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前列腺癌细胞高效启动子筛选和双萤光素酶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un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前列腺癌是成年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美国,其发病率据男性恶性肿瘤首位,每年死于前列腺癌的男性在因肿瘤而死亡的男性中排第二位。前列腺癌因其部位深在,症状出现较晚,因而很多患者发现时均已是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目前,对晚期特别是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基因治疗(gene therapy)是指把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和宿主体内,通过目的基因在宿主中的表达,纠正错误的基因表达和基因表达的错误,以达到治疗目的。近10多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理论的飞速发展,使基因治疗这一新型治疗方法成为可能,并在对单基因缺陷性遗传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肿瘤的基因治疗研究也成为目前肿瘤防治研究的一个活跃领域。肿瘤基因疗法具有下列优越性:①肿瘤的选择性比放疗、化疗更强,这可通过特异性基因转导技术或特异基因的定向作用而获得;②对患瘤个体损伤小而轻;③对晚期肿瘤或转移瘤灶仍有效。然而,基因治疗在临床应用上仍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难点。主要有:①缺乏对靶细胞定向导入基因的技术;②病毒载体有抗原性,会引起机体对它产生抗体,故不能长期应用;③导入基因的表达和调控问题。纵观将外源基因导入并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整个过程,将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并使之持久稳定表达是关键环节,因此介导的载体选择便显得格外有意义。目前基因治疗中所用的载体可分为两大类:非病毒载体和病毒载体。非病毒载体包括基因片段和质粒载体。而应用最广泛的是病毒载体,约85%的基因治疗临床项目采用的均是这种载体。其中慢病毒载体因其独特的生物学性状显示出在基因治疗中的巨大潜力:①慢病毒载体转导的细胞类型不受限制,既能转导分裂细胞又能转导非分裂细胞;②能够使目的基因高效的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内实现长期而稳定的表达;③不会引起宿主细胞及宿主本身的免疫反应;④已经去除了原病毒的可致病区,消除了致病性。“导入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就是使目的基因特异性的在癌细胞中高效表达从而起到治疗作用,而在正常组织细胞中不表达或几乎不表达而避免伤害正常组织。这就需要一个高效、肿瘤特异性的转录激活因子既启动子来完成这一任务。启动子是决定目的基因表达效率的关键环节。大量前期研究已经证明,同一载体同一细胞系中,如果启动子不同,则目的基因表达效率不同。而同一启动子携带目的基因相同,在不同细胞系中,表达效率也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肿瘤细胞,选择特异性强、高效表达的启动子作为慢病毒载体中插入基因的启动子,对于提高肿瘤基因治疗的效率,提高其靶向性和特异性具有重大意义。在针对基因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的细胞和动物模型中,尚缺乏易于在体外动态监测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及代谢情况的特异性标记手段,这严重影响了对基因治疗效果的评价。因此,寻找一种特异性强且不会影响肿瘤生长的标记物标记肿瘤细胞,以便从体外监测肿瘤的生长、转移等,对评价肿瘤的基因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萤光素酶(luciferase)是自然界中能够催化底物产生生物荧光的酶的统称,在哺乳动物体内无内源性表达,检测不受细胞内其他物质影响,并且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反应迅速,操作简单,检测范围广等优点,作为报告基因在医学、生物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研究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萤火虫萤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 Fluc)。