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1996~2012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及流行地区数理判别模型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along14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广西1996~2012年艾滋病流行特征研究
  目的
  分析广西1996~2012年艾滋病的流行特征,探讨广西艾滋病流行强度的地区差异。为广西艾滋病针对性防控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广西1996~2012年广西艾滋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首次报告的确证HIV抗体阳性的感染者(包括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用各种统计图表对广西艾滋病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将感染者以县(市、区)为基本统计单位,通过GIS软件的自然断点分级法划分累积感染率(CPI)、累积患病率(CP)、累积死亡率(CMR)、累积病死率(CFR)4项流行指标(下称4项流行指标)高、中、低流行区,对比分析各县(市、区)4项流行指标的特征。
  结果
  1.广西艾滋病流行特征
  (1)传染源累积数量大。1996~2012年累计报告广西籍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83241例,其中HIV感染者47094例,所占比例为56.58%、;36147例感染者在首次确证感染时即为AIDS病人,占43.42%。(2)感染趋势先慢后快。2003年之前,感染者数量增长缓慢,2003年以后,数量呈快速增长,但2012年有下降趋势。(3)感染人群特征明显。以男性为主,占72.34%;年龄集中在15-49岁,占68.94%;以汉族(61.11%)、已婚(57.05%)、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79.11%)、职业为农民(含民工)和工人(60.39%)为主。(4)异性性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66.31%的HIV感染者通过异性性传播途径感染;(5)非婚异性性行为是主要高危行为。感染者中存在非婚异性性行为(至少1个非婚异性性伴)的比例占42.56%,其中80.5g%有2个及以上非婚异性性伴。(6)临床就诊为发现HIV感染者的主要途径。感染者主要以临床就诊检查发现为主,占65.68%。
  2.广西艾滋病流行区的划分及特点
  以GIS软件的自然断点分级法将CPI、CP、CMR、CFR分成三组,对应为高、中、低流行区。CPI高、中、低流行区所包括的县(市、区)分别为15、45、49个,相应区间分别为2.99‰~6.91‰、1.21‰~2.98‰、0.18‰~1.20‰。CP高、中、低流行区所包括的县(市、区)分别为13、41、65个,相应区间分别为1.54‰~4.24‰、0.55‰~1.53‰、0.06‰~0.54‰。CMR高、中、低流行区所辖县(市、区)分别为4、20、85个,相应区间为0.58‰~1.26‰、0.17‰~0.57‰、0.00‰~0.16‰。CFR高、中、低流行区所包括的县(市、区)分别为18、45、46个,相应区间分别为27.25%~50.00%、13.28%~27.24%、0.00%~13.27%。
  CPI和CP高、中、低流行区分布一致性较高,以CPI为参照,CP高、中、低流行区与CPI高、中、低流行区的符合率分别为86.67%、84.44%、93.88%,总体符合率达到88.99%。CPI、CP均高的县(市、区)艾滋病流行较早,主要分布在边境城市、柳州市城区及周围。CPI、CP均居中的县(市、区)主要分为两大聚集丛:以柳州片区的高流行县为中心向周围辐射的聚集丛和以边境城市的高流行县为起始,向内部蔓延的聚集丛。CPI、CP均低的县(市、区)则主要分布高、中流行区的外围。直观地图可发现,CPI、CP高、中流行区主要为自东北向西南以约45°角倾斜走向的广西经济相对发达,交通较为便利的中部地带。CMR高、中流行区所包括的县(市、区)与CPI、CP一致。然而CFR高流行区所辖的县(市、区)中,77.78%CPI、CP、CMR均低。
  结论
  1.广西艾滋病传染源累积基数较大,1996~2012年艾滋病的流行特点呈现先慢后快趋势,但在2012年开始下降。广西艾滋病存在43.42%的HIV阳性感染者在首次确证感染时即为AIDS病人,感染途径主要为异性接触传播,主要高危行为是非婚异性性行为等特征。因此,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如推广简便、快捷的HIV检测方法,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人群的艾滋病相关健康教育,进一步推广性行为、特别是非婚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等措施对预防广西艾滋病通过性途径的进一步蔓延具有重大的意义。
  2.利用GIS自然断点分级法划分的高、中、低流行区具有较高的符合率,为直观广西不同县(市、区)艾滋病流行状况提供了便利,但需要重点考虑社会、行为等因素的影响。
  3.针对不同县(市、区)4项流行指标的等级差异,广西艾滋病防控重点可以考虑CPI与CP的高、中流行区域,而CPI与CP的低流行区域(即CFR高流行区)的干预重点是降低HIV/AIDS的病死率。
  第二部分广西艾滋病流行地区数理判别模型研究
  目的
