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差异的诗意书写——埃莱娜·西苏“女性书写”理论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家、(剧)作家、“诗人思想家”、“新法国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埃莱娜·西苏被誉为“仍然健在的、最受人尊敬的、最杰出的知识分子之一”。其“女性书写”理论是被学界讨论最多,但也是被误读误用最多的理论,虽曾颇具争议但至今仍对西方女性主义思想具有深远影响。西苏通过“女性书写”构想了一种超越父权制话语模式的全新书写形式,旨在颠覆西方形而上学等级化了的二元对立,摒弃西方传统思维中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式,用一种“能够动摇现存意识形式及其知觉和表述模式的方法接纳他者”,为他者开辟可以产生各种可能性的空间。“女性书写”从心理分析和哲学(尤其是解构主义哲学)中汲取营养,主张挖掘无意识潜力,把一切置入过程之中,强调意义的开放性和多元性。   本研究采用宏观的理论阐述和微观的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细读西苏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文本,以“女性书写”理论为中心,探讨作为其根基的“性别差异理论”和“语言观”,同时也关注其后期诗学转向。   本研究分为五章。第一章探讨性别差异理论。本章首先从总体上区分弗洛伊德和西苏的性别差异理论并界定西苏理论文本中交叠使用的三个概念:女人、妇女和女性,然后从享欲、他者双性同体论和赠礼理论三个方面论述西苏的性别差异理论。   第二章聚焦语言观问题。认识差异在西苏看来是建构女性“自我”(主体)的第一步,对主体的建构是在语言中完成的。本章从拉康的语言观以及英美一法国女性主义的语言观之争出发,探讨西苏语言观的形成背景、理论特色以及对妇女语言的建构。西苏建构的全新的妇女语言是被其称为“第三身体”的、介于父权制语言和某种未知但理想的女性语言之间的“际语言”。   第三章梳理“女性书写”理论。本章的侧重点在于澄清对“身体”和“书写身体/用身体书写”的误解,而对靠女性书写”理论本身的讨论则围绕“谁来写(号召妇女)”、“写什么(书写他者)”和“怎么写(挖掘无意识)”三个维度展开。   第四章关注“女性书写”的三个阶段。西苏在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写作就如去“死亡、梦和根”的学校接受教育。这一观点代表了西苏理论由政治向哲学再向诗学的转向,可以看作西苏本人对“女性书写”理论的修正和发展。   第五章阐释西苏的隐喻思维。在理论文本中运用隐喻阐明观点是西苏的创举,也是其对“女性书写”理论的实践。本章选取西苏最具代表性的三个隐喻“绘画”、“音乐”和“橙子”,探讨它们与“女性书写”的关系,以期体现西苏理论的“诗性”。本章与第四章一道,标识了西苏理论所具有的“性别诗学”的性质。   西苏以“女性书写”为核心理论的“对性别差异的诗意书写”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西方女性主义思潮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宣言,它揭示了父权制社会如何通过特权化了的思维及话语模式压抑、禁锢、盗用、改写了他者的身体和书写,重新发现(发明)一种全新的、以不排斥他者差异为特质的诗性(女性)的书写、阅读和思考方式。西苏理论是对“诗思合一”的实践,是(性别)差异的宣言书,其“孤标傲世”、“口角噙香”的特质使其在二十世纪理论思潮中至今仍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其他文献
本文以美国19世纪诗人埃米莉·狄金森的诗歌为研究对象,从听觉、视觉和知觉三个角度对狄金森的诗歌进行阐释,以挖掘并分析诗人在诗歌中所表现的唯美主义自发意识以及诗人对唯
期刊
自2003年10月底,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指挥部宣布NACO-FOSTER-ARUP设计联合体赢得3号航站楼的国际设计竞赛以来,设计联合体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于2003年12月5日共同完
在武汉绿地中心和北京中国尊项目,三局自主研发、全球首创的“超高层建筑施工智能化集成平台”成功应用,轰动业界;在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三局参与完成的1项成果荣膺
研究开发出一种镀Zn层金黄色钝化工艺 .在含铬酸酐的溶液中进行一次钝化 ,在空气中成膜 ,然后在含有重铬酸钾和硫酸的溶液中进行二次钝化 ,获得表观状态和耐磨损性均良好的钝
期刊
期刊
从2013年购买第一台盾构,到2014年4月30日“信和一号”在深圳地铁9号线鹿丹村车站始发,到5月25日成立盾构分公司,随后在深圳地铁9号线中实现全线最先洞通;在南宁地铁2号线一
本篇论文试图从美狄亚疯癫的现象出发,对格里尔帕尔策尔的《金羊毛》和雅恩的《美狄亚》进行文本分析。疯癫的定义及其内涵之演变的主要依据是福柯对于疯癫所作的研究。格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