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对关中灌区秸秆还田小麦生长及秸秆腐解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mason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下实施秸秆还田,对促进秸秆资源的利用以及冬小麦的高效生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施用氮肥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均有重要的影响,不合理施氮不仅可能会导致籽粒产量和品质的下降,还能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制约农业的高产高效及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秸秆还田下作物定量施氮问题十分必要。本文研究了关中地区不同施氮量下秸秆还田措施对冬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旨在为该区秸秆还田冬小麦氮肥优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进行了两年田间试验,第一年以冬小麦西农979为供试材料,设秸秆还田配施0、87.5、17
其他文献
小麦叶锈病是由叶锈菌(Puccinia recondite f. sp. tritici)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安全的重要病害,曾在我国多次大流行并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培育和利用小麦抗叶锈品种,是防治小麦叶锈病最为经济、安全、有效和环保的方法。20世纪70、80年代的育种经验告诉我们,主效基因控制的抗病性易因病原菌毒性变异而丧失,而微效基因控制的成株抗性较为持久,可满足生产和育种现
学位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营养元素,但土壤有效磷缺乏严重影响了作物产量提高与品质改良。发掘利用植物耐低磷相关基因,创制磷高效作物新品种是解决上述问题最佳途径。本研究以课题组前期克隆的转录因子基因GmPTF1与GmPHR1为对象,分析转录因子的激活活性位点、细胞内定位、品种间的序列与表达差异及其在转基因拟南芥中的生物学功能,旨在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耐低磷基因,为重要农作物转基因育种提供功能基因。主要结果
学位
虎奶菇是一种十分珍贵的食用和药用真菌,属担子菌亚门,虎奶菇多糖具有抗病毒、抗衰老、抗氧化、以及增强免疫力等多种生物活性,目前对虎奶菇的栽培条件研究较多,对其化学结构尚不清楚。本文以虎奶菇菌核为原料,进行提取,分离和纯化,得到虎奶菇菌核多糖,对其进行了抗氧化、化学结构、溶液行为等方面的研究。1.虎奶菇菌核多糖APPS1的提取、分离和纯化采用热碱浸提法从虎奶菇菌核粉末中提取到虎奶菇粗多糖PPS,通过D
学位
我国玉米产量高,种植面积大,易受天气和贮藏方式的影响,经常出现虫蛀和霉变现象,严重影响玉米的品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品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对玉米品级的自动检测识别,本文以玉米完好粒、虫蛀粒和霉变粒的碰撞声信号为研究对象,设计了采集、处理、识别玉米碰撞声信号的装置,通过分析3类信号的时频特征,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决策树和近似熵3种方法提取玉米碰撞声信号的多种特征,然后分别利用B
学位
干旱、盐碱、低温等非生物逆境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极端恶劣条件下甚至导致植株死亡,是农业生产中作物减产的重要因素。高等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了抵抗这些逆境形成了许多复杂的防御机制。其中DREB类转录因子是一类植物中所特有的,能与DRE顺式作用元件特异性结合的转录因子。该类转录因子在非生物逆境胁迫中能激活下游一系列抗逆功能基因的表达,并能提高脯氨酸和蔗糖含量。因此作物遗传育种中利用DREB转录
学位
大豆是需磷较多的作物,但土壤磷多以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机态存在,有效态磷严重缺乏。本研究在分析大豆转化影响因素基础上,采用农杆菌介导与花粉管通道转化技术将酸性磷酸酶GmPAP4和耐低磷转录因子AtPHR1转化不同大豆品种,创制耐低磷转基因新种质,并对转基因材料进行耐低磷特性评价。研究结果为大豆遗传转化提供技术支撑,为耐低磷新品种培育奠定物质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优化了大豆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体
学位
国内外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在监测小麦苗情及预测籽粒产量和品质方面已有广泛的研究,并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取得一定的成果。本研究以江苏泰兴、姜堰、兴化、大丰和仪征地区稻茬小麦为研究对象,获取小麦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花后15天和成熟期LAI、生物量、叶片含氮量、SPAD等苗情诊断关键参数和成熟期小麦籽粒产量数据,由对应的环境减灾卫星HJ-1A/1B影像提取相应的遥感变量,对这些遥感变量与农学数据进行
学位
郏县是河南省主要的烟草种植区,是一个传统的烟叶生产大县,烟叶是郏县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烟叶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目前,全县种烟面积在万亩以上的乡镇有5个,500亩以上的烟叶基地村95个。郏县烤烟获得优质、适产、高效的最主要因素与其适宜的自然条件、肥料、以及先进的种植技术。本研究通过对该县地形地貌、土壤质地、气候条件以及土壤养分进行郏县植烟土壤适宜性评价,并利用GIS技术对郏县烟区进行区划,主要研究
学位
本试验以甘肃农业大学于2001年在定西试验站建立的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了长期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总有机碳(TOC)、易氧化有机碳(ROOC)、土壤轻组碳(LFOC)组分的变化规律,旨在探索免耕+秸秆覆盖(NTS)、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还田(TS)、传统耕作+地膜覆盖(TP)和免耕+地膜覆盖(NTP)五种保护性耕作同传统耕作(T)对土壤总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为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
学位
本试验通过盆栽试验,以高蛋白大豆品种晋大早黄2号(G)和普通大豆品种晋大78号(P)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硒钴配施对两品种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以及两品种大豆各指标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钴、硒配施可以改善大豆植株的矿质营养状况,提高植株体内氮、磷、钾的含量。除荚之外,中低浓度的硒和中低浓度的钴交叉施用能明显促进两种大豆植株各个器官氮含量的增加。除根系之外,G各个器官的氮含量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