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患者调节性T细胞、黏附细胞对HBV特异CTL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eih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乙型肝炎病毒是非直接致细胞病变、嗜肝性DNA病毒,可引起多种肝脏疾病。全世界慢性HBV感染者约有4亿人,每年有超过100万人死于HBV感染的相关疾病。目前一致认为,机体细胞免疫应答的程度,特别是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s,CTL)的功能,直接影响着感染的转归。慢性HBV感染者特异CTL细胞功能下降与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和黏附细胞(adherent cell,AC)有密切的关系,Treg是一类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T细胞亚群,在慢性感染性疾病中起着重要的免疫抑制作用。AC主要是一类具有抗原提呈作用的细胞,慢性HBV感染者伴有AC抗原提呈功能下降。目前认为Treg可能抑制了HBV特异CTL细胞的功能,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楚,因此探明慢性HBV感染者特异CTL细胞免疫调控机制,对于乙肝的治疗起着关键作用。本实验利用AC贴壁生长的特性及磁性细胞分离技术(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建立Treg、AC、CTL细胞相互作用的模型,以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一抗原肽四聚体(MHC-肽四聚体,Tetramer)流式细胞技术为核心的HBV特异CTL实验技术为基础,通过体外诱导刺激,探讨慢性HBV感染者Treg、AC对HBV特异CTL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为重新恢复HBV特异CTL细胞的功能,打破HBV感染免疫耐受状态,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并为寻求新的抗病毒治疗策略提供启发和借鉴。【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筛选2008年2月~2008年12月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门诊和住院HLA-A2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56例(因针对HBV核心抗原18-27表位的特异性CTL反应是受HLA-Ⅰ类分子限制的,所以筛选HLA-A2阳性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诊断符合2005年12月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同时以10例HLA-A2阳性的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结合临床资料分为A、B、C三组,具体分组情况如下:A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31例,男23例,女8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2.8±11.9岁。其中16例用于细胞刺激培养方法的建立,余15例用于细胞相互作用模型的建立。B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共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16~50岁,平均年龄40.6±9.4岁。其中13例用于细胞刺激培养方法的建立,余12例用于细胞相互作用模型的建立。C组:正常对照组,HLA-A2阳性的健康人10例,设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3~62岁,平均年龄40.4±12.1岁,用于细胞刺激培养方法的建立。2.实验方法(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分离空腹静脉采集全血标本,采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PBMC。(2) HLA分型技术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快速检测HLA-A2抗原分型。(3)细胞刺激培养方法的建立分离后的PBMC悬液加HBcAg、HBV core18-27抗原肽段在5%CO2、37℃湿润条件下培养2天,第三天以HBcAg、HBV core18-27抗原肽段、IL-2培养基换液,以后每两天按此培养基半量换液一次,第11天收集悬浮细胞,用4℃PBS缓冲液洗涤两遍,制成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检测。(4)细胞相互作用模型的建立首先采用MACS磁分选技术分离CD4+CD25+Treg细胞,再将不含有CD4+CD25+Treg的PBMC贴壁2h,吸取悬浮细胞(此即为无Treg、无AC的PBMC)并获得AC。Treg分成两份,AC分成两份,将无Treg、无AC的PBMC平均分成四份,加到上述的四份细胞中,这样就获得有Treg、有AC的PBMC(模式一,记为M1),无Treg、有AC的PBMC(模式二,记为M2),有Treg、无AC的PBMC(模式三,记为M3),无Treg、无AC的PBMC(模式四,记为M4),上述四种模式的PBMC分别加HBcAg、HBV core18-27特异肽段、IL-2共同刺激,在5%CO2、37℃湿润条件下培养11d后测定四聚体阳性(即CD8+Tetramer+)细胞频数。(5) Tetramer流式细胞技术测定PBMC中HBV特异CTL采用藻红蛋白(PE)标记的MHC-肽四聚体(Tetramer)和荧光色素(FITC)标记的anti-CD8+,通过双色标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针对HBV Core18-27表位的特异性CD8+T细胞,并以针对HCV C区178-187表位的Tetramer作为对照。计数50 000个CD8+细胞,同时计数CD8+和Tetramer+双阳性细胞为HBV特异性CD8+细胞,并以占总计数CD8+细胞的百分比表示。(6) HBV病毒学指标的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及抗HBc采用微粒子酶联免疫法(MEIA)检测;HBV-DNA定量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截止值为103拷贝/ml。