早在1956年,Green和MeElroy就得到了萤火虫萤光素酶(Lueiferase)的结晶。萤火虫萤光素酶是分子量为60-64kD的多肽链在Mg2+、ATP、O2存在时,催化D-萤光素(D-Luciferin)氧化脱羧,产生波峰在560nnm左右的荧光。只有在活细胞内才会产生发光现象,并且光的强度与标记细胞的数目成正比。作为经典的萤光素酶,已经在细胞内ATP水平探测、感染检测、药物筛选、细胞标记和示踪以及动物活体成像等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应用最多的活体光学成像动物模型是表达Fluc的动物模型。Gaussia luciferase(Gluc)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萤光素酶,来源于海洋桡脚类动物(Gaussia princeps),其显著特点是可以高效分泌至细胞外,同时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Gluc与底物腔肠素的反应不依赖于ATP,结合后发出的荧光波峰在480nm左右。由于Gluc具有分子量小、易分泌、检测灵敏度高、半衰期短等优点,已成功应用于体内外的实验研究中。通过检测分泌到模型动物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Gluc活性,可以定量反映动物体内肿瘤的负荷,不仅能追踪肿瘤转移进展,而且能作为有效标记物体现肿瘤对治疗的反应。并且萤光素酶与特定底物的发光反应属于化学发光,具有特异性,不存在交叉干扰现象。基于上述特点,为了进一步研究分泌性萤光色素酶Gluc和非分泌性萤光色素酶Fluc在细胞及动物体内的表达特性,并结合二者与慢病毒载体在外源基因导入方面的优点,本研究拟构建一种Gluc和Fluc双萤光色素酶共表达的慢病毒基因载体,并对其体内外表达特点进行研究,进而建立双萤光素酶基因标记的肿瘤细胞系和动物模型、为下一步建立一系列双萤光素酶标记的泌尿系肿瘤细胞系并对其进行体内外监测和示踪研究奠定基础。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转基因技术的巨大进步,重组腺病毒载体在目的基因的导入、基因的过表达方面已获得广泛的应用。并由于其转基因效率高、转导细胞类型广泛、易于制备和纯化,且进入宿主细胞后仅瞬时表达,不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等优点,近年来在基因治疗、基因免疫以及疫苗制备方面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现已成功应用于视网膜母细胞瘤、肝细胞癌、前列腺癌的基因治疗并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在腺病毒应用的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是测定病毒的滴度。目前测定腺病毒滴度的方法有多种,如壳蛋白免疫法、荧光定量PCR法、OD260法、细胞病变(CPE)法和空斑法,对于带有GFP标签的腺病毒载体还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法。其中以壳蛋白免疫法最为常用,但该法步骤繁琐,且试剂成本高,不利于普及推广。现我们以壳蛋白免疫法为标准测定方法,将上述其他几种方法与其进行比较,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进一步讨论各种方法的意义及可行性。全文分三大部分,分别论述前列腺癌不同启动子的效果差异的比较研究和双萤光素酶标记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特性研究,以及不同测定腺病毒滴度方法的比较。(一)不同启动子慢病毒载体在前列腺癌细胞表达效果差异的比较研究1.研究目的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作为报告基因,比较UBIQUITIN, EF1α和CMV三种不同启动子的慢病毒载体在293A, MOLT4, PC3, DU145和RM1三种不同细胞株的表达效率,筛选出每种细胞株的高效启动子,为在今后的研究中,针对不同细胞株,选择恰当的启动子奠定基础。2.研究方法2.1不同启动子载体的构建和鉴定以限制性内切酶将IRES编码区自PTY-EF1α-IRES-EGFP上切下,再连接形成PTY-EF1α-EGFP (EF1α-EGFP)慢病毒载体。PTY-CMV-EGFP (CMV-EGFP)载体是在此基础上将EF1α编码区替换为CMV编码区。2.2不同启动子慢病毒载体的包装和滴度测定293T细胞于含10%胎牛血清、1%的青链霉素、1%的谷氨酰胺DMEM培养基中,37℃5%CO2培养箱培养。