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的感伤主义倾向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jh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韦涅季克特·瓦西里耶维奇·叶罗费耶夫(1938—1990),二十世纪苏联文学代表作家之一。其代表作《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被学界誉为俄罗斯后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长久以来,俄罗斯学者们对这部现代长诗的研究已不局限于后现代的框架,他们已经从语言、心理、社会学等多个角度研究了其与俄罗斯经典文学以及同世界文学之间的联系。  然而,国内学界对叶罗费耶夫及作品的译介仍十分有限,研究方向仍集中在后现代主义和宗教框架内进行,角度尚显单一。为更好的理解这部作品的文学内涵,多角度的诠释十分必要。研究作品的感伤主义倾向是本篇论文对该作品多义诠释的一次尝试,目的在于发掘作品中尚未受到重视的文学价值,丰富学界对于叶罗费耶夫创作的研究,引起学者对这一课题的重视。  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语及参考文献四部分组成。  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作家的生平,作品的创作背景,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以及该论文的选题动机和意义等。  正文第一章简要梳理了西欧感伤主义的发展情况,阐明感伤主义的概念,概括感伤主义的文学特点,并对俄罗斯感伤主义文学的发展和变迁做了一个简要介绍。  第二章中,本文通过对作家的笔记及其亲友回忆录的举证,揭示出叶罗菲耶夫世界观中的感伤性表达以及其在性格、品位等诸多方面体现出的感伤主义者的特点,从创作动机上为论证《从莫斯科到佩图什基》的感伤主义倾向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三章着眼于文本细读,文章从言语修辞、意向分析(体现感伤情调)、主人公形象分析(体现感伤主义价值观内涵)三个层面梳理出作品的感伤主义成分。  结语部分总结全文观点,明确论文的学术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是针对叙事学中的隐含作者概念,运用叙事学理论中不可靠叙述、思维风格、视角转换和文体学理论中多重象征意义、障眼法来分析美国自然主义小说中的两部小说文本《嘉
作为CATALOG在2014年重磅引入的设计师小众潮流品牌,Vinti Andrews绝对是颠覆性的造型选择!品牌是设计师Vinti Tan以及Paul Andrews联名打造的设计师先锋服饰品牌。2001年Vin
质检中心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立足大局,服务主业,认真开展以“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为主要内容的“四好”基层领导班子创建活动,为巩固保持共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媒介越来越多样化,如何在众多报刊中脱颖而出,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同时,在快节奏和信息爆炸的社会中,读者也希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我非常珍惜自己的无形资产,而且要努力使其增值。”这是我一个朋友最近对我说的一句交心的话。我觉得这话说得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是经济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制衣的关键即为构造。迪奥先生曾梦想成为一名建筑师,即使最后成为了一名时装设计师,他在设计服装时也一直将它们视作具有严密结构的织物“大厦”。其唯一的地基就是女性身体
“森林沙漠学派”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诞生于苏丹的诗歌流派,被认为是苏丹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现代化流派之一。其特点是将文化认同的理念融入到诗歌创作中,因而也被称为“文明诗
乔治·艾略特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女性小说家,《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她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虽然评论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理论分析该小说,但是极少数学者从小说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