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区内热-质耦合对流不稳定性及其磁场主动控制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jhhck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浮区法晶体生长是一个包含固体导热、熔体对流、固液相变等多种传热流动方式的复杂热-质输运过程。因其具有无坩埚接触污染的优点而被广泛用于高精度硅、高温合金及其他半导体材料的生长。在微重力环境下,由重力引起的浮力对流几近消失,由表面温度梯度和浓度梯度引起的毛细对流成为影响浮区晶体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浮区法生长单晶材料的品质,研究浮区法晶体生长中毛细对流时空演化特性及其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浮区法晶体生长过程中存在的毛细对流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零重力下熔体中单纯溶质毛细对流、单纯热毛细对流的演化特征、热-质耦合毛细对流的不稳定性展开研究,并对施加不同类型磁场下熔体内的毛细对流的行为特征进行了仿真。研究内容及获得的研究结果如下:
  首先,数值研究了半浮区液桥内单纯热毛细对流不稳定性的产生条件、发展演化机制及其在静态磁场控制下的演化规律。研究发现,对硅熔体而言,随着Marangoni(Ma)数的增加,液桥内热毛细对流依次经历二维轴对称流、三维定常流,而后转变为三维单频周期性振荡流再到多频振荡流,最终演化为非周期性振荡流。当熔体对流处在多频振荡模式时,频谱分析发现频率之间满足fn=nf1的倍频关系。当高径比As=L/R发生变化时,液桥内的对流也会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流动特征。在Ma=100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As=0.5时,热毛细对流为三维稳态对流;当As=1时,流场和温度场从稳态模式转变为非稳态的周期性振荡模式;当As=1.25时,监测点速度振荡频率增加,呈现小幅振荡模式,此时温度振荡消失。在液桥高度L=5mm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流动呈三维稳态分布时,周向波数m=2,仿真结果显示周向波数m与高径比As没有相关性。当As增加时,文中所选的三种高径比下对应的第一失稳临界Ma数分别为21、19、18。相同磁场强度下,水平磁场比轴向磁场对对流不稳定性的抑制要强,但水平磁场对热流体波的抑制具有方向性,使得熔体内的对流呈现三维分布特征。
  第二,对半浮区液桥内SixGe1-x体系中存在的热-质耦合毛细对流展开研究并施加旋转磁场对其进行控制。结果表明:纯溶质毛细对流表现为二维轴对称模式,温度场主要由热扩散决定,而浓度场则由对流和溶质扩散共同支配。当其和热毛细对流耦合在一起的时候,会增加对流的不稳定性。纯热毛细对流呈现三维稳态非轴对称流动时,热毛细对流和溶质毛细对流耦合后则为三维周期性旋转振荡流。在液桥半径R=10mm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耦合热-质毛细对流的周向波数m对高径比As表现出强烈的依赖性,它们的乘积介于2~2.2之间,即:m×As∈[2,2.2]。当热MaT数与溶质MaC数为3:2时,耦合热-质毛细对流呈现大幅值剧烈振荡模式。施加旋转磁场后,熔体周向速度随径向增加而增加,熔体内浓度场和流场均呈现二维轴对称分布。
  第三,考虑杂质的分凝效应,采用全浮区模型数值研究了旋转磁场作用下不同辐射加热时熔区内热毛细对流流动特性,分析了磁场频率、磁场强度对流场及浓度场的影响。在磁场强度B0=1mT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旋转磁场的角频率,熔体的轴向速度得到抑制,但抑制效果不是很明显,监测点轴向速度从无磁场时的v=0.89cm/s减小到在角频率ω=500π作用下的v=0.59cm/s。周向波数m值在2和3之间交替变化;保持磁场角频率ω=100π不变,改变磁场强度,B0=1mT的旋转磁场其洛伦兹力不足以控制熔区中的热毛细对流,熔体内流场呈现周期性旋转振荡特征,振荡频率随辐射强度的增加而减小,并与Ma数成线性递减关系。当Ma数较小时,温度场主要由扩散作用决定,呈二维轴对称分布;随着Ma数的增加,熔体中的温度场受对流影响,亦呈周期性振荡,且振荡主频与对流振荡主频相同。适当增加磁场强度,熔体内的三维振荡流将转变为准二维的旋转轴对称流,熔体中流场和温度场均关于中截面镜面对称。对于Ma=21.8、Ma=32.9和Ma=43.7的熔体,分别施加2mT、3mT和5mT的旋转磁场,熔体中的温度及速度波动被有效抑制。此时,熔体中的杂质浓度呈二维轴对称分布,截面附近区域的浓度等值线密集而平直,该区域熔体中杂质输运以扩散为主。旋转磁场对熔体流动产生的轴向抑制作用和周向搅拌作用,都有助于熔体流动的稳定性、浓度分布以及温度分布的均匀性,从而有利于高质量晶体的生长。
  最后,考虑固液相变的影响,以全浮区模型来模拟空间浮区法硅单晶的生长过程,利用有限体积方法对不同工况和不同静态磁场下熔区内的流场、温度场及晶体生长界面位置、形态进行了全局研究。研究表明:随着温差的增加,热毛细对流强度增加,逆向回流涡胞向高温区的自由液面处发展,毛细对流涡胞向两端低温区移动,熔体中的热毛细对流涡胞和逆向回流涡胞由左右结构向上下结构转变。随着表面张力梯度的增加,热毛细对流涡心向自由面和固液界面的交线附近移动,整个毛细对流涡胞缩小,熔体的大部分区被逆向回流涡胞占据。熔区的高度减小,熔区内的温度分布也随之发生变化,熔体中的热毛细对流涡胞和逆向回流涡胞随着熔区高度的减小由上下结构变为左右结构。随着提拉速度的增加,熔体/多晶界面附近的逆向回流涡和熔体/单晶界面附近的热毛细对流涡有合并增大的趋势。较之于轴向磁场,勾型磁场可以达到更好地控制熔体对流的效果。对比不同磁场下的固液面形态及位置发现,轴向磁场下固液面基本和无磁场时的重合,但磁场强度较小时固液面在自由表面边缘处向单晶侧有个凸起;勾型磁场作用下的固液面则比较平滑。本文还探索了晶体熔化和熔体结晶的机制,给出了熔化和结晶新的判据,即:当晶格体系中相变界面上的离子(原子)间距等于势能曲线的拐点处对应的距离时,是结晶或熔化的临界状态。
其他文献