细胞均匀铺于T25培养瓶中,24h后观察细胞分裂活跃时,将PMD2G、PPAX2以及所构建的含不同启动子的穿梭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转染步骤按照lipofectamineTM 2000说明书步骤进行。60小时后收获病毒并以超速离心法纯化。病毒液-80℃保存。荧光定量法检测病毒拷贝数在Agilent3500荧光定量PCR仪上进行。病毒液进行去RNA酶处理后按照试剂盒步骤要求提取病毒核酸,质粒标准品PTY-EF1a-EGFP浓度为1.09μg/μl,换算成核酸拷贝数为1.06×1014 copies/ml 10倍倍比稀释为7个浓度梯度,同时设一个阴性对照,和待测cDNA样品同时进行扩增并检测荧光信号。依据标准品所生成的标准曲线,将所测得cDNA CT值与之相比较,可得该病毒液中病毒基因组的拷贝数,进而换算得病毒的滴度。2.3细胞的病毒转导293A,PC3,DU145,RM1细胞均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MOLT4细胞以含10%新生牛血清的1640培养基培养,铺于6孔板中,每种细胞4个复孔。细胞铺满6孔板板孔底面积90%分别加入5×108copy的LV-UBIQUITIN-EGFP, LV-EF1α-EGFP, LV-CMV-EGFP慢病毒病毒液或者DEPCH20(作为对照)200W。继续培养72h。2.4倒置荧光显微镜下比较荧光强度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荧光强度。每种细胞均随机观察3个视野。比较同一细胞不同启动子的效果差异。所有照片均按照10×物镜、10×目镜放大倍数拍摄,曝光时间相同。2.5流式细胞计数差异将6孔板中细胞以胰酶消化后,1000rpm/min离心3min,弃上清,以500μl PBS缓冲液重悬细胞,用移液枪充分吹打混匀。FACS Calibur流式细胞计数仪计数GFP阳性细胞数。仪器自动分析结果。2.6总RNA的提取及荧光定量检测取流式细胞计数后的细胞悬液,按照QIAGEN RNeasy Mini Kit步骤要求提取细胞中总RNA。将提取的总RNA应用PrimeScriptTM RT reagent Kit进行逆转录,获得cDNA。分别取逆转录所得cDNA各2u1,按照SYBR(?) Premix Ex Taq荧光定量试剂盒步骤要求,配置反应体系。每个细胞每种启动子设置3个复孔,同时设立等量的18s RNA复孔作为内参,及3个复孔的阴性对照,阴性对照中cDNA样品以DEPC处理水代替,总体系大小不变。Agilent3005型荧光定量PCR检测仪进行目的片段扩增和荧光信号检测,反应条件为:第一步95℃30s,第二步95℃5s,60℃30 s,共40个循环。反应过程中自动收集荧光。3.研究结果3.1慢病毒载体的鉴定PTY-EF1α-EGFP质粒载体构建成功,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其大于符合预期,且Mlu和SmaⅠ限制性双酶切已不能再次将其切开。PTY-UBIQUITIN-EGFP, PTY-EF1α-EGFP, PTY-CMV-EGFP含三种不同启动子的慢病毒载体除启动子部分不同外,其余部分均一致。3.2病毒滴度测定荧光定量反应结束后,MX3005型荧光定量PCR仪自动输出标准品cT值,并据此输出标准曲线。从标准曲线图中可以看出,各梯度稀释倍数的质粒标准品大致位于同一直线上,样品稀释梯度明显,标准曲线准确。将样品cT值与标准曲线相比较,可知各组病毒液中基因组的拷贝数。依公式:病毒基因组拷贝数/毫升(vg/ml)=(病毒核酸拷贝数/2μl)×(20(μl/2μl)×(50μl/5μl)×1ml/200μl×稀释度计算,所得结果即为各种慢病毒滴度:LV-UBIQUITIN-EGFP 5.37×109 copies/ml, LV-EF1α-EGFP 3.89×109 copies/ml, LV-CMV-EGFP 4.20×109 copies /ml。3.3倒置荧光显微镜下293A,MOLT4,PC3,DU145,RM1在不同慢病毒转导后的荧光强度的比较293A,MOLT4,PC3,DU 145,RM 1各细胞分别在接受LV-UBIQUITIN-EGFP, LV-EF1α-EGFP, LV-CMV-EGFP转导72小时后拍摄荧光照片的结果显示,在293A细胞中,CMV启动子介导的目的基因(EGFP)表达,明显强于UBIQUITIN启动子和EF1α启动子;在PC3细胞中,也可以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而在MOLT4细胞中,EF1α启动子的表达效率则明显高于UBIQUITIN启动子和CMV启动子。同样的,在DU145细胞中,EF1α启动子的效率也是最高的,但是该细胞株中,UBIQUITIN启动子的效率虽然低于EF1α启动子,却明显高于CMV启动子。而在RM1细胞中,三种启动子表达均不明显,但其中EF1α启动子要强于UBIQUITIN启动子和CMV启动子。