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拉津对大豆的胁迫机制及其降解产物的消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zx3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大豆在玉米-大豆轮作体系中阿特拉津残留胁迫下生长量、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研究表明,在前茬作物(玉米)使用不同浓度阿特拉津,各组后茬作物大豆的发芽和出苗无显著性差异,但各组大豆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和抗氧化酶活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前茬高浓度阿特拉津的使用会造成大豆的氧化损伤而抑制大豆的后期生长。前茬作物阿特拉津使用量1000g/ha时,大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在15d-35d内占对照(前茬不施用阿特拉津)的66.4%~80%。前茬作物阿特拉津使用量分别为250g/ha、500g/ha、1000g/ha时,大豆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均增强且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较其他氧化酶更敏感。添加量1000g/ha时,大豆叶片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较其他组存在显著差异。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在大豆生长15d时达到峰值,过氧化氢酶在35d活性达到最大值。大豆对阿特拉津具有一定的耐受性,前茬正常施加剂量(250g/ha)下不会对后茬大豆产生毒性效应,前茬多倍剂量(1000g/ha)下会对后茬大豆产生显著毒性效应。
  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研究了土壤温度,土壤湿度,施药浓度对阿特拉津降解产物脱乙基阿特拉津(DEA)和脱异丙基阿特拉津(DIA)在土壤中消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对DEA和DIA在土壤中的消解有显著影响,土壤温度由15℃上升至35℃,DEA在土壤中半衰期缩短了1.1d(潮土),8.1d(黑土),21d消解率增加了27.8%(潮土),21.1%(黑土);DIA在土壤中半衰期缩短了1.8d(潮土),4.1d(黑土),21d消解率增加了20.4%(潮土),21.2%(黑土)。在不同湿度的潮土中的DEA和DIA消解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在50%土壤湿度下消解最慢,随着土壤湿度增加,消解变快;在不同湿度的黑土中的DEA和DIA呈现相反的规律,DEA随湿度增加消解变慢,DIA与之相反.施药浓度从0.1mg·kg-1增加到0.5mg·kg-1,黑土和潮土中DEA和DIA的半衰期显著下降,施药浓度提高到至1mg·kg-1时,两种土壤中的DEA和DIA消解速率下降,半衰期变长。DEA和DIA在黑土中的半衰期均比在潮土中长,但是在黑土中消解较完全。该研究结果将为土壤中阿特拉津以及DEA和DIA的环境安全评价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国内臭氧-活性炭工艺起步较晚,普遍缺乏长期的生产运行经验和积累,特别是针对日常运行管理、工艺参数调整、突发风险的应对处置方面存在着薄弱环节。本文针对以长江水源的金山水厂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开展研究,在长期对原水及工艺流程水质跟踪监测基础下,重点针对活性炭滤池的工艺运行参数进行综合比较、研究及评价,以达到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参数与运行管理控制,对水厂降低运行成本、升级改造提供
学位
钛白粉的化学名称为二氧化钛,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无机化工原料,无毒、对健康无害。钛白粉的工业生产方法有硫酸法和氯化法两种,国内企业一般采用硫酸法生产钛白粉,处理过程中会产生酸性废水和废渣,填埋量大。  论文通过对江苏太白集团原硫酸法生产钛白粉产生的酸性废水处理工艺的分析,全面研究了钛白粉生产过程中酸性废水的综合处理方式及循环经济措施,针对不同浓度废酸分别进行处理,浓废酸真空蒸发浓缩后再回用并进行分析,
学位
随着2002年12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出台,国家对污水的排放标准越来越严格。城市污水处理厂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排放标准由原来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提升为一级A标准。  本文选取如皋市A和B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案例作为分析样本。两家污水处理厂同样面临设备老化、工艺段缺失,运行不稳定的情况;提标改造实施时间相近,改造选择的技术路线相
太湖流域位于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以后,太湖流域进一步加强了统筹管理和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太湖水质整体有所改善,不过目前水体富营养化情况仍不容乐观,水环境承载能力较差,严重制约了太湖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管控任务十分艰巨。  本文基于流域水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管理实际情况,系统分析了
学位
近几十年来,水体富营养化是国际上的热点话题和研究热点之一。由于农业面源退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排放,使得地表水体中的氮磷营养元素浓度超标,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大面积河流湖泊出现发黑发臭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生态浮床技术是一种生态工程技术方法,相对于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而言,具有无占地、效果好、生态效益明显等优点。生态浮床技术的优化、研究和应用较为活跃,是进一步提升生态浮床技术除磷脱氮
学位
近几十年来,水体抗生素研究是国际上的热点话题和研究热点之一。由于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养殖废水等排放,使得地表水中的抗生素浓度超标,造成了抗生素污染,这将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研究区位于鄱阳湖流域,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坐落于秀美的江西,鄱阳湖流域面积覆盖整个江西,拥有赣江、抚河、修水、饶河、信江五大江河。本文以常用的四类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27种抗生素为研究对象,以L
矿井疏干水是赋存于煤层结构的深层地下水,伴随着煤矿采掘过程而形成,基本水质与属地地下水水质类似,但夹带人为活动混入的煤粉、岩屑、机械油污等,具有污染物浓度低、难降解污染物多、电导率高等特点,主要污染因子为SS、TDS等,已成为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之后的另一类废水。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仍占主导地位,浅部煤矿采掘势必向千米深部推进,而传统的矿井疏干水异位抽提处理存在耗能、占地、投资大、处理成本高
CO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应是全球共识。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燃煤烟气CO2控制是我国碳减排的重要途径。碳捕集与封存(CCS)被认为是有效控制CO2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乙醇胺(MEA)吸收工艺是当前最成熟的CO2捕集技术,但其存在能耗高、设备成本大等缺陷。因而,研发高效低耗的CO2捕集技术迫在眉睫。  基于混合胺的相变吸收剂是研发新型CO2捕集技术的热点研究方向。相变吸收剂具有吸收
学位
水环境中的重金属不能被降解,一旦被藻类富集,也就意味着它们可以进入食物链继续被富集和传递,威胁生态系统安全和人类健康。藻类分布广泛、适应能力强,属于最庞大的初级生产者,是水生食物链的起点,成为淡水环境中重金属迁移和转化的重要环节。然而,重金属在水-藻界面的迁移和富集行为还受到水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影响,而变得更加错综复杂。DOM既能够与水体中的重金属络合,形成Metal-DOM
学位
纳米零价铁(nZVI)作为一种非特异性强还原材料,已被广泛用于土壤和地下水中含氯有机污染物的原位降解过程,但大量nZVI释放到地下环境对土著厌氧生物脱氯过程的影响同样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些报道认为nZVI腐蚀产氢反应可为厌氧脱氯微生物提供电子供体,促进其对污染物的还原降解,但仍有大量实验室研究表明nZVI对厌氧生物还原脱氯过程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近年来,nZVI的硫化改性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