减少原材料消耗是企业实现绿色制造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原材料的充分利用、减少材料耗费以达到节约原材料的目的,这是企业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问题,也是企业改善环境的社会责任问题。下料优化是减少材料消耗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下料优化技术作为控制原材料利用率的重点源头节点,可对降低资源耗费和降低碳排放量,起到积极有意义的影响作用。  下料问题应用广泛,如金属制品与机械制造业的金属板材与线材(型材、管材、线材等)
学位
复合材料层板由于具有比强度、比刚度高和可设计性强等优点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复合材料层板的失效机理非常复杂,有限元方法是模拟其失效过程和分析失效机理的主要方法。考虑到现有方法在适用性和易用性等方面的特点,本文结合了粘聚力单元方法、虚节点方法、连续损伤模型方法分别模拟分层、基体裂纹、纤维方向损伤,并对各方法进行了发展和改进,从而建立了更加完善且精度更高的复合材料层合结构失效的有限元模拟方法
学位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煤化工可持续发展的瓶颈。煤化工废水近零排放环保标准是强制性的,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工业界和学术界已经研发和实施了各种废水近零排放处理工艺,但在工业应用中还无一套流程能真正做到废水零排放。实践表明二元酚尤其是对苯二酚的高效脱除已成为该流程的关键难题。萃取脱酚单元出水总酚浓度控制在300mg/L以下,对于实现废水近零排放意义重大。然而,受到现有萃取剂脱酚能力不足的限制,萃取出
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由氧、氮等多齿有机配体与无机的二级结构单元构筑而成的一类新型多孔材料。由于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高的孔隙率等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在过去二十年里,MOFs材料在催化应用方面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和特殊的优势。MOFs自身具有丰富的配位不饱和的金属位点和功能化的有机配体可以作为酸/碱催化剂,但受催化活性及稳定性限制,催化应用范围不广,设
学位
超疏水表面优异的非浸润性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有非常大的应用前景,但是耐久性一直是制约超疏水表面被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表面能改性技术是制备超疏水表面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但是对耐久性和浸润性产生的影响并不明确。该论文首先研究了改性技术对超疏水表面耐久性的作用机理以及表面浸润性的好坏,并提出了制备耐久性超疏水表面的新方法:亲水-超疏水性双极膜,即通过亲水性中间连接层的作用将超疏水膜与基材以共价键的形
学位
乙烯是水果和蔬菜的天然催熟剂,被誉为“植物激素”,广泛用于农业和食品工业。乙烯气体通常储存在高压气瓶中,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存在泄漏和爆炸的风险,且不具有缓释性,影响使用效果。课题分别以V型结晶淀粉和葫芦脲为载体附载乙烯气体,研究不同分子结构与乙烯附载量的构效关系,揭示V型结晶淀粉和葫芦脲吸附乙烯气体的机制,并研究络合物中气体的缓释性能及在不同贮存条件下的释放规律。研究结果对开发新型附载气体包埋材料
学位
玛咖虽然原产地是秘鲁,但我国自引种玛咖以来已成为世界上的玛咖主要出产国。然而近些年来,我国的玛咖市场陷入了低谷。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之一就是对于玛咖的物质组成和生理活性没有正确而全面的认识。玛咖多糖作为玛咖的活性成分之一,在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但是目前的研究多以我国的玛咖为主,对于原产地秘鲁玛咖中多糖的结构解析和生理活性的探索还很缺乏。因此本文以秘鲁玛咖干根为原料,从中分离出两种多糖,对这两种多糖的
学位
电催化储能与转换技术,是保证清洁、可再生能源被高效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本论文系统的综述了以H2O、CO2和N2循环为中心,储能与转换装置中涉及到的各种电化学反应;并介绍了电催化剂的设计和研究进展。针对各循环应用中电催化剂的低活性和低稳定性两大难题,本论文从增加活性位点的数量和提高每个活性上的内在催化性能两种策略入手,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基于非金属元素P的纳米材料,并研究了它们的电催化性能。基于非金属
新型高效的聚合反应为人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在材料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开发基于炔类单体的聚合,可以创造具有新结构的特种功能高分子材料。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即是一价铜催化的炔类与叠氮单体的点击聚合。但是常规的一价铜催化剂,只能一次性催化点击聚合,不符合当今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开发新的点击聚合催化剂,实现催化剂的回收和循环使用十分必要。铜纳米颗粒与负载型Cu(I)催化剂的出现
学位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世界能源的消耗量急剧增长。化石能源紧缺和严峻的环境问题使得世界能源结构发生转变,可再生资源产业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石化路线生产的乙二醇(EG)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长远来看,以可再生碳水化合物生产乙二醇是一种极具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新型技术,可作为传统石油基乙二醇生产路线的补充。开发廉价高效的催化剂始终是纤维素催化转化技术的核心问题。与此同时,探索其他富含纤维素原料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