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犀草素及其锡配合物抗自由基活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o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依托课题组在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研究方面的工作积累,以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为核心研究对象,运用多种化学分析手段,初步探讨了木犀草素清除DPPH·自由基机理;同时根据目前金属配合物的研究现状,探讨了木犀草素-锡(II)配合物的制备工艺;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及热重等分析技术对配合物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和分析;同时对比分析了木犀草素及其锡(II)配合物在清除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性能上的差异。研究结果对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参考价值。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1、天然药物成分及其配合物抗自由基研究现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现状:①天然药物主要成分及活性,以及目前关于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三个基本论断;②分别从已见报道的天然抗氧化剂成分,体外评价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的主要方法,以及天然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的机理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天然药物成分在清除自由基方面的研究现状;③综述了近年来功能性配合物的种类及相应活性。在上述三方面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2、木犀草素清除DPPH自由基机理的研究利用UV-Vis法、CV法、MS法、H NMR法以及IR法探讨木犀草素清除DPPH·自由基的可能机理。结果发现,木犀草素在清除DPPH·自由基的过程中可能是其分子的酚羟基上的氢质子转移(HAT)给DPPH·自由基,而木犀草素本身除了贡献活泼氢质子,并未发生分子间缩合,而且反应后生成的半醌式中间态从环境中获得游离氢而稳定。3、木犀草素-锡(II)配合物的合成工艺研究根据近年来木犀草素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研究报道,并且在前期木犀草素-锡(II)配合物制备的基础上,利用分光光度法从溶液pH,原料的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4因素对配合物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并且设计出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筛选出最优合成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上述4因素对配合物合成影响的显著性顺序依次为:溶液酸度、反应时间、原料的物质的量比和反应温度。最优合成条件为溶液pH为4.5,反应物配比为1:2.5,反应时间为5h,反应温度为35℃。并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出了木犀草素-锡(II)配合物,产率为77.14%。4、木犀草素-锡配合物的表征及抗自由基研究分别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以及热重等分析技术对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并且对比测定了木犀草素及其锡(II)配合物在清除DPPH·自由基和·OH自由基性能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分子与金属锡(II)离子配位络合的位点位于5-OH与4-C=O位和3′,4′-OH位,生成配合物比较稳定,分解温度为500~600℃。木犀草素-锡(II)配合物清除上述两种自由基的性能均弱于木犀草素,由此可知锡(II)离子与木犀草素分子上的活泼位点络合,从而降低了配合物的抗自由基性能,以致于配合物清除以上两种自由基的能力均低于配体,间接证明了木犀草素清除自由基的机理主要通过贡献活泼位点酚羟基上的氢质子来实现。
其他文献
随着公路桥梁的不断建设,钢箱梁使用数量正逐年升高。为适应钢桥面的大变形,桥面铺装材料通常采用变形追随性较强的沥青混合料,但沥青混合料在铺装过程中摊铺温度不可避免;当
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进行再融资,是其持续发展和扩大规模的重要途径,也是证券市场发挥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必要手段。自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定向增发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最活跃的
介绍了国有林场的基本情况,国有林场职工参加社会最低生活保障的情况以及各地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好的经验和做法,指出国有林场发展存在着职工生活比较贫困、林区民生问题
保守与超越是人类的一种共生现象,大学有效地承载这一共生活动。大学的超越不只是与时俱进,它超越实用,超越既有,超越天宇。在大学里,保守与超越是一对孪生姐妹。保守的价值
认为国有林区改革必须对林区的森林经营历史、林区的森林生长自然规律有所了解,以寻求改革的症结所在,并明确改革的目的和目标。对伊春林区改革试点出现的"分林"做法,导致国
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它表现在世界不同民族国家及其结构、关系的变革与运动之中,也反映在人类的精神与观念的变革之中,这种全球化的观念体现了人类精神在不同发
本论概述了由加拿大作曲家及音乐教育家穆利·谢弗提出的“声景”概念,并介绍了加拿大电子原声作曲家巴利·杜勒提出的“通过电子原声形式识别存在的环境声音和背景,从而唤起
<正>一、当前人事考试安全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人事考试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下进行的,人事考试虽然有其合乎规律的内部运行机制,但它毕竟是人事考试制度的具体化,
转换波人工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及其与纵波资料对比标定层位 ,是应用多分量地震资料进行解释的基础。采用全波列测井资料制作转换波人工合成地震记录 ,需要考虑地层倾角、岩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