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徐景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研究及孙宏文教授用药规律探析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sby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查找阅读有关徐景藩教授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书籍及文献,对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同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孙宏文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医案处方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探讨孙宏文教授对徐景藩教授临床经验的传承与创新,期望达到可供临床借鉴的目的。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徐景藩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文献,以及阅读《徐景藩脾胃病临证经验集萃》、《国医大师徐景藩临证百案按》、《国医大师徐景藩临证医案精华》等书籍,总结徐景藩教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疗经验。收集2018年08月至2021年08月由孙宏文教授诊治的符合诊断、纳入、排除标准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初诊医案,规范化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相应模块,通过平台的数据分析系统统计中医证型、各证型常用方剂、处方中各中药的使用次数及常用剂量、性味、归经等及挖掘组方的规律、新方组合,得到药物组合及效方-参莪防变汤的网络分布图,后进一步通过SPSS26.0软件统计收集的效方治疗前后胃镜病理结果以评估效方的疗效。基于得出的数据分析结果及结合自身理解,分析和阐释孙宏文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结果:1.徐景藩教授予调中理气、疏肝和胃、养阴益胃分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三型—中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并认为湿邪、血瘀是主要兼证,关于祛湿,一则强调化湿与理气并重,二则强调各化湿之法(芳香化湿、健脾化湿、解表化湿、宣肺化湿、祛风胜湿)随证选用;关于祛瘀,中虚气滞证因虚寒易内生,活血化瘀药宜甘温,肝胃不和证因气机郁滞,化瘀必兼行气,胃阴不足证因易生虚热,活血化瘀药宜甘凉。2.本次研究筛选出孙宏文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处方291个,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如下:(1)单一证型及证型组合统计:单一证型排序由高到低是脾虚湿阻证(43.79%)、肝胃不和证(34.91%)、寒热错杂证(7.69%)、痰阻气滞证(5.92%)、脾胃湿热证(5.92%)、胃阴不足证(1.78%)。脾虚湿阻证+肝胃不和证以61.36%位居证型组合首位。(2)各证型常用方统计:脾虚湿阻证:六君子汤类(65.56%)、平胃散类(8.89%)、理中丸(6.67%)、五苓散(6.67%)、黄芪建中汤(5.56%)、补中益气汤(3.33%)、升阳益胃汤(2.22%)、资生丸(1.11%);肝胃不和证:小柴胡汤类(44.93%)、柴胡疏肝散(18.84%)、左金丸(8.7%)、化肝煎(7.25%)、温胆汤类(7.25%)、越鞠丸(5.8%)、四逆散(4.43%)、金铃子散(2.9%);寒热错杂证:半夏泻心汤(84.62%)、乌梅丸(15.38%);痰阻气滞证:旋覆代赭汤(50%)、半夏厚朴汤(50%);脾胃湿热证:三仁汤(80%)、甘露消毒丹(10%)枳实导滞丸(10%);主观总结胃阴不足证:益胃汤、沙参麦冬汤、麦门冬汤。(3)整体用药统计:纳入291个处方,中药173味,列出使用频次≥13次的前15位中药及其常用量:延胡索(10~15g)、陈皮(6~10g)、姜半夏(10~15g)、茯神(15g)、白芷(10g)、苍术(10~15g)、枳壳(10~15g)、莪术(6~10g)、厚朴(10~20g)、太子参(10~15g)、瓦楞子(30g)、党参(10~15g)、白术(10~30g)、黄芩(6~10g)、薏苡仁(15g)。其中温性药占比最高,为53.71%;药味以苦、辛、甘味为主,总占比89.14%;多归脾、肺、胃、肝、心经,总占比81.07%。(4)整体组方规律:通过关联规则得到药物组合:延胡索、白芷,姜半夏、陈皮,姜半夏、茯神,姜半夏、黄芩,瓦楞子、陈皮等;得到效方-参莪防变汤药物组成:党参或太子参、白术或苍术、莪术、薏苡仁、仙鹤草、半枝莲、甘草;通过熵聚类分析得到10个新处方:降香、紫苏梗、六神曲、旋覆花、柿蒂,海螵蛸、瓦楞子、延胡索、草果,海螵蛸、苍术、草果、白术,枳壳、乌药、干姜、草果、炮姜,莪术、姜半夏、白术、滑石,合欢皮、酸枣仁、红景天、百合,茯神、紫贝齿、茯苓、龙齿、浙贝母等。3.效方疗效评估:效方对改善胃黏膜萎缩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改善肠化或不典型增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徐景藩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对于中虚气滞证,强调恢复脾胃正常的升降功能,以通补为要;肝胃不和证,关键是要调畅气机;胃阴不足证,甘凉养阴,酸甘化阴,但防滞胃;中焦湿阻,温化、清化、淡渗是总法;瘀滞胃脘,中虚气滞证、胃阴不足证兼血瘀,选药宜能补能消,肝胃不和证兼血瘀,血中气药宜选用。2.孙宏文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一方面是辨证施治,另一方面是以效方-参莪防变汤为临证规律性基础组方。并认为脾胃虚弱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之基,而痰湿及血瘀是病程中常见的病理产物,且痰湿和血瘀易于化热,临证以“补益脾胃”“除痰化湿”“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疏肝理气”为治疗大法,用药平调寒热、标本同治、气血兼顾。其处方思路与徐景藩教授一脉相通且有所创新。
其他文献
