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将文化因素纳入国际政治的分析框架,是从上世纪90年代起逐渐走入人们视野的。彼时,国际关系领域刚刚开始相关议题的讨论。然而,德国作为一个文化国家自俾斯麦时代起便开始将文化元素熔炼于政治实践。经过长期的探索,对外文化政策逐渐成为德国外交政策的亮点,并在二战后确立了其作为德国外交政策“第三根支柱”的地位。 传统意义上对于德国对外文化政策的研究往往比较有限,对于该政策的关注点也集中在政策本身及其文化中介机构的历时性发展上。本文基于对德国上世纪70年代以来确立的对外文化政策相关文件的深入解读,尝试在对德国对外文化政策的历史沿革、现状发展逐一梳理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德国当代对外文化政策的运作机制及其政策特点。第二章对德国对外文化政策的决策部门进行分析,说明各部门在决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突出联邦外交部在其决策机制中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同时,明确了德国对外文化政策在执行中的机构分工,尤其是对外文化机构以及“事权分离”的特点。第三章从实际执行的联邦州和文化中介机构所在的两个层面出发,借由德国教育交流署(PAD)的常规工作以及歌德学院在中德语言年期间的运作等案例,更加鲜明地展现德国对外文化政策在当前的两大特点:“融入欧洲”和“非中心化的延续”。 目前,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了积极实现我们的复兴梦想,需要进一步推进文化外交,着力推动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德国对外文化政策实施中的开阔思路、民间机构唱主角的做法,或能为我们的对外文化工作提供宝贵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