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用耐久性铂基催化剂的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具备高效、清洁和安静等优点,是能够促进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具有非常良好的发展、应用前景。目前,PEMFC可依据运行温度分为低温(60~80℃)和高温(120~200℃)两种类型,它们相较彼此各有优势,但是都面临着严峻的寿命问题,严重阻碍其市场化进程。目前,碳载体负载铂纳米颗粒(Pt/C)由于其较快的反应动力学是PEMFC中使用最广泛的催化剂。Pt/C耐久性不足是导致PEMFC寿命达不到商业化应用标准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前人的研究中可知,Pt/C耐久性较差主要是源于在PEMFC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碳载体腐蚀和Pt纳米颗粒(Pt NPs)溶解、烧结。为了提高PEMFC的寿命,本文从提高载体的抗腐蚀性以及Pt纳米颗粒的抗溶解、烧结性角度出发,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1.针对Pt/C催化剂碳载体易腐蚀的问题,本文选择了在高温及酸性条件下依然能够保持稳定化学结构且具有较大比表面积的石墨相氮化碳(g C3N4)纳米片作为Pt NPs的载体,制备了Pt/g C3N4催化剂。为了提高催化剂导电性,我们引入碳黑作为导电剂,得到了Pt/g C3N4-C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高温PEMFC阴极。SEM、TEM和AFM的测试结果证明了厚度仅为2.8 nm的超薄g C3N4片状形貌以及平均粒径仅为1.84 nm的Pt NPs在片状载体上的均匀分布。XPS测试结果表明g C3N4的三嗪单元与Pt之间具有强烈的电子效应。在氧还原反应(ORR)实验测试结果中,Pt/g C3N4-C展现出接近商业Pt/C的电化学性能,同时在加速耐久测试后,电化学比表面积(ECSA)保留率为87.6%,显著高于商业Pt/C的54%。随后,在实际电池的100 h耐久实验中,使用Pt/g C3N4-C作为阴极催化剂的电池电压下降速率仅为4μV h-1,远低于商业Pt/C的91μV h-1。以上结果表明Pt/g C3N4-C拥有比商业Pt/C更好的耐久性。2.不同于上一研究内容中开发新型载体替代传统碳载体的思路,此部分通过在碳载体表面覆盖保护壳层的方法,提高碳载体的抗腐蚀性。通过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辅助的溶胶-凝胶法将Ti O2覆盖在碳黑表面形成Ti O2纳米薄层(C@Ti O2),并用乙二醇直接还原法负载Pt NPs,得到Pt/C@Ti O2催化剂。TEM、XRD的测试结果表明,平均粒径为2.36 nm的Pt NPs均匀负载于Ti O2纳米层覆盖的碳黑表面,其中,Ti O2纳米层厚度约为6~10 nm。此外,XPS的结果证明了Pt与Ti O2之间存在的强金属载体相互作用(SMSI)。在ORR测试中,Pt/C@Ti O2因为SMSI效应表现出更高的起始电位,但最终却和商业Pt/C的催化性能基本相同。通过反应动力电流-电势的曲线和Tafel曲线分析,我们认为C@Ti O2稍大的欧姆阻抗影响了Pt/C@Ti O2的催化性能。而在耐久性测试后,Pt/C@Ti O2的电化学比表面积(ECSA)、质量活性(MA)和面积活性(SA)的保留率均高于商业Pt/C。我们认为Ti O2的高化学稳定性和SMSI效应可能是Pt/C@Ti O2拥有更好的耐久性能的原因。3.针对小粒径Pt NPs易烧结的问题,我们设计并通过一种无表面活性剂添加的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种具有特殊烧结机制的Pt34Ni66双金属合金纳米线(Bimetallic Alloy Nanowires,BANWs)。TEM的测试结果证明,Pt34Ni66 BANWs具有棱角化的表面,且棱角化表面的形成与Ni含量相关。XRD证明Pt34Ni66 BANWs晶体结构归属于面心立方相,同时拥有大量的(111)晶面,以及随Pt/Ni原子比减小而越发强烈的晶格压缩效应。XPS的结果证明了Pt与Ni之间的电子效应与Pt/Ni原子比的关系。由于压缩效应和电子效应,在0.9 V vs.RHE下,Pt34Ni66 BANWs的质量活性达到了0.680 A mgPt-1,是商业Pt/C(0.141 A mgPt-1)的近五倍,超过了美国能源局DOE的标准(0.440 A mgPt-1@0.9 V vs.RHE)。在耐久性测试后,Pt34Ni66 BANWs的质量活性仅下降了0.045 A mgPt-1,而商业Pt/C则下降了0.092 A mgPt-1。Pt34Ni66 BANWs的优异耐久性归因于棱角化的表面具有特殊烧结机制,在耐久测试后仍保留的大量(111)晶面以及维持了良好的纳米线形态。
其他文献
回路热虹吸管作为结构简单和传热能力强的一种高效被动式传热装置,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成为提高能源利用和转换效率的重要选择方案,在太阳能集热系统、电子设备冷却、通讯设备和数据中心热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对回路热虹吸管蒸发段下方热泄漏对其运行性能的影响尚不清楚,缺乏相关研究,这对提高回路热虹吸管的传热性能具有明显意义,并将为其结构设计提供有益参考。本文设计搭建了一种两相回路热虹吸
学位