基于2008—2021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告中有关核桃属新品种权的资料信息,统计并整理了我国核桃属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和授权数据,从申请授权数量、申请主体、授权核桃新品种原产地、授权品种分类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核桃新品种权保护中的问题,并对我国核桃新品种保护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探讨谢晶日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CAG伴IM)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筛选出2020年01月-2022年01月就诊于谢晶日教授门诊且确诊为CAG伴IM的病例,提取并规范首诊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频次统计分析、组方规律分析以及新方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探讨谢师治疗本病的用药经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6首处方,包含104味中药,药性以温性、寒性为主,
城市空间治理作为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既要解决过去快速城市化所导致的城市文化缺位、公共设施布局不均、文化活动品质参差不齐等一系列问题,又要符合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新要求。当前,空间治理问题在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中日益凸显,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治理对城市空间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构建作用,通过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文化记忆传达、文化价值导向、文化活动参与三个维度建立精细化治理模式。基于此,要以丰富场所营建的形式表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中药专利复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及配伍规律。[方法]使用中国知网专利数据库检索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专利复方,建立Excel数据表对数据进行筛选处理,应用数据挖掘软件进行频次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筛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专利复方296个,药物四气以温、平为主,五味以甘、苦为主,归经以脾、胃经为主。频次较高的前10位中药分别为甘草、白术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1.5软件,整理总结陈永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特色。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陈永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医案处方,采用频次、关联及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处方206首,中药232味,性味以温平寒、甘苦辛为多,归经以脾胃肺肝为主;功效统计显示,常见治法为清热解毒、燥湿化痰、疏肝和胃、补脾益气;高频药物有甘草、陈皮、大枣、白术、半夏、白芍、玫瑰
1999—2021年,我国发布施行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19批484个属或种,其中农业农村部发布施行11批191个属或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施行8批293个属或种。初步统计,48个属或种出现完全相同或高度相似,严重影响保护名录的严谨性,提出以处于植物品种权保护核心地位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全面修订为契机,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同协商DUS测试指南研制中长期规划,有计划分批次推进DUS测试指
目的:总结冷炎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用药规律与核心中药,并对核心中药治疗CAG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冷炎教授门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病例,建立数据库。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整理分析病例的基本信息,总结用药规律及核心中药。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在TCMSP数
目的:通过专利分析,挖掘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药复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库中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专利复方数据,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统计药物使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构建复杂网络等。结果:纳入专利复方189条,高频药物有白术、甘草等。药性以温、寒、平居多,药味以苦、甘、辛多见,归经以脾、胃、肝经为主。最常用对药为“白术-茯苓”;最常用角药为“延胡索-白术-白芍”;高置信度关联规则有“甘
研究背景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作为肠型胃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胃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胃癌发生风险。因此对CAG患者进行尽早干预成为胃癌二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延缓甚至逆转CAG向胃癌方向转化成为困扰研究者的难题。现代医学治疗CAG目前尚缺乏系统性的治疗方案和靶点药物,而中医药治疗CAG具有个性化治疗、标本兼治、毒副作用小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为脾胃科常见病,症状多变,有明显季节反复性,迁延难愈。刘启泉教授在CAG论治中发现,既要抓主病机,又要兼顾四时在CAG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调和胃气基础之上,春时疏风解表、柔肝以和胃,夏时泄热祛湿、清心以安胃,秋时补阴润燥、养肺以滋胃,冬时助阳益气、补肾以暖胃,在临证遣方用药中基于四时用药理论论治CAG可达到用药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