。蒙皂石和高岭石的含量近岸泥质区要比台湾海峡略高,而伊利石和绿泥石的含量台湾海峡要略高于近岸泥质区。 东海内陆架南部表层沉积物常微量元素除Ca、Sr和Zr外其他元素均遵循元素的粒度控制律,即沉积物粒径越细元素含量越高。在研究区不同站位,沉积物的稀土元素遵循元素的粒度控制律,粒度越细,稀土元素含量越大,而同一站位的沉积物稀土元素含量虽然在细颗粒组分中达到最大,但是细颗粒组分中稀土元素的含量不一定遵循元素的粒度控制律。 2)东海内陆架南部周边的9条河流(长江、闽江、大肚溪、曾文溪、大甲溪、头前溪、淡水河、大安溪和浊水溪)沉积物的11种元素(Mg、Mn、Na、Li、Cr、Nb、Cs、Ta、Pb、Th和U)相对偏差较大,大于20%。 3)利用非线性规划模型建立的物质来源模型,以及上述11个元素指标,计算了这9条河流对东海内陆架南部的物源贡献量。 较源区其他河流,长江、头前溪和浊水溪对东海内陆架南部的物源贡献要大,并且长江对其物源贡献量相对最大,而闽江、大甲溪和大安溪对其物源贡献量相对较小。不同站位沉积物各河流来源所占比例是不一样的,近岸泥质区的物质来源主要是长江和浊水溪,而台湾海峡的物质来源主要是大肚溪、曾文溪和头前溪。就整个研究区而言,单个河流物源影响范围不是很明显,规律性不强。 将源区9条河流划分为两大物源,即内陆源和台湾源,这样能较好的反应源区对东海内陆架南部的物源影响范围。内陆源沉积物主要分布在约北纬27°以北、台湾暖流以西的海域,台湾源沉积物主要分布在约北纬27°以南、台湾暖流以东的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