3.4不同启动子转导细胞表达效率的流式细胞计数比较CMV启动子在293A和PC3细胞中介导的目的基因表达效率是最高的,而EF1a启动子则在MOLT4和DU-145细胞中,介导了目的基因的高效表达,效果强于其它两种启动子。在RM1细胞中,三种启动子介导目的基因表达的效率均不高,但是EF1α启动子介导的外源基因表达(平均荧光强度)要强于其它两种启动子。其结果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趋势一致。3.5 Realtime PCR法比较编码mRNA表达量差异在293A和PC3细胞中,LV-CMV-EGFP转导后GFP基因编码mRNA的表达量高于LV-UBIQUITIN-EGFP和LV-EF1α-EGFP转导后GFP基因编码mRNA的表达量。在MOLT4, DU145和RM1细胞中,则是LV-EF1α-EGFP转导后GFP基因编码mRNA的表达量最高。这些都与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的结果和流式细胞计数的结果相一致。4.讨论慢病毒转导是效率最高的转导和表达外源基因的方法之一。但慢病毒核酸结构的差异性可以极大的影响到外源基因表达的效率。在本研究中,我们分别构建了LV-UBIQUITIN-EGFP, LV-EF1α-EGFP, LV-CMV-EGFP三种不同启动子的慢病毒载体,并转导了293A, MOLT4, PC3, DU145和RM1五种不同的细胞。比较了三种启动子在同一细胞系中效率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三种启动子在各细胞株中的表达效率,由强到弱,依次为:293A:CMV, UBIQUITIN, EF1α, MOLT:EF1α, UBIQUITIN, CMV, PC3:CMV, EF1α, UBIQUITIN, DU145: EF1α, UBIQUITIN, CMV, RM1细胞:EF1α, UBIQUITIN, CMV。本研究的完成为我们在将来的科研中,针对不同的细胞系,有针对性的选择高效率启动子奠定了基础。(二)双萤光素酶标记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特性研究1.研究目的构建一种分泌型萤光素酶Gluc和非分泌型萤光素酶Fluc共表达的双报告基因慢病毒载体,并建立稳定表达的前列腺癌PC3细胞系,以此为基础建立前列腺癌皮下肿瘤模型,对其体内外表达及活体成像特点进行研究。2.研究方法2.1 PTY- UBIQUITIN-GFP-HSV-Tk-neo-CAG-Gluc-2A-Fluc双萤光素酶共表达质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采用分子克隆技术从pAAV2neoCAG-Gluc-2A-Fluc质粒中切取CAG-Gluc-2A-Fluc片段,并插入到去掉EGFP编码基因片段的PTY-UBIQUITIN-EGFP质粒载体中。再从pTR-UF11质粒上切下GFP-HSV-Tk-neo片段,定向克隆到新构建的载体中,酶切鉴定连接方向,取正向连接的质粒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挑取氨苄青霉素抗性单菌落提取质粒,双酶切鉴定。2.2 PTY- UBIQUITIN-GFP-HSV-Tk-neo-CAG-Gluc-2A-Fluc质粒的细胞内瞬时表达检测293T细胞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的24孔板中,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进行贴壁培养。转染前一天接种细胞,待293T细胞汇合度达到90%时,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PTY-UBIQUITIN-GFP-HSV-Tk-neo-CAG-Gluc-2A-Fluc转染入293T细胞,转染步骤按lipofectamineTM 2000说明书进行。将等摩尔混合的PTY-UBIQUITIN-EGFP质粒共转染设为对照。转染24h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细胞裂解的具体步骤:将细胞用PBS清洗3遍,每孔加入200μl细胞裂解缓冲液,冰上放置30min后,将细胞悬液移入1.5 ml离心管,12000rpm离心15s。收集上清液,并测量其体积。分别加入浓度为5ug/ml的Glue底物腔肠素Coelenterazine200μl或150μg/ml的Flue底物luciferin 200ul,混匀后,用XenogenIVIS活体成像系统进行成像。曝光时间设定为l0s。2.3小鼠PTY-UBIQUITIN-GFP-HSV-Tk-neo-CAG-Gluc-2A-Fluc质粒流体力学注射活体成像6只6-8周龄、体重为18-20g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3只小鼠。