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飞虱的抗药性监测及对三氟苯嘧啶的抗性风险评估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04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褐飞虱作为一种广泛分布于亚洲的迁飞性害虫,每年在我国水稻主产区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一直以来,化学药剂防治是控制褐飞虱的主要措施,但随着农药长期大面积的不合理施用,导致褐飞虱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因此,明确我国褐飞虱田间种群的抗药性现状,从而掌握其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和发展趋势,对于稻田褐飞虱的抗药性治理及指导农药的精准使用都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通过对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水稻产区田间褐飞虱种群的抗药性监测,掌握褐飞虱抗药性的发展动态;同时测定了不同地区的褐飞虱种群对新型药剂三氟苯嘧啶的敏感性,并在室内进行褐飞虱对三氟苯嘧啶抗性选育,进而评估了褐飞虱对该药的抗性风险,为三氟苯嘧啶防治褐飞虱提供理论依据。
  1、褐飞虱的抗药性监测
  为明确我国褐飞虱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从而为褐飞虱田间种群的防治提供药剂选择的参考,于2017-2018年在室内采用稻茎浸渍法分别对我国九省(市)16个褐飞虱种群对进行了9种药剂的抗性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对吡蚜酮,约75%的褐飞虱种群达到了高水平抗性,且2年间抗性呈上升趋势;对呋虫胺,2017年所监测种群中有9个已达到中等水平(24.3-69.5倍),上海金山种群达到高水平抗性(139.5倍),而2018年所监测的6个种群均为中等水平抗性(23.6-93.0倍),2年间该药剂的抗性并显著变化;大多数褐飞虱种群对烯啶虫胺处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4.6-15.5倍),且2年间抗性变化不明显;除2018年云南腾冲种群对氟啶虫胺腈表现为低水平抗性外(8.8倍),两年间其他12个监测种群对氟啶虫胺腈均达到中等水平抗性(12.2-26.1倍);对毒死蜱,2017年所有种群均为中等水平抗性(14.4-43.7倍),2018年除江西上高种群为低水平抗性外(9.3倍),其余5个褐飞虱种群对毒死蜱均为中等水平抗性(12.8-34.4倍);2017年所监测的所有种群对乙虫腈均已达到高水平抗性(185.8-219.6倍),但2018年部分种群为中等水平抗性(51.6-219.2倍),表示褐飞虱对该药剂的抗性有所下降;所有监测种群对停用药剂噻嗪酮、噻虫嗪和呲虫啉依然处于极高水平抗性,较往年无明显变化。
  2、褐飞虱对三氟苯嘧啶的敏感性测定及其抗性风险评估
  三氟苯嘧啶是一种由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高效防治水稻飞虱的介离子杀虫剂,是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抑制剂,该药2017年8月在我国成功登记。为了明确褐飞虱对三氟苯嘧啶的敏感性变化,我们采用稻茎浸渍法于2017-2018年测定了我国水稻主产区褐飞虱种群对其的敏感性。发现在三氟苯嘧啶使用的前两年时间内,大部分褐飞虱种群对其依然处于敏感水平,但2018年江西宁都种群和广西南宁种群抗性已经上升至低抗水平,抗性倍数分别为5.3倍和6.1倍。为了更好地预测该药剂的抗性发展趋势,指导田间的合理用药和制定预防性抗性治理策略,以2017年江苏盐城种群为起始种群,在室内进行了褐飞虱对三氟苯嘧啶的抗性选育,结果显示,用三氟苯嘧啶连续进行15代的抗性选育后,其LC50由筛选前的0.11mg/L上升至0.542mg/L,抗性倍数由最初的1.7倍上升至8.5倍;应用阈性状法进行抗性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其抗性现实遗传力(h2)为0.0776;当斜率为1.87,h2=0.0776,同时平均选择压力为50%-90%时,褐飞虱对三氟苯嘧啶的抗性倍数增长10倍需要30.2-13.7代,表明褐飞虱对三氟苯嘧啶具有一定的抗性风险。
