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冠攀雀(Remiz coronatus)繁殖生态与种群分布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dhy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冠攀雀(Remiz coronatus)属于雀形目、攀雀科、攀雀属。又名白顶攀雀,体形纤小,善攀援,繁殖于水域附近的森林与灌丛中。白冠攀雀的繁殖习性和资源状况见于地方性鸟类著作,国内外的研究不够深入。笔者于2008-2009年对其繁殖生态与种群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捕捉并环志白冠攀雀34只(22♂,12♀)。经测量,雌鸟体型略大于雄鸟,体重也明显重于雄鸟。平均体重8.11g。白冠攀雀婚配制度为混合制。巢呈囊袋状。共发现巢135个,39.3%的巢被利用。营巢始于5月上旬,6月达到高峰,7月上旬结束。营巢过程可分为6个阶段,整个过程7-8 d即可完成。白冠攀雀有集群营巢倾向。巢间距离最近仅3 m。弃巢的因素比较复杂,主要取决于不同寻常的繁殖系统,也可能与捕捉和人为干扰有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白冠攀雀巢址选择的主要因素有4个,依次为:郁闭度因素、营巢树种因素、方位因素、食物与巢材因素。营巢以柳树为主,占68.9%。营巢于乔木的中下部(约1/3处),约70%的巢离河边不足30 m。窝卵数4-8枚,平均4.8±2.1枚(n=27)。平均卵重0.94±0.07 g。白冠攀雀孵卵期约为15 d,育雏期约为20 d。孵卵、育雏行为特殊,方式多样。包括雄鸟单独照顾、雌鸟单独照顾、双亲共同照顾。阿勒泰地区和伊犁河流域是白冠攀雀的主要繁殖区,迁徙经过奇台、石河子、克拉玛依等地,越冬于莎车、巴楚、喀什等地。克兰河(北屯段)种群密度与巢密度最大,分别为30.6只/km2、24.9个/km2,布尔根河(河狸保护区)种群密度最小,为8.0只/km2,乌伦古河(冬特段)巢密度最小,为5.4个/km2。
其他文献
随着肿瘤认识的不断深入,肿瘤外科学、肿瘤放射治疗学、肿瘤化学治疗学构成了现代肿瘤治疗学的三大支柱,而放射治疗学的研究对于肿瘤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对HeLa进
期刊
期刊
随着无人机平台的飞速发展,无人机遥感技术已从研究阶段过渡到实用化阶段,短短几十年,从最初的战场侦察、早期预警等军事应用扩展到资源探测、气象观测及处理突发事件等诸多
期刊
期刊
期刊
压缩感知通过设计行之有效的采样/测量方式,将潜藏在稀疏信号中的有用信息浓缩到极少数采样中,可减少测量和数据传输量,实现稀疏信号的有效测量和高质量的目标重建,在天文、
学位
期刊
外来入侵植物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威胁入侵地物种多样性。植物对昆虫取食的耐受性是外来植物成功入侵的重要机制,是外来植物生物防治失败的重要原因,然而目前尚未得到广泛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