(7)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定使用HITACHI 7600-11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8)数据的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中的相关方法。【结果】1.慢性乙肝患者组、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刺激前CD8+Tetramer+细胞频数均小于0.1%,刺激培养11d后,慢性乙肝患者组CD8+Tetramer+平均频数为0.99±0.44%,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组CD8+Tetramer+平均频数为0.88±0.42%,均较刺激前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1)。刺激培养后慢性乙肝患者组与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组CD8+Tetramer+频数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67)。健康对照组刺激后CD8+Tetramer+频数仍小于0.1%,与刺激前没有统计学差异。2.慢性乙肝患者组(A组)与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组(B组)Treg、AC、CTL细胞相互作用结果(1)有Treg、有AC时(M1),CD8+Tetramer+平均频数A组为0.40±0.17%,B组为0.36±0.21%;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无Treg、有AC时(M2),CD8+Tetramer+平均频数A组为0.69±0.28%,B组为0.73±0.37%;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有Treg、无AC时(M3),CD8+Tetramer+平均频数A组为1.31±0.51%,B组为1.38±0.47%;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无Treg、无AC时(M4),CD8+Tetramer+平均频数A组为1.75±0.64%,B组为1.72±0.55%;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不同模式间CD8+Tetramer+平均频数比较(1) M1、M2、M3均低于M4,有统计学意义(P<0.01);(2) M1、M2均低于M3,有统计学意义(P<0.01);(3) M1低于M2,有统计学意义(P<0.01);(4) M2低于M3,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采用IL-2、HBcAg、HBV core18-27抗原肽共同刺激培养,可以提高HBVcore18-27特异CTL细胞的数量。(2)刺激培养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与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组外周血抗原特异性CTL水平增殖无明显差异。(3)不管AC存在与否,Treg均可抑制CTL细胞的增殖(4)不管Treg存在与否,AC均可抑制CTL细胞的增殖。(5) Treg与AC同时存在时,其抑制CTL细胞增殖的能力大于它们单独作用。(6)在慢性乙肝中,AC抑制CTL细胞增殖的能力大于Treg。
其他文献
运用SPSS展开了河南省住宅商品房平均价格与宏观经济、供需关系之间的定性定量研究。通过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说明房地产开发企业国内贷款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
目的:总结国医大师郭诚杰教授临床应用黄芪的经验,以期对后习者有所裨益。方法:通过对郭老发表的论文、著作以及近年来诊治病例的整理,分析并总结出临床应用黄芪的经验。结果
提出了一种针对固定网络中移动对象的时空索引2DSTIH及其相应的时空查询算法.2DSTIH采用降低时空数据维度的思想,使用Hilbert曲线将移动对象的3维运动空间(x,y,t)转换为2维的运动空
油画作为西方绘画表现形式的主要绘画语言,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油画材料与技法既是情感表达的媒介与载体,更是艺术作品的价值所在。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更好地去掌握情感、材料
青光眼是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它属于眼科急症。目前,由于一些医生的责任心不强以及医院设施的不健全,会出现误诊现象。通过分析青光眼临床常见的误诊原因,从而可以使得医生能
自1975年中泰建交以来,中泰两国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不断加深,泰国国内的汉语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大。1981年第一批泰国留学生赴华求学,自此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汉语的泰国学生人
处置式是汉语语法体系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句式,使用频率很高。近年来,学术界较多的把注意力放在了唐宋处置式来源的研究上,而且相关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可是对唐宋以来尤其是
目的:合成并鉴别一种有机补铁剂。方法:采用水提醇沉的方法提取党参多糖,用苯酚-硫酸法测多糖含量。党参多糖和三氯化铁在碱性条件下合成党参多糖铁,并对其合成温度进行考查,
范围副词作为副词内部的一个特殊的小类,与其他副词相比有其特殊性,特别是有一些范围副词的用法比较丰富,在语法功能以及语义特征上也是比较复杂的一类。其修饰与总括限制的对象
现代汉语中,对于因果连词、因果复句的单项研究很多,但是还没有学者将因果范畴进行归纳、分析。本文作者在前人和时贤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标记的角度对因果范畴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