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类学笔记》文化哲学思想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_b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学笔记》是马克思在1879年—1882年间阅读柯瓦列夫斯基、摩尔根、菲尔、梅恩、拉伯克等人的著作时所作的摘要与评注,其内含的理论观点确证了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链条上的先后顺序,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占据重要地位。论文从文化哲学的角度,完成了唯物史观对当时欧洲社会唯心史观的全面超越,从细节上回应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诸多具体问题。《人类学笔记》是马克思基于所处时代对重大的社会问题、实践问题以及理论问题的反映和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动荡与不安、无产阶级的革命形势日益复杂以及东方社会探讨新的发展道路是马克思写作《人类学笔记》的现实出发点;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反思和《资本论》写作的需要是马克思摘录《人类学笔记》的理论出发点。在此基础之上,溯源马克思在摘录笔记时所展示的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时代背景、个别与一般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马克思《人类学笔记》为蓝本,凝练马克思文化哲学的基本内容,文本描述了,人类自身生产是人类历史文明的起源,历史主体性理论,文化发展动力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解读《人类学笔记》蕴含基本内容发展逻辑,探讨了古代社会的家庭氏族制度映射出文明形态的演进路线,论证了财产的私有化是古代社会文明的标志的线索,揭露了政治制度设计是古代社会嬗变的结果。《人类学笔记》准确地阐述了史前社会和东方社会等古代社会的发展脉络,为人们深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展示出了独特的理论意义与当代价值。其理论意义在于马克思在创作《人类学笔记》前后完成了对黑格尔唯心历史主义彻底的清算,打破了欧洲中心论对学者视野的蒙蔽,对现代化道路从一元决定论走向多元共生论扩宽了道路选择,其当代价值在于:坚持以马克思文化哲学的人本性为特征,能够深刻理解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必然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化哲学思想的文明性特性,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文化哲学思想的实践性特征,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新性发展,体会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指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认识与观点对于深入理解《人类学笔记》的文本内容、厘清马克思晚年的思想发展脉络有着积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广州粤剧团新编粤剧《梅花翘》对《促织》中的"成名"进行角色再塑造,从被动接受的小人物,转变为被迫在生存和大义之间抉择的乱世书生。这是粤剧在对经典传统的继承上结合自身剧种特性的创新,增强了情感冲击力和哲学思考深度。
期刊
<正>新冠疫情暴发后,医联体以其独特的组织优势在整合资源、提升基层服务能力以及落实分级诊疗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我国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也彰显了医联体建设对于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意义。那么,三年疫情历练,究竟给医联体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期刊
基于新课标的背景下,对小学教学模式改革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构建小学教学高效课堂,教师对其展开了深入的思考与研究,以小学语文教学为案例,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学生分层教学中,满足不同学生实际发展的同时,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为小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主要对因材施教的概念和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出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与问题,并参考以往教学经验,提出因材施教实施的原则和步骤,阐述因材施
期刊
<正>1数学多元表征分类的研究1.1教育心理学根据表征符号的本质差异,将多元表征分为叙述性表征和描绘性表征。其中叙述性表征包括口与表征、书面语表征、数学符号表征等,该类表征更抽象化、概括化;描绘性表征包括模型表征、图片表征、图形表征等,该类表征更具体化、直观化。1.2学者从各方面进行了不同的分类,但很多都是相互交融,互有联系的。笔者从幼儿数学教学的角度将表征分为动作化表征、实物情景表征、图像化表征
期刊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是两者得以结合的逻辑起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造性转换进而形成了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统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之中,在相互结合、相互作用后产生了具有深远意义的耦合效果。
期刊
长久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我国社会变革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了指导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千年来从未中断,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古至今都鼓舞着中华民族进行改革创新,有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做支撑,我国才能有今天如此优秀的成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需要考虑不同时代下我国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新时代下,中华优
期刊
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课题与使命。新的文化建设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强调共同的历史主体性,都强调人生价值要以群体福祉为依归,都强调实践性,都有鲜明的道德伦理性,都将人类美好未来立足于动态的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彼此契合。
期刊
马克思文化批判是马克思立足物质生产力高速运动的时代背景,通过清算以往哲学信仰和揭示资本主义文化危机,经过宗教意识批判、政治观念批判、经济伦理批判的逻辑演化而形成的宝贵理论成果。该理论成果引导人们同传统观念决裂、突破文化话语权垄断局面、构建无产阶级的精神世界,从而彰显马克思文化批判的价值内涵。
期刊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秀代表,是中国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智慧结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赋予了红色文化独特意识形态价值,而红色文化的生成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生动诠释,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注入文化活力。新征程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