在5-7 sec内,采用水动力注射法,实验组每只小鼠经尾静脉注射2.0ml含10μgPTY-UBIQUITIN-GFP-HSV-Tk-neo-CAG-Gluc-2A-Fluc表达质粒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只小鼠只注射2.0ml生理盐水。注射12h后,经腹腔注射麻醉剂戊巴比妥钠(60-80mg/kg),麻醉后,经尾静脉注射300μL含50μg腔肠素的PBS溶液,立刻置于活体成像系统的暗箱中收集光子,每次收集光子3min,连续3次。待小鼠体内不再产生光子后(约30min),同一只小鼠腹腔注射D-荧光素钾盐(150mg/kg),注射1min、15min、30min后,分别用活体成像系统收集光子5 sec。2.4双萤光素酶23T3细胞内的稳定表达利用三质粒包装系统、脂质体共转染法,将PTY-UBIQUITIN-GFP-HSV-Tk-neo-CAG-Gluc-2A-Fluc质粒包装为慢病毒载体LV-UBIQUITIN-GFP-HSV-Tk-neo-CAG-Gluc-2A-Fluc,纯化后Realtime-PCR法测定其滴度。293T细胞以1×105/孔接种于24孔板中,24h后每孔接种1×107copies的病毒液(约50μ1),37℃、5%CO2培养箱中培养72小时。双萤光素酶基因Glue和Flue在细胞水平的动态监测研究在24孔板中进行。具体方法:将慢病毒转导后的293T细胞以1×104/孔接种于24孔板中,48小时、60小时、72小时分别收集细胞培养上清及细胞裂解液。分别取20μl加入Glue底物腔肠素和Flue底物D-luciferin混匀后,用XenogenIVIS活体成像系统进行成像。曝光时间设定为10s。2.5双萤光素酶标记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建立及表达监测按照上文所述转导293T细胞同样方法,转导PC3细胞。同时设立转导无抗性的PTY-UBIQUITIN-EGFP质粒的PC3细胞作为阴性对照。转导72小时后,更换为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同时加入neo基因抗性筛选药物G418,浓度为300ug/ml。之后依据细胞生长情况和对照组细胞死亡情况,逐渐调整G418浓度为700ug/ml。阴性对照组处理和实验组相同。直至阴性对照组细胞95%以上以死亡时,更换为不含G418,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对照基因表达。筛选得稳定表达的PC3-Gluc-2A-Fluc细胞。4-6周龄雄性裸鼠6只,体重为18-20g,称重,随机分为2组,每组3只。饲养于SPF环境。取对数生长期的PC3-Gluc-2A-Fluc细胞胰酶消化、离心弃上清后,以PBS重悬。细胞计数板计数,调整细胞浓度为5×106/200μl。按每只裸鼠5×106/200μl的剂量,将细胞悬液接种于3只裸鼠背侧皮下。对照组每只裸鼠皮下同侧位置注射200μl生理盐水。每3天,以XenogenIVIS活体成像系统观察肿瘤生长情况一次,连续观察2周。观察时裸鼠首先尾静脉注射300μl含50μg腔肠素的PBS溶液,注射后立刻成像。曝光时间设定为3min。待裸鼠体内不再产生光子后(约30min),腹腔注射D-萤光素钾盐(150mg/kg),注射后5min以活体成像系统观察。曝光时间同样设定为3min。上述裸鼠第7天起每3天分别经尾静脉采取全血20μl,加入Gaussia luciferase Assay Kit的底物50μl,混匀后,用XenogenIVIS活体成像系统进行成像,收集光子时间为lmin。3.研究结果3.1 PTY-UBIQUITIN-GFP-HSV-Tk-neo-CAG-Gluc-2A-Fluc质粒获得及鉴定重组表达质粒PTY-UBIQUITIN-GFP-HSV-Tk-neo-CAG-Gluc-2A-Fluc经酶切鉴定,以KpnⅠ、SacⅠ双酶切,能分别回收到3条片段,且最小片段约3000bp大小,与理论预测值相符,为正向连接。测序结果表明Gluc-2A-Fluc融合片段的顺序、方向及序列完全正确。3.2293T细胞中Gluc和Fluc的瞬时表达及分布特点PTY-UBIQUITIN-GFP-HSV-Tk-neo-CAG-Gluc-2A-Fluc质粒转染293T细胞,24h后分别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中Gluc和Fluc的活性及分布特点。Glue和Flue在细胞内外的分布特点各不相同。Glue活性主要分泌至细胞外的培养上清中,细胞内较少;而Flue细胞外活性较低,大部分的Flue存在于细胞内。3.3 PTY-UBIQUITIN-GFP-HSV-Tk-neo-CAG-Gluc-2A-Fluc动物体内瞬时表达及分布特点活体成像结果显示,Glue和Flue在小鼠体内都能显像,但是它们具有明显不同的显像特点:注入Glue底物腔肠素后表现为全身显像,在肝脏显像不明显,而在表浅裸露部位(如口鼻和四肢)信号较强,并且显像信号迅速衰减,10min后基本消失;而注入Flue底物D-Luciferin后则主要在肝脏显像,且显像信号比较持续稳定,30min内衰减不明显。