研究多模态火焰将有助于加深对实际燃烧中火焰特性的理解,为设计出更高效清洁的工业燃烧器提供理论指导。德国达姆施塔特技术大学近年开展了详细的多模态燃烧器实验测量研究,获得的丰富燃烧流场数据库为检验多模态火焰的燃烧模型和算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它也是国际燃烧学会公认的一个基准火焰。大涡模拟通过对小尺度涡旋建模,并直接求解大尺度涡旋结构,可以精确地捕捉到流场的湍流与燃烧反应的细节信息。本文选择对达姆施塔
学位
酵渣是生物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固体废弃物,具有含水量高、产量大的特点,难以长期储存、经济输运、稳定燃用,易造成环境问题。对高含水率生物质酵渣进行干燥预处理,是实现其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步骤。由于生物质酵渣的低值性,同时其干燥过程需消耗大量热量,开发能效及经济性较优的干燥方法对于生物质酵渣干燥至关重要。空气源热泵是一种使用电能输出热量的设备,其具有能耗低、能量利用效率高的特点,已经在建筑供暖、农产品
学位
旋壳泵是一种流量小,扬程高的极低比转速单级高压泵,其比转速常在5~30区间内。旋壳泵内流动复杂,运行时常伴有强烈的噪声。目前针对旋壳泵研究主要涉及过流部件结构设计与定常流场特性,而对于旋壳泵噪声问题研究却较为匮乏。因此本文以旋壳泵为研究对象,基于CFD模拟技术采用雷诺时均法模拟旋壳泵内部流动;依据声类比理论将旋壳泵内部流场信息转化为声源并以此进行声学仿真计算;从集流管结构入手,探究集流管结构对旋壳
学位
为应对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暖,各国纷纷倾力研究新能源技术。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技术作为新能源技术的重要分支,因其能实现多种类型和温度范围的余热回收,并且具有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学者们广泛研究。针对热效率低和投资成本高等问题,本文开展了采用混合工质的并联双压蒸发有机朗肯循环的热环境分析,深入探讨了10k W有机朗肯循环的实验特性,构建了
学位
为了提高矿震定位精度,保证算法能快速收敛且具有较强鲁棒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非线性海鸥算法的矿震定位算法(Robust Difference Seagull Optimization Algorithm, RD-SOA)。该算法首先计算差值矩阵,提出采用稳健差值法作为目标函数,其次基于海鸥算法,提出非线性惯性权重,最后通过海鸥间相互作用求解震源点位置。通过模拟试验分析,当波速在-1%~1%、-3%
期刊
为了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发展新能源、实现能源转型、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及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是实现全球碳中和的重要举措。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DMFC)作为一种高效、绿色环保的电化学发电装置,无需经过热机过程和不受卡诺循环限制即可直接将贮存在甲醇中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它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结构简单、燃料来源广、运输方便等特点。其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
学位
液体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经过毛细管流出,在不同的运行参数下能够获得不同的雾化模式,从而可以制备出从微米级到纳米级的单分散液滴,此过程即为静电雾化。静电雾化技术及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以及耗能低等优势,因此被广泛应用到静电喷涂与打印、燃油喷射、薄膜制备、静电纺丝以及空间推进器等各个领域。静电雾化过程中液滴的周期特性、分散度、射流形态、荷质比以及液滴尺寸等雾化特性是决定应用领域的关键因素。本文采用理论
学位
燃油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燃油的燃烧过程会产生硫氧化物,引发酸雨,造成大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工业上采用的脱硫技术为加氢脱硫,但其对芳香族硫化物,尤其是噻吩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脱除困难。近年来,氧化脱硫技术因其反应条件温和、对噻吩类硫化物脱除效果较好而备受瞩目。本论文围绕“多酸基多孔聚离子液体用于燃油催化氧化脱硫的研究”这一主题,通过模板法和无模板法制备了一系列多孔聚离子
学位
双吸泵具有流量大、扬程高等优点,广泛运用于农业灌溉、石油化工以及船舶制造等领域。近年来,工农业的发展对双吸泵性能以及内流噪声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目前对双吸泵内流噪声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以双吸泵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内部流动进行了非定常计算,随后基于得出的偶极子声源采用直接边界元法对双吸泵内流噪声进行计算,最后重点分析了不同叶轮交错角和吸水室有无隔板以及不同吸水室隔板位置对叶轮径向力、压力脉动和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