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对地毫米波通信传播损耗预测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somen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第五代(The Fifth Generation, 5G)移动通信的需求,频谱资源短缺成为主要挑战之一。空地毫米波(Millimeter Wave, MmWave)通信结合了毫米波技术和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技术的优点,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重视。毫米波经历严重的传播损耗,无人机通信场景复杂多变,对空地毫米波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论文全面考虑室外、穿透、室内损耗和天气因素,提出了一种复合传播损耗模型和一种LoS概率改进模型,对室外传播损耗进行统计平均;研究分析了天气损耗中的雨衰和大气吸收损,复现了雨衰模型;针对不同场景,利用确定性建模法中的射线跟踪法复现传播损耗,并与论文预测模型对比。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研究了电波传播机制,分析了几种典型的传播损耗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综合考虑室外、穿透、室内损耗和雨衰等影响因素,提出一种无人机对地复合损耗预测模型。针对不同楼房密度和高度的城市、郊区和乡村等场景,提出了LoS概率改进模型,结合空中基站高度计算视距路径概率。仿真结果表明,农村场景由于楼房密度和高度较小,LoS 概率大于城市场景且随路径变化缓慢,城市场景则相反,导致城市LoS概率较小且随通信距离的增大快速下降。通信距离对损耗的影响大于UAV高度,且当UAV高度增加时对损耗的影响较小。
  (2)研究了雨衰、沙尘、冰雹、氧气吸收损耗和水汽吸收损耗,仿真复现了ITU-R雨衰模型下雨衰值随频率、路径仰角和降雨率等因素的变化,研究分析了降雨时空地信道的路径缩短因子模型、热带地区雨滴尺寸对毫米波传播损耗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常用毫米波频段,雨衰随频率或降雨率的增加而显著增大,且通信链路穿过雨区的部分较为倾斜时毫米波衰减严重。降雨量较大的热带地区,雨滴尺寸与降雨率呈正相关。对氧气吸收损耗系数的插值结果表明,特定范围内的毫米波在远距离通信时会受到较严重的氧气吸收损耗。
  (3)简化并复现了室内、城市和校园等复杂三维场景,包括地形重构和障碍物重构。研究了传播损耗、功率覆盖、功率时延谱、时延扩展和角度扩展等参数计算方法。仿真分析了室内场景射线路径和功率时延谱;城市场景下 UAV 信道的传播路径、功率延迟分布和功率覆盖情况;校园场景UAV毫米波信道的传播损耗特性。在校园场景下,针对UAV基站不同通信距离和高度,比较分析了论文预测结果与射线跟踪预测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论文统计预测结果与特定场景下射线跟踪计算结果基本符合,可以用于不同场景空中基站对地毫米波传播损耗的预测。
其他文献
基于无人机灵活机动、低成本以及小型化的优势,利用无人机群的协同合作完成相对复杂的任务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研究了无人机在执行定位或监视多目标时的航迹规划问题。由于无人机的机载能量有限,其能耗达上限时,无人机退出任务从而造成无人机群协同任务的失败,因此规划无人机群的航迹必须考虑群内能耗均衡的问题。本文将能耗均衡定义为最小化耗能最大的无人机的能耗,在多目标定位与监测等不同的任务场景下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学位
视频合成孔径雷达(视频SAR)以动态的方式再现场景信息,能够对热点区域持续监测,在实时探测、跟踪运动目标等任务中具有极大优势,其成像和相关应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民用价值,是当前SAR领域的前沿课题。视频SAR应用的基础是实现高分辨率实时成像,这对所用算法处理精度和速度的要求较高。视频SAR图像区别于传统SAR图像,具有动态散射信息,这为SAR动目标检测提供了新途径。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对视频SA
学位
信号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作为阵列信号处理的重要分支,被广泛应用于雷达,声纳,无线通信,地质勘探等领域。近年来,围绕提高估计精度、抗噪声干扰性能和计算效率等研究目标,DOA估计取得了很多重要进展。然而,经典子空间类算法在小快拍,信源数目未知,信源相干等复杂环境下,性能急剧下降;基于离散网格划分的稀疏类算法会导致基不匹配问题,其估计精度与运算复杂度之间存在不
学位
相控阵雷达(Phased-Array Radar,PAR)拥有极佳的波束灵活性,可以根据任务需求快速调整波束指向和驻留时间,这使得PAR能够敏捷、自适应地定位目标和控制各目标的照射时长,因此非常适用于不同应用背景下的目标跟踪任务。然而现代战场电磁环境复杂多变,以压制和欺骗为主的各类干扰样式不断涌现,使得PAR生存环境日趋恶劣,也给目标跟踪任务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如何有效分配PAR有限的资源,实时应
学位
信息理论已广泛应用于雷达信号处理中,特别是互信息和相对熵,已成为自适应雷达波形设计算法的核心。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目前已见单独描述距离信息和幅度信息的研究工作,但未形成统一理论体系。本文将多目标雷达探测系统和香农信息论相结合,主要研究了多目标探测系统的信息量及其在雷达目标探测中的应用。建立了多目标探测信息的理论模型,针对恒模散射目标和复高斯散射目标两种情形,围绕目标的距离信息和散射信
第五代移动通信时代已经悄然临近,海量的设备接入,十倍于4G时代的峰值速率的要求给现有的通信系统带来了更高的挑战,随之而来的频谱资源稀缺与能耗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大规模MIMO技术凭借其高频谱效率,高能效与低功耗的优点,获得了学术界与工业界的一致认可,成为5G系统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同时,自适应调制方案可以有效地提升系统频谱效率,自提出以来就备受关注,在前几代移动通信中被广泛应用,历久弥新。而跨层设计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由于其全天时全天候工作的特性,在军事、民用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SAR相干成像的机理使得SAR图像的表现异于光学图像,解译更加困难。近年来深度学习的普及和推广为SAR图像目标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但由于SAR图像的获取成本高,与基于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对训练样本的数量需求矛盾突出,且深度学习网络规模大,硬件资源消耗多。研究
学位
无人飞机是一种侦测范围较广、机动灵活的空中移动设备,可搭载各类传感器如摄像机、雷达等,实现对地目标的实时监测。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已被应用到各个领域。无人机拍摄的视频图像背景复杂多样,行人目标占比较小,传统视角下的人体姿态估计在无人机的场景下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基于深度学习,本文首先以人体作为检测对象,针对无人机视频图像中的行人目标对one-stage检测算法进行改进,提高无人机
学位
空间调制(Spatial Modulation,SM)能避免信道间干扰和天线间同步,提升系统能量效率,是无线通信系统中富有前景的信号传输方案之一。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通过在基站端配置大规模天线阵列,能实现巨大的复用增益和分集增益,极大地提升系统容量。将大规模MIMO和SM相结合,能显著提升SM系统的频谱利用率和传输可靠性。
学位
面对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和急剧增长的无线数据接入,诸如无人机机群等具有高度动态特性的动态系统,因其部署灵活、高移动、低成本等特性,将在未来无线通信网络发展中扮演重要作用。动态系统中无线通信节点通常具有传输数据量大、对时延敏感等特点。然而现有无线资源分配多基于固定划分的分配机制,频谱效率低下,不能满足动态系统高速率、低延时的应用需求;国内外学术界已有一些动态分配无线资源的算法研究,然而这些算法存在收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