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联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fei2237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和高效清洁的能源利用是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明显上升,特别是2003到2004年,中国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创下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记录,能源消费的增长率分别为15.28%和16.14%,远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10%和10.1%。目前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成为拉动国民经济的主要力量,而工业中又以重工业为主导,高耗能产业增长加剧了能源的过渡消耗,产生了能源供需的巨大矛盾。与此同时我国现行的能源开发与使用方式不适应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矛盾非常突出,人均能源占有水平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使用效率低,环境透支严重,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问题。而“十一五”规划提出未来我国能源战略的任务,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而且我国还提出了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有关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的第一部分是使用协整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来分析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中国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的依赖性很强,但整体上来看中国能源消费效率较低;短期内当经济受到内外部冲击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将出现偏离均衡的状态,此时经济系统将以一定的调整力度减少这种偏差,但调整力度较小。本文实证研究的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目前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面临着能源使用效率较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以及工业耗能占比较大等实际情况,着重分析建国以来中国能源消费效率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响中国能源消费效率的主要因素。首先,在这一部分使用变参数方法--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的状态空间模型揭示建国以来中国能源消费效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消费效率在改革开放前波动幅度较大且较为频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技术进步带来能耗降低等方面的影响,中国能源消费效率不断提高,但在2002年到2005年期间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扩张使得中国能源消费整体效率又开始下降,直到2006年国家通过推广节能技术、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使得能源消费整体效率开始上升。然后,使用OLS方法考虑从产业结构、外商直接投资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等方面分析影响能源消费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目前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及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利于中国能源消费效率的提高,而以外商直接投资为载体的国际产业转移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工业能源消耗强度。
其他文献
土地权益是农村妇女非常重要的经济权益。从“外嫁女”权益失衡的视角研究农村妇女经济权益保障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达地区,外嫁女权益纠纷的形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 2 0世纪 80年代人工合成的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 ,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呼吸道、消化道、尿路感染以及外科与五官科感染等疾病 ,效果良好。近年来 ,随着该类
声乐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声乐教学要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就必须深刻总结教育教学规律,不断进行
中层管理者是连接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基层员工的桥梁,对保障组织信息通畅、战略落实有重要作用。中层管理者执行力的有效发挥,反映了一个企业的执行力水平,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
重塑政府运动具有效率提升、市场功能优化、政府公益性强化等科学性层面。目前我国行政改革与社会转型的现实呈现出与美国重塑政府运动背景众多相似特征:政府职能的困扰与挑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以Bi(NO3)3·5H2O、KCl、Na2WO4为原料,采用微波蚀刻法在其基础上负载BiOCl/Bi2WO6。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的确立,国内外有关护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不断深入,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际应用方面都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本
专利权的地域性是专利权法律冲突肯定说和否定说争议的焦点所在。文章通过分析专利权地域性的成因暨合理性,指出无论是国内法还是国际公约,适时地突破专利权地域性均不存在制
采用当归饮子加减治疗血虚风燥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通过观察其临床疗效,客观评价当归饮子加减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血虚风燥型)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疗效机理,为进一步推广中