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截污工程对湖区水质改善的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_hua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污水排放量迅速增加,大量城市污水直接排入湖泊水体,使其受到严重污染。南湖是一个较大的封闭性内陆湖泊,由于污水的长期排入,湖泊的水体自净功能已基本丧失。为了改善南湖水体的水质状况,有必要对南湖周边排污口现状及水体中水质变化规律进行深入研究。   南湖周边排污口的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南湖共有43个排污口,每天向南湖中排放的污水量约有16.4万吨,其中排入小南湖中的污水约有15万吨/天,直接排入大南湖中的污水约有1.4万吨/天。南湖周边的大多数排污口排放污水的水质特性与武汉市城市污水的水质特性相似,有机物浓度很低。其CODCr、TN、TP浓度均较高,对南湖的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南湖周边排污口排放的污水是南湖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   本研究的第一部分是对南湖目前水体水质的污染状况、南湖周边排污口的排污状况、排污流量、排污的水质进行调查和监测。得到通过排污口向南湖排放的污水量及污染物负荷,对南湖的点源污染进行定量分析,为南湖的截污及截污后的综合治理提供前期研究。分析污染物在排污口的自净规律,建立排污口附近水域的水质模型,模拟计算排污口附近水域污染物浓度场分布,为分析整个南湖的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提供理论基础。龙王咀污水厂排污口是南湖排污量较大的排污口,每天超过15万吨。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分为可沉降污染物与不可沉降污染物两部分,其中可沉降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自净主要依靠沉淀,不可沉降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自净主要依靠平流扩散稀释和紊流扩散稀释,可沉降污染物与不可沉降污染物进入湖泊水体中,最后与湖泊水体完全混合。由排污口附近水域的水质监测数据可推求得到CODCr、TN、TP综合自净系数分别为:362.88d-1、362.88d-1、152.91d-1。   本研究的第二部分关注南湖截污工程对湖区水质改善,主要考虑不同污染源对南湖水质的影响。在南湖周围已经建立了污水收集系统,同时还建立了龙王嘴污水处理厂和荣军泵站。这些都对南湖周围排污口的截污状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解截污对南湖水体水质的改善情况,对南湖的自净容量现状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要实现对水体自净容量的准确分析,首先要建立污染物与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分析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根据对南湖水体和周边环境的调查,建立了南湖水体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   根据南湖水体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将污染物在南湖水体中的迁移转化分为点源(排污口)、面源(大气降雨、降尘)、内源(底泥释放)、渔业养殖、调蓄和水体自净等六个方面。南湖水体中的KC,KN和KP自净系数分别为0.0245 d-1,0.0132d-1,0.0754d-1   然而,随着南湖周边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该区域的排水现状和南湖本身都不断发生变化,整个南湖地区的排水规划也在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南湖的截污工作迫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的高层建筑涌现,深基坑工程也不断增加,近几年来软岩工程正面临着从浅基坑的小变形岩土工程向深基坑工程的大变形岩土工程发展,因此根据变形对基坑工
钢结构以其良好的延性性能被认为具有优异的抗震能力。但在历次地震中,钢结构建筑多在梁柱节点处发生局部脆性破坏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学者提出了新型延性节点的设计方法,
信息融合是适应现代战争需要并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发展而兴起的多源信息处理技术,在目标识别、战场监视、战略预警、态势评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单源数据相比,信息融合可
学位
有关地震地面运动强度表征参数(IM)的研究从单个标量发展到向量表征,从普通地震动记录发展到速度脉冲型地震动记录,分析对象从单自由(SDOF)体系发展到多自由(MDOF)体系。国外
在砖墙中设置了圈梁、构造柱,不仅改善了墙体的抗震性能同时也提高了墙体的承载能力。这种加密了构造柱的墙体在现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1]中称为“组合墙”。
岩体中的爆破引发的安全问题是工程爆破中一个主要关心的问题。准确的预测节理岩体中爆炸应力波的传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这有助于解决岩体动力学和防护工程的问题。现有
工具式组合木梁系采用黑龙江经济林中的小圆木制成,具有绿色环保及可重复利用的特点,符合建筑施工节能、降耗减排的要求。工具式组合木梁属于新型建筑模板结构构件,可以在实现大
近年来,FRP材料的出现为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香港理工大学的滕锦光教授提出了一种新型组合构件,即FRP-混凝土-钢管组合柱(FRP-Concrete-Steel Double-Sk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