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颌关节影像特征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ownLoad0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颞颌关节影像学研究,是近30年来颞颌关节领域中研究最活跃的内容之一,在研究手段上先后有经颅侧位(薛氏位)片、侧位体层摄影片、关节造影、CT、MRI等研究报道,并在关于髁突位置、盘突关系、退行性关节病(骨质改变)等方面进行了多方研究报道。在早期的研究中提出了髁突移位、关节盘移位等颞颌关节紊乱症的病理机制理论,并应用于临床,指导诊断和治疗。但是应用该理论对于关节盘复位手术等相应治疗的效果并不是十分满意。 颞颌关节的形态很不规则,不仅存在三维方向上的不同倾斜角度,而且无论是形态、大小还是倾斜角度,均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目前临床采用的影像检查多是二维影像,由于颞颌关节位于颅底,投照时需要避开许多结构底干扰,这就给颞颌关节影像的间隙测量、盘突位置关系变化等的影像诊断带来很大困难。临床常用的影像诊断方法和诊断指标具有怎样的诊断价值?颞颌关节影像特征的临床意义为何?这是目前研究中急需明确的问题。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分以下三部分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首先对18具颅骨作了X线侧位体层摄影片影像特征与骨骼解剖特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X线显示的关节前后间隙不能真实反映解剖学间隙大小,但髁突前后径、内外径可反应髁突的大小和形态,所以X线侧位体层摄影片显示的髁突形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其次,以缺牙患者为受试对象,研究临床上以颞颌关节紊乱症症状为主述前来就诊者(TMD患者)、以缺牙要求修复为主述,但经临床检查,有颞 第四军医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颌关节紊乱症阳性体征者(TMD亚临床患者)和以缺牙要求修复为主述,但 经临床检查,未见颠颌关节紊乱症阳性体征者(单纯修复组),三组之间躲突 形态及骨质改变的阳性率分布情况,发现双侧踝突形态对称性及躲突骨质改 变情况与 TMD临床症状无明显关系,与咬合异常及年龄也无明显关关,但 与缺牙数有关,缺牙对数多者,出现躲突形态及骨质改变变化的概率便高。 而临床症状主要与咬合干扰有关,咬合干扰阳性者,其出现额颌关节紊乱症 的比例较高。 第三,采用磁共振研究手段,对9名无症状者作了双侧颖颌关节MAI检 查,结果表明,在斜矢状位,肢突在关节窝中的位置,盘突关系以及关节盘 断面形态,各层面显示结果并不一致,因此以其作为诊断指标时须综合考虑。 而且还发现,闭口位和开口位时关节盘的形态、大小不一致,开口位时关节 盘断面面积明显增大,说明闭口咬合时关节盘受到的压力程度较大,关节盘 承受着咬合负荷,可能是额颌关节改建的重要刺激因素。 结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胜突位置、盘突关系等颗颌关节影像诊断指标, 以及骰突形态对称性和骨质改变,对诊断额领关节紊乱症的价值尚待探讨。 以临床表现为主要诊断依据的额颌关节紊乱症,主要与咬合干扰有关,而与 上述额颌关节影像检查结果未见明显相关关系。
其他文献
初出茅庐,没有专业经验,没有客户案源,因而彷徨、泄气,或悲观绝望,或中途退出律师业,这些都是我们大部分年轻律师的弊病,怎样克服这一弊病,使我们年轻的律师茁壮、健康的成长
<正>一、人才共享机制的理论内涵人才共享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或人才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理论意义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学术界还就人才共享的形式进行了归纳,比如,有
会议
目的:探讨止癜汤治疗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12例。对照组采用强的松治疗,治疗组用止癜汤加强的松治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也受到影响,我国现阶段的信息技术名列世界前茅,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进入人们的生产活动中,给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我国现阶段信息技术发达
通过比较、分析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编委审校的英文摘要,总结出我们在编校科技论文英文摘要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提高英文摘要编校水平的建议。
目的:研究电针对帕金森模型小鼠黑质致密部突触多巴胺影响的调节作用。 方法:以MPTP诱导的PD模型小鼠作为研究对象,电针“合谷”、“太冲”四关穴,每日1次,7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
原发性痛经是少女月经初潮后即有的痛经,以经前及经期发作为多。采用穴位注射结合热敏灸法治疗可以迅速激发经气,疏经活血,止痛快,且副作用少,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睦,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诚信,是一种代代相传的经验法则,是现代社会中每一个成员都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和社会义务。诚信不仅仅是道德范畴而且是法制
技术分析作为证券市场中一种分析手段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形态学属于技术分析中的一种。个股K线的波动,如上升趋势、下跌趋势、横盘、箱体波动等表现属于一种形态表现。每一
期刊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救助需在尊重自身制度规律前提下更好凸显人性尊严与权利保护。对此,公众参与不仅发挥着改进社会救助机制、提升制度运行效能与规范性的工具功能,还起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