3.4 Glue、Flue在293T细胞持续表达监测LV-UBIQUITIN-GFP-HSV-Tk-neo-CAG-Gluc-2A-Fluc慢病毒转导接种于96孔板中的293T细胞,分别在48h、60h、72h检测细胞培养上清的Glue活性和细胞裂解液的Flue活性。结果显示双萤光素酶标记的慢病毒转导后的293T细胞,不同时间点都能检测到细胞培养上清中Glue的表达和细胞内Flue的表达。3.5利用活体成像系统动态观察肿瘤生长PC3-Gluc-2A-Fluc细胞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后,每3天用Xenogen IVISTM Lumina Imaging system成像系统对肿瘤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如图2-8所示,Glue和Flue基因在底物作用下,都能够催化底物发光。且其发光均与肿瘤生长部位相同。随肿瘤生长,Flue与Glue发光均逐渐增强。Glue因底物直接注入血液的原因,发光更快达到峰值,但发光时间更短。在发光强度方面,Glue发光信号略强与Flue发光,两者处于同一数量级。3.6小鼠全血内Glue表达持续监测在不同的时间点经尾静脉采血,检测血液中Glue活性。结果显示,连续监测的21d内,尾静脉采20μl全血均能检测到Glue活性,且Glue活性随肿瘤的生长而逐渐增强,而生理盐水对照组不能检测到发光。4.研究结论4.1我们成功构建了双萤光素酶共表达慢病毒载体PTY-UBIQUITIN-GFP-HSV-Tk-neo-CAG-Gluc-2A-Fluc。4.2体外细胞实验验证表达特性及持久性共表达载体PTY-UBIQUITIN-GFP-HSV-Tk-neo-CAG-Gluc-2A-Fluc能同时高效表达分泌型的萤光素酶Gluc和非分泌型的萤光素酶Fluc,且Gluc主要分布在细胞培养上清中,Fluc主要存在于细胞裂解液中,未改变其原有表达特性。其包装为慢病毒并转导靶细胞后,Fluc和Gluc两种萤光素酶表达持久稳定。4.3裸鼠皮下成瘤及裸质粒尾静脉注射转染法观察双萤光素酶体内表达特性及裸质粒尾静脉裸质粒注射转染法结果证实,Fluc基因作为报告基因更适合于体内成像时的表达定位研究,而Gluc由于具有高效分泌入血的特性,在裸质粒流体力学注射转染这样的类似的手段中,用于成像定位研究时会造成定位错误的判断;可能也不适合尾静脉或心房注射方式建立肿瘤血液转移模型的定位检测。并且注射Gluc底物后其发光信号不稳定且发光时间短暂,也不利于成像分析。皮下PC3-Gluc-2a-Fluc肿瘤成瘤后监测双萤光素酶表达证实:Fluc和Gluc都能用于皮下肿瘤模型的定位监测,两种均能正确反映肿瘤的生长部位。其发光强度处于同一数量级,具有可比性。因此,在皮下肿瘤模型监测的应用中,两种萤光素酶具有同等的应用价值。4.4裸鼠皮下成瘤模型尾静脉采集外周血监测肿瘤生长尾静脉采集外周血动态监测肿瘤生长的结果表明:外周血中Gluc的表达量随肿瘤生长而逐渐升高,两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以通过检测外周血中的Gluc表达从而间接监测肿瘤的生长。总之,本研究成功设计和构建了同时高效表达双萤光素酶的慢病毒载体PTY-UBIQUITIN-GFP-HSV-Tk-neo-CAG-Gluc-2A-Fluc,并成功包装为慢病毒。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稳定表达的293T-Gluc-2A-Fluc和PC3-Gluc-2A-Fluc细胞系,以及PC3-Gluc-2A-Fluc裸鼠皮下肿瘤模型。实验证实我们建立的双萤光素酶慢病毒载体可以高效转导细胞,且转导后双萤光素酶表达稳定可靠。以这种双萤光素酶慢病毒载体建立的稳定表达细胞株,既可以利用分泌型萤光素酶Glue的分泌特性和高灵敏度,实现可以在不裂解细胞或处死动物的情况下通过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或血液中Glue的活性来动态监测Glue的表达水平;同时又可以利用萤光素酶Flue的细胞内分布特点和发射光波长、穿透性好以及发光稳定等特点,发挥其在动物活体成像方面的优势,比单一的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在细胞标记和体内示踪研究方面更具优越性。本研究为细胞及肿瘤动物模型的标记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和工具,为进一步建立一系列萤光素酶标记的单克隆肿瘤细胞系的工作奠定了基础。(三)腺病毒滴度不同测定方法的比较1.