  以CPI、CP、CMR(简称为3项流行指标,下同)为主体指标进行分层分析,分析不同流行地区的艾滋病流行模式和趋势,并探讨影响广西艾滋病3项流行指标的经济社会学因素,建立影响CPI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关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模型以及3项流行指标高、中、低流行地区类别的数理判别模型,为科学制定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影响高、中、低流行区的经济社会学发展指标资料,利用Spearman简单相关分析它们与CPI、CP、CMR的关联性;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比较不同流行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的差异性;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影响CPI的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用Fisher逐步判别法建立广西艾滋病不同流行地区类别的数理判别模型,并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
  1.经济社会学发展因素与CPI、CP、CMR的关联性:8项经济社会学相关指标(人口密度X1、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X2、人口自然增长率X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X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6、受教育人口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X7、AIDS病人累积治疗率X8与3项流行指标进行Spearman简单相关分析发现,X1、X7、X4、X5、X6、X7与CPI、CP相关(P<0.10);X2、X4、X6、X7与CMR相关(P<0.10)。
  2.影响CPI、CP、CMR的经济社会学发展因素:(1)影响CPI的地区经济社会学因素为X2、X4、X5、X6、X7,多因素模型影响因素为X7,判别模型影响因素为X4、X7;影响CP的地区经济社会学因素为X2、X4、X6、X7,判别模型影响因素为X4、X7,多因素模型影响因素为X7;影响CMR的地区经济社会学因素为X2、X4、X7,多因素模型影响因素为X4,判别模型影响因素为X4。X4是3项流行指标地区类别判别模型的共同影响因素,均呈正相关关系;而X7是CPI和CP的地区类别判别模型的共同影响因素,同样呈正相关关系。
  3.CPI、CP、CMR不同流行地区数理判别模型的构建:结合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经济社会学发展因素以及专业知识,将与艾滋病流行密切相关的因素纳入Fisher逐步判别模型分析。建立相应的地区类别判别模型结果如下:
  3.1CPI判别模型
  CPI高流行区:YH=-19.36+2.39×10-4X4+0.62X7
  CPI中流行区:YM=-19.97+4.68×10-4X4+0.69X7
  CPI低流行区:YL=-15.72+4.27×10-4X4+0.6IX7
  3.2CP判别模型
  CP高流行区:YH=-19.32+1.80×10-4X4+0.61X7
  CP中流行区:YM=-20.31+4.43×10-4X4+0.69X7
  CP低流行区:YL=-15.97+4.29×10-4X4+0.62X7
  3.3CMR判别模型
  CMR高流行区:YH=-3.78+3.78×10-4X4(由于自然断点法划分的CMR高流行区包括的研究单位较少,因此在建模过程中将高、中流行区合并为高流行区)
  CMR低流行区:YL=-2.54+2.92×10-4X4
  4.判别模型效果评价:用回代法检验各判别函数的符合率:(1)CPI高、中、低流行地区的判别符合率分别为56.25%、58.18%、53.06%,总的判别符合率为51.38%。(2)CP高、中、低流行地区的判别符合率分别为53.84%、48.78%、52.4%,总体判别符合率为54.13%。(3)CMR高、低流行地区的判别符合率分别为48.00%、69.05%,总体判别符合率为64.22%。
  结论
  1.CPI、CP、CMR、CFR能够全面反映广西艾滋病的流行强度。
  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X4)、受教育人口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X7)是促进广西艾滋病流行的重要经济社会学发展因素。
  3.对广西艾滋病流行区的划分可考虑构建数理判别模型,但其判别符合率的提高仍需要结合考虑多样、复杂的行为、生物学等因素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研究中,对川芎挥发油中的藁本内酯,进行了分离提取、定性分析和含量测定;通过猪心离体冠脉血管实验探讨了藁本内酯对冠脉血管的作用机理;通过SD雄性大鼠离体心脏,建立Langendorff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藁本内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通过本实验研究为藁本内酯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第一部分藁本内酯的分离提取及定性定量分析目的:建立了从川芎挥发油中提取藁本内酯的实验方法,并对得到的藁本
学位
