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主要沉水植物生物炭的制备及对水中Cu2+和草甘膦的吸附性能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w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沉水植物为水体中初级生产者,在水体物质循环及非生物和生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常被用来修复富营养化水体,长期维持水体清澈和生态平衡。但沉水植物的生长具有季节性,生物量过大、秋冬自然死亡可能释放营养盐,造成二次污染,需要采用收割法对其生长进行管理。工业、农业发展使得水体中草甘膦、铜污染增多,高浓度的污染会抑制沉水植物生长,影响修复效果。为了提高沉水植物废弃物资源化程度,并去除沉水植物生长胁迫因素:草甘膦和铜。本文使用生长茂盛期收割的三种沉水植物植株为原料,分别在250℃、350℃、450℃高温下炭化2h,制得9种沉水植物基生物炭,表征并测量基本性质。选取KC350、YL250和HW450吸附水体中单一草甘膦或铜污染,研究各实验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使用吸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曲线拟合两污染物的吸附过程。探究复合污染水体中草甘膦和铜相互影响规律,用响应面法优化HW450对草甘膦和铜复合污染最优吸附条件。以下是本文主要研究结果:(1)9种沉水植物基生物炭的产率为35.11%-61.74%,p H为7.52-10.84,热解温度升高使得相同基质的生物炭产率降低,碱性增强;吸附碘值为423.39-607.49mg·g-1,比表面积为93.68-135.32 m2·g-1,其中HW450的吸附碘值及比表面积均大于其它8种生物炭;扫描电镜显示苦草基生物炭、伊乐藻基生物炭及HW250为蜂窝状孔结构,HW350、HW450为纤维状结构;热重分析显示炭化过程均可分成三个阶段:脱水—热解—固碳;红外光谱显示生物炭含有烯烃、炔烃、烷烃、含氧官能团,炭化温度升高,生物炭部分化学键消失或偏移。(2)铜和草甘膦的去除率随吸附时间的增速由快到慢,48小时后基本达到平衡;在生物炭吸附饱和范围内,去除率随溶液浓度增加而增加,三种沉水植物基生物炭对Cu2+的最大吸附量为86.347-113.686 mg/g,对草甘膦的最大吸附量为51.624-77.768 mg/g;在适合p H范围内,草甘膦和铜的去除率随p H先增后减,铜比草甘膦变化显著,除KC350吸附铜在p H=4去除率最大,其他五组实验均在p H=5时达到最大去除效果;生物炭投加量增加,能提高草甘膦和铜的去除率,平衡后铜的去除率接近100%,HW350、YL250、HW450对草甘膦的去除率分别为75.6%、76.5%、90.4%。除了HW450吸附Cu2+符合准一级方程,其他均符合准二级方程;三种生物炭对草甘膦和铜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方程。综合六组吸附实验,三种生物炭的吸附性能表现为:HW450>YL250>KC350;对草甘膦和铜单一污染去除效果为:Cu2+>草甘膦。(3)铜能促进生物炭HW450吸附草甘膦污染,浓度越高,促进效果越显著。高浓度的草甘膦能抑制低浓度Cu2+的吸附,高浓度的Cu2+去除率受草甘膦浓度的影响较小。p H、HW450投加量、Cu2+浓度对生物炭吸附草甘膦和铜复合污染的交叉响应排序为:HW450投加量>Cu2+浓度>p H值。在p H=5.21,HW450投加量=0.06g,Cu2+浓度=27.32mg/L的条件下,能得到复合污染最优吸附效果:草甘膦去除率为97.44%,Cu2+为100%。
其他文献
背景和目的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是门静脉系统压力持续升高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常继发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比如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等。食管
为进一步提高井场自动化的程度,加强HSE管理,防止钻井液在接单根时从管柱内溅出,钻井公司开始使用钻井液防喷装置。但是钻井液防喷装置由于钻井液的冲蚀磨损,连续工作36小时
"利害关系标准"模糊性与司法确定性之间的矛盾,是中国行政诉讼引入保护规范理论并进行中国式表述的现实需求,刘广明案的裁判即为一种探索和尝试。该案将保护规范理论中国化并
<正>前言随着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北部湾正风生水起,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处在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珠三
会议
<正>~~
会议
马克思从个体与共同体的辩证关系视角论述了共同体思想的唯物史观基础。这种基础表现为现实生活的生产与再生产是个体与共同体关系产生的起点,个体通过物质生产(主要是生产力
使用微波螺杆移动床中试设备热解制备不同温度下的污泥-秸秆混合基(混合比不同)生物炭,并使用膨润土和磷酸钾进行共热解改性,对改性前后生物炭进行FTIR、SEM、XRD等测试,得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引发的能源紧张问题,微网分布式发电成为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因此储能系统受到广泛研究人员的关注。其中,储能逆变器是微网储能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实现能量双向流动的关键。而储能逆变器的稳定运行需要采用合理的控制策略,所以储能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微网储能逆变器的研究背景及意义,阐述了储能逆变器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然后介绍了储能逆变器的能量双向流动原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地方炼油企业(简称地炼企业)受产能整合、能源消耗“双控”指标及清洁生产等多方面的因素,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目前石化行业
传统能源对环境的影响已不容忽视,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呈现出逐步替代传统能源的趋势。近年来,随着光伏发电的普及,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地域逐渐由西部向中东部过渡。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