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童小说的弑父主题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l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回顾中国20世纪下半叶的文学时,苏童,是一位无法回避的重要作家。作为先锋派作家,他不像马原那样,在当代文学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是,具有先锋品格的反传统和创新精神的弑父主题却始终贯穿在苏童的作品之中。弑父的原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神话中俄底浦斯弑父娶母的故事。十九世纪弗洛伊德根据这一神话故事提出恋母情结,认为这是人类普遍的无法逃一种心理现象,是无意识心理状态。这一神话原型在现代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领域有广泛应用和影响,与此同时,其本意也有所变化。西方现代派将这一原型赋予反传统、反权威、反成规的先锋精神,概括出弑父主题,并将这一弑父主题标榜为具有先锋性的现代精神资源,在文学、建筑、绘画、音乐、舞蹈等领域得到广泛体现。在文学作品中,父子关系从来就不是简单血缘关系上的父与子,它往往蕴含着超越性的结构,包含着中心、传统、权威的意味。因而,父/子与历史/现实、传统/现代、中心/边缘这一系列范畴之间就有了同构性,从而使父亲这一象征意象具有了更丰富的文化历史蕴涵。本文试图将苏童的作品放在中国20世纪文学发展的视域中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弑父主题为切入点,希望能有所发现和突破。一、弑父主题的变迁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父亲”作为传统、权威、生命和文化本原的象征, <WP=3>始终是文学无法回避的主题。“父亲”这一象征性的形象,在五四时期作家的文学想象中被预设成中华民族图生存、求发展的假想敌,而成为鞭挞、颠覆和革命的对象。20世纪40年代末,随着“文学新方向”逐步地确立,文学成为“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是革命机器中的‘齿轮和螺丝钉’”,并进而成为政治权威的附庸。随之,弑父的主题逐渐隐蔽、消失。80年代中期,在经济政治改革开放的潮流中,中国知识界和文学界对中国现代化道路开始了新的探索和思考,重新开始了对权威、传统文化的自省、自否。弑父的主题在当代文学中开始复苏。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文学以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新的姿态开始了文化的寻根。寻根文学在对民族之源和传统文化的探寻中,体现了浓厚的、明确的“寻父”情结。然而,几乎与此同时出现,带有文体试验性的先锋文学创作,以叛逆的姿态,体现了一种与寻根文学相对立的文化选择——“弑父”。二、对权威话语的颠覆 在苏童的小说中,逃亡,是一个反复出现的情结或意象。逃亡,实际是对祖辈故乡的失望,对“父亲”的远离。一定意义上,逃亡是“弑父”主题的必要的过渡。在一些小说中,逃亡表现为对一种既定生存方式的彻底逃遁——死,以此来证明理想的破灭。在另外一些小说中,逃亡成为一种意象,寓言式地表达了对“父亲”的叛离和对权威的反抗。逃亡, 使“父亲”的权威遭到了拆解,“弑父”的主题在过渡中开始出现。苏童的小说在对“往事”和“历史”的讲述和回忆中,“父亲”这一角色总是先在性地缺席或亡故。即使一些小说中出<WP=4>现父亲的形象,往往也是被亵渎、被丑化和夸张地扭曲。父亲,在苏童的讲述中,以缺席或误置的形式被“谋杀”。作者以隐喻的形式表达了弑父的主题。也许是沉于幻想的内向性格,也许是残存的文化记忆,苏童的小说叙事总是与现实生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怀着一种“描述旧时代的古怪激情”,讲述历史或回忆往事。苏童自己也承认“与现实有一段距离后,分寸感更易把握”。苏童力求保持的距离其实是对权力的“绝望的逃避”,具体到他的小说中则表现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淡化或逃避。这正是苏童“弑父”主题的策略:以意识形态的匮乏来逐渐打碎意识形态整合文学艺术的坚冰。弑父主题还表现在对20世纪文学中理性主义衍生出的社会历史观的颠覆。苏童的叙事中的时间图式与理性主义的时间图式不同,体现了一种传统的时间观。这种时间讲述模式,消弭了时间的方向性和连续性,使时间呈现一种混沌、轮回、循环、重复的状态,从而否定了“发展”、“进步”对历史的可解释性。苏童对时间的非线性认识,叙述中对人事的轮回、循环的体验,打破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中权威话语关于时间的讲述模式,并进而颠覆了权威话语中所包含的社会历史观。苏童的历史性文学文本体现出对文学中权威的历史话语地颠覆。在他的历史性叙述中历史的真实性遭到质疑,这首先体现在对历史的主流存在的根本怀疑。苏童的历史性叙述中大量“我”的句式,使所讲述的历史成为一部以“我”为中心的新的历史,突出“我”强行介入历史<WP=5>的愿望,使历史成为融合了“我”的感受的历史。“我”的介入又使历史故事时序被切割成碎片,发生倒错和扭曲,使它们成为由叙事者缝缀而成的、主观性很强的历史性文本。历史的真实性和本质意义受到怀疑。不论是对释读唯一性的拆解,还是叙述者对历史时间的切割,这些都从各根本上瓦解和颠覆了传统历史小说“再现历史真实”,“反映历史真实和本质”的宏伟愿望。作者站在民间的立场,消解了“庙堂”整合历史、阐释历史的权威性。三、“弑父”:对当代文学中权威性的美学规范的颠覆苏童小说为当代中国文学创造出意象化的人物形象和阴郁、颓废的另类的审美形态,并构成对当代文学权威话语?
其他文献
<正>1.认真钻研教具教学的重难点及教法。备课时应明确哪些教学内容是学生不易通过课本或教师的口头讲解所能掌握的。确定之后,就应在这些知识内容上进行教学研究,明确教学方
期刊
创业可以优化配置资源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但是创业也是一项高风险的活动。当前对于创业风险的研究主要是从风险投资和创业活动的某种具体风险的视角展开的,研究对
瑞吉欧·艾米利亚位于意大利北部,是一座以其独特的幼儿教育闻名于世的小城。瑞吉欧的幼儿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吸收了大量优秀的教育理论,并结合意大利本土的文化传统,探索出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长期以来,耕地的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衡,土壤养分逐渐耗竭,物理性状恶化,土壤肥力退化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耕地数量的减少与人口的增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快速发展,软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软件也面临着非常多的威胁,这些都会给用户或
维吾尔服饰以其自身的多元性和独特性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反映着维吾尔人的宗教信仰,人生观点和道德标准。维吾尔服饰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创造和穿戴贯穿于维吾尔文化的整个发
会计盈余质量: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 作为会计信息的主要组成部分,会计盈余一直倍受股东、债权人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关注。然而,仅仅关注盈余的数量而忽视盈余的质量信息将严重削
唐太宗的政治思想影响深远,学术界曾给予了诸多关注。但学术界对唐太宗的治国思想特别是《贞观政要》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缺乏全面、系统的分析。本文力图对《贞观政要》中唐太
服务业的蓬勃发展是后工业化时代的显著特征。对于处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的我国来说,服务行业的兴起意义非常重大。而我国目前服务业整体发展滞后,服务企业普遍缺乏竞
伴随着学界文化研究热潮的兴起,节俗及节俗诗歌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以唐代节俗诗歌作为研究对象,作整体的研究。首先,注重文学与文化研究相结合,揭示了唐代节日活动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