  总之,在褐飞虱的化学防治中,应密切关注其抗药性的发展动态,并做好三氟苯嘧啶、吡蚜酮、呋虫胺、氟啶虫胺腈和毒死蜱等药剂的轮换使用,以预防褐飞虱对某一药剂的抗性迅速上升。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灌溉是维持并提高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然而河南省农业用水存在着水资源匮乏、地下水超采严重、缺乏高效灌溉技术及灌溉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因此,发展冬小麦-夏玉米粮食作物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及其相适应的灌溉管理对缓解区域农业用水危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及保证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灌溉方式及灌溉量对河南省冬小麦-夏玉米的生长特征、生理特性、土壤水分耗散动态、根系吸水规律、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一
学位
为了进一步明确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合理的小麦季施氮用量,试验在2018年-2019年、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以小麦品种周麦27为试验材料于河南省鹤壁市农科院试验基地进行。依据当地农业生产现状,研究了玉米秸秆不还田、半量还田和全量还田3个秸秆还田量和0kg/hm2、150kg/hm2、225kg/hm2、300kg/hm2、375kg/hm2和450kg/hm
学位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目前其高产主要依赖于大量施用化肥等措施,但是干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小麦产量及品质。根系是植物吸收养分的主要器官,根系的大小及其可塑性能显著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因而本试验主要寻找小麦抗旱萌发过程中具有抗旱作用的基因。本试验以两种萌发期抗旱性存在显著差异的小麦品种晋麦47和矮抗58为材料,通过转录组分析方法鉴定出响应干旱的基因,并初步验证部分基因在小麦抗萌发期响应干
学位
多酚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由于其具有强效清除自由基的功能,不仅有助于植物抵御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而且在植物性食品中起着抗氧化胁迫、预防心血管病和癌症等重要作用。蔬菜是人体摄入多酚的主要来源,而我国普遍种植和食用的代表性叶菜类蔬菜作物一生菜体内的多酚含量不高。因此,提高生菜的多酚含量,对于协同提升生菜抗逆性和人体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施用氮肥是蔬菜生产中一项必需而关键的农艺措
学位
秸秆是一种重要的有机肥源物质,其含有丰富的氮、磷及钾,腐解的秸秆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本论文以贵州和山西土壤微生物进行室内培养实验,以尼龙网袋法比较研究高粱、玉米秸秆腐解过程中秸秆理化性质变化及其微生物变化。试验共设8个处理:1)贵州土壤微生物浸提液培养玉米秸秆(G-Y),2)贵州土壤微生物浸提液培养高粱秸秆(G-G),3)贵州土壤微生物浸提液培养调节C/N的玉米秸秆(G-YN),4)贵州土壤微
学位
大多数热带亚热带陆地生态系统处于氮饱和状态。以还原态氮(NH3-N、NH4+-N)为主的活性氮输入使土壤的硝化作用成为这类生态系统中影响土水质量的关键因子。利用室内试验在因子控制上的优势,采用土柱模拟淋溶试验研究了亚热带酸性土壤的硝化作用与土壤的NO3-淋溶以及渗漏液pH的关系;同时为了评价室内研究结果应用至田间原位试验的可行性、也为确立室内研究的土壤样品制备要求,试验还围绕干土效应和水分因子对红
学位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Lepidoptera:Pyrlidae),其钻蛀危害水稻、茭白等寄主植物,是田间发生最为严重的害虫之一。长期以来,二化螟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药剂,包括沙蚕毒素类杀虫剂杀虫单,有机磷类杀虫剂毒死蜱和三唑磷、大环内酯类杀虫剂阿维菌素和甲维盐,双酰胺类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微生物源类杀虫剂乙基多杀菌素及双酰肼类杀虫剂甲氧虫酰肼等及其
学位
天然产物是新农药创制的重要资源,以活性天然产物为先导是新农药开发的一种重要方法。Drimane混源萜烯类天然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真菌、抗细菌、抗病毒、抗肿瘤、杀藻、拒食活性等。近年来,此类天然产物引起了越来越多关注。本课题组前期工作中发现Drimane混源萜烯类化合物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尚未见关于(+)-Chromazonarol的结构优化及抑菌活性研究的报道。本文在完成天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