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态分析和神经网络技术的框架结构损伤识别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do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在服役期间由于自身缺陷、荷载以及环境因素会导致其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结合结构体系的运动方程推理可知,结构发生损伤会引起其模态参数发生改变。近年来,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结合结构模态参数进行结构损伤识别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了以下六方面的工作:1.本文对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原理及流程进行了阐述,同时介绍了国内外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各种方法用于结构损伤识别的优劣性,重点对神经网络方法的发展应用和其在结构损伤识别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2.本文介绍了依据动力学理论的结构动力损伤识别法基本原理,阐述了基于频率、位移、应变、曲率、柔度、应变能等参数构建损伤指标的方法及其推演理论;3.本文在对神经网络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神经网络方法用于结构损伤识别的基本思路和优势,并深入研究了BP和RBF两种网络的技术流程;4.本文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框架结构损伤识别系统。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损伤预警指标、损伤预警网络、损伤识别指标、损伤识别网络、网络抗噪优化以及测点优化布置的分析研究;5.利用本文提出的损伤识别系统,对一榀框架实例进行了损伤识别,识别效果良好(误差<10%),满足工程精度要求;6.结合本文的研究内容,提出了利用神经网络方法进行框架结构损伤识别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该方法发展的前景。本文上述工作为神经网络技术结合结构模态参数进行损伤识别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方法、积累了有益的研究基础资料。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建筑垃圾产生量在迅速增加。我国建筑垃圾已经占城市固体垃圾总量的40%左右。近年来,我国对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政府出台了相关
我国处于欧亚地震带与环太平洋地震带交界位置,地震活动频繁,多次地震给我国人民生命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都带来了巨大危害,所以在我国提高建筑抗震能力,促进结构消能减震
历次震害表明,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是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倒塌,建筑物不仅要满足设防烈度下的抗震要求,还要具备足够的抗倒塌储备能力来抵抗大震和特大震作用下倒塌破坏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有毒的重金属废水。这些废水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及生态系统都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因此,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成为当今环境的重要问题之一。利用农林废弃物吸附剂是一种新的技术利用生物质去除水中的重金属,因其成本低廉,对环境无二次污染,取材来源广泛等特点,与其它传统的方法相比有较大的优势。本论文选用农林废弃物质山核桃壳为材料,对其进行化学改性后,得到改性后的山核桃壳(MCWS)。通过
目前,配置500Mpa级细晶高强钢筋的混凝土圆柱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在国内还处于空白阶段,这给我国混凝土规范中关于高强钢筋混凝土圆柱的结构设计条目的制订带来不便,致使HRBF500
缺陷桩的出现在实际工程中屡见不鲜,虽然其本身带有一定的缺陷,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发挥,但桩本身仍然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因此,在实际工程中,无论是从成本方
高性能混凝土不仅要求有良好的强度和工作性能,还应有良好的变形性能和韧性,以满足不同的工程需要。传统素混凝土材料随强度的不断提高,韧性变差,脆性提高,变形能力差,容易产生裂缝
桥墩局部冲刷是造成跨河桥梁水毁的主要原因之一。合理的最大冲刷深度估计是桥梁墩台基础设计的重要依据。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数值模拟已逐步成为
部分外包混凝土组合柱(简称:PEC柱)即在H型钢或钢板组合H形截面的翼缘之间设置横向拉结筋,并浇筑混凝土形成的组合柱。现有研究成果表明此组合柱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易于节
煤炭目前依然是我国主要能源,因国家限制新建煤矿,而原有恶劣煤矿环境下的建(构)筑物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劣化,所以为满足后续使用要求不得不进行加固。本文通过采用1:1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