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粤汉铁路研究——以《申报》资料为主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7391555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粤汉铁路从1896年议修到1911年辛亥革命,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成为了清末社会政治经济的重大问题之一。《申报》对此进行了全过程的、较为详尽的报道与评论,成为粤汉铁路研究的宝贵资料。甲午战后,清政府及广大民众把兴修铁路作为抵制列强、振兴民族国家、寻求富强的途径,将粤汉铁路的修筑放到了重要的位置。筹建粤汉铁路的首要和中心问题是筹款。为迅速建成铁路,清政府与美国合兴公司签订了“粤汉铁路借款合同”。由于没有区分清楚“洋债”与“洋股”的概念,以铁路作抵押,忽视了对铁路管理权、收益权等利权的保护,这个合同的签订导致了中国利权的丧失。数年后,为了保护铁路利权,清政府和广大民众强烈要求废除粤汉铁路借款合同。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利权与举借外债之间形成直接关系,在人们的观念里面逐渐形成了举借外债就是出卖国家利权,反对借债就是爱国,就是保卫国家利权的简单思维,从而开始走向了经济上的“文明排外”。在社会舆论的推动下,清政府利用民情将粤汉铁路“赎回”,由三省“自办”,广东采取商办,湖南采取官督商办,湖北采取官办。由于三省办路进展缓慢,特别是湖南、湖北筹款困难,清政府又重新将目光转向举借外债。1909年,张之洞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商定借款。而此时的社会舆论,将斗争目标直接指向举借外债,并形成了大规模的拒债风暴,“文明排外”思想盛极一时。清政府不顾社会舆论,强力推出“铁路国有”的政策,使得广大民众反对举借外债的运动更加激烈。保路运动一发不可收拾,革命遂得以成功,清朝覆灭。粤汉铁路修筑的曲折历程,一方面暴露出清廷的失策,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粤汉铁路“赎回自办”后民众表现出的“文明排外”思想趋向。这种经济上的“文明排外”是一种不理智的爱国主义的表现。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种思想弊大于利。在近代中国资金、技术力量匮乏及管理经验缺乏的情况下,要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铁路修造一类大型事业困难重重。在中国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必须排除盲目排外,尽可能地利用发达国家的富余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才有可能较快的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其他文献
期刊
认真研究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史,我们能清晰地看出宋乃至宋以前,写实主义的表达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手法。中国古代的画家们一直强调以眼观心察为主要手段,“师法造化”、“应
期刊
毕业集体照、剪刀手合影,这些无趣的合影已经不能表达旅行中小伙伴们的欢乐情绪了,怎么办呢?难道没办法留下集体的回忆吗?其实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摄影的基本技法来留住
期刊
期刊
分析了俄罗斯货车转向架运用中发生故障的原因,指出通过改进转向架部件的炼钢工艺和铸造工艺,可提高其运用可靠性。 The reasons for the failure of the Russian truck bog
介绍了日本日立公司为英国制造新一代城际客运列车的主要技术特点,以及这些列车在英国的运营区域。 Introduced the main technical features of Japan’s Hitachi Company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