目的:将目前测定腺病毒滴度常用的OD260法、荧光定量PCR法、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法、壳蛋白免疫法、细胞病变(CPE)法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和讨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2.方法:4种重组腺病毒(Ad-G-AT2R-EGFP、Ad-CMV-EGFP、Ad-mif-shRNA-EGFP和Ad-CBA-GFP)扩增、纯化后,同时分别用OD260值法、荧光定量PCR法、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法、壳蛋白免疫法、及CPE法测定病毒滴度。并以壳蛋白免疫法测定结果作为标准,对各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3.结果: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法、CPE法与壳蛋白免疫法同时测定4种腺病毒滴度,其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1)。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值明显高于壳蛋白免疫法(P<0.05),但与该法测定结果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r=0.965),约为壳蛋白免疫法所测得结果的10倍。OD260法测得结果与壳蛋白免疫法测得结果间则无相关性。4.结论: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法、与壳蛋白免疫法是测定腺病毒感染性滴度的最为快速有效的方法。其结果客观可靠,能真实的反映病毒的实际感染力。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的结果反映的是完整的病毒颗粒数,能够间接的反映出病毒的感染力,且该方法操作简单,耗时短,同样有较高的实用性。
其他文献
运行效率高、消耗内存低是手机应用程序(APP)开发追求的目标之一。由于移动端本身的局限,使得其上的应用软件性能在使用效率上也受到了约束。为了尽量减少手机内存等资源开销
氧化应激作为生命体内重要的生理过程,其水平与很多疾病密切相关。例如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实现对氧化应激相关过程监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实现
本文主要介绍了汽车总装配工艺设备选择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和方法,并且还对总装配工艺设备选型评价的方法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在21世纪中叶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这一宏伟战略目标,需要有充足的矿产资源作保障。为此,国家制定了矿产资源走
癌症的发生通常是由于细胞增长机制的失常而引起的,表现为细胞内某些基因突变或表达异常所致,进一步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一些蛋白质分子的表达发生改变,因此产生了病
研究目的本研究基于目前已开展的乳腺癌社区筛查项目以及目前所能获取的乳腺癌就诊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针对社区筛查检出乳腺癌的年龄分布、临床分期、以及费用结
1、前言$$ 日本以阪神·淡路大地震中建筑物梁柱焊接部为中心的钢结构发生脆性断裂为契机,加快了对钢结构部件材料脆性断裂的研究,已取得了研究成果,如提出了梁的端部焊接部
报纸
目的:研究miR-99a对肝癌的细胞的抑制作用和机制,提供一种腺病毒介导的miRNA治疗肿瘤的新方法。方法:qRT-PCR检测肝癌和对应正常肝组织中miR-99a的表达;通过统计分析检验构miR-9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快通道麻醉体外循环中平均动脉压(MAP)与血浆乳酸浓度的相关性,为临床工作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14例心脏手术患者作
第三届华人数学教育大会于2018年10月26-28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其中“小学数学教育”为大会分论坛之一,参会人员包括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研究生和一线数学教师等.本文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