目的:1、化学方法合成去甲汉黄芩素,并对其进行结构鉴定。2、通过8种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评价去甲汉黄芩素的抗氧化活性。3、建立PC12细胞缺氧模型,考察缺氧对PC12细胞的影响,继而确定去甲汉黄芩素对缺氧PC12细胞的最佳作用浓度,研究其对缺氧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去甲汉黄芩素对缺氧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1、本文拟以白杨素为原料,通过甲基化反应保护5、7-位的羟基,与
学位
目的:探讨胡黄连苷Ⅱ对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相关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①假手术组:麻醉开腹,钝性分离双侧肾动静脉,但不夹闭肾动脉;②缺血再灌注组(I/R组):夹闭大鼠双肾动脉45min后松开动脉夹,以制备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③I/R+低剂量胡黄连苷Ⅱ组(PⅡ-L组):缺血前20min腹腔注射胡黄连苷Ⅱ5mg/kg;④I/R+中剂量胡黄连苷Ⅱ组(PⅡ-
学位
目的:建立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的模型,讨论丹参酮Ⅱ A磺酸钠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作用以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共40只,适应性喂养后将其随机的分配为4个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那普利组及丹参酮Ⅱ A磺酸钠组。模型组、依那普利组和丹参酮组制备形成肾间质纤维化的模型。在依那普利组中,开始建立模型前用依那普利给予大鼠灌胃,丹参酮组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进行腹腔注射。手术10d后,取出各组的肾脏组
学位
目的:研究熊果酸(Ursolic Acid, UA)对ox-LD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进一步探讨该作用是否通过Keap1-Nrf2-ARE信号通路实现。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待细胞生长密度为80%时,进行分组处理,分成六组: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ox-LDL组,加入ox-LD
学位
目的:探讨胡黄连苷Ⅱ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MMP-9)表达的影响,并优化最佳治疗剂量和时间窗。方法:将17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组(模型组)(n=5×3)、正常对照组(n=5×3)和胡黄连苷Ⅱ治疗组(n=16×3×3),应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
学位
众所周知,冬虫夏草是一种名贵的中药,但是由于过度的开采,资源已近匮乏,所以近年来人们积极寻找冬虫夏草的替代品,降低对冬虫夏草的依赖。九州虫草,是目前唯一发现的以豆天蛾幼虫为寄主的虫草,目前已经实现人工培养。研究发现,虫草多糖是一种主要的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但是,目前对九州虫草多糖的报道还很少,因此,本文从九州虫草的子实体中分级醇沉相应的多糖,纯化并对
学位
本文对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LZ35和QH13的突变株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RP-18、葡聚糖凝胶柱层析SephadexLH-20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共分离获得化合物29个,应用UV、IR、MS和NMR等波谱方法鉴定了其结构,其中包括新化合物25个,对部分化合物的拓扑异构酶抑制活性和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安莎霉素类抗生素hygr
学位
目的:通过动物体内实验验证中药成分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saponins,PNS)对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影响,为PNS在牵张成骨领域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PNS(注射用血栓通)给药剂量将32只新西兰兔按随机分组的原则分成大剂量(120mg/kg)组,中剂量(80mg/kg)组,小剂量(40mg/kg)组,空白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组各8只,建立兔单侧下颌骨牵
学位
本论文分为三部分。1.对小桃儿七的乙醇提取物进行较为系统的化学成分的研究;2.将提取物及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抗前列腺癌细胞活性的筛选,期望获得抗癌活性好的化合物;3.通过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对小桃儿七进行化学分类学意义的探讨。  一.小桃儿七化学成分的研究  小桃儿七为毛茛科(Ranunculaceae)铁筷子属植物铁筷子(Helleborusthibetanus Franch)的